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01
邵 軍
由天地出版社出版、黃亞洲同志所著的《雷鋒》是我讀過的最完整、最鮮活的關于雷鋒同志的傳記著作。
雷鋒同志幼年時,父親被日本兵殺害,母親被地主逼死,哥哥被資本家逼死,弟弟餓死。五口之家僅僅留下雷鋒一根獨苗。解放了,身患重病的雷鋒才獲得新生。雷鋒到入學年齡以后,公社資助他上學。這是舊社會窮人家的孩子想也不敢想的事情。雷鋒由此產生了強烈的感恩思想,感恩偉大的黨、感恩人民政府。
小學畢業,成績優秀,原本可以升入初中深造,但農村急需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雷鋒就回農村務農了。雷鋒積極工作、認真負責,不久進入縣委機關當通訊員。縣委機關工作環境舒適、前途遠大,但雷鋒還是在原團山湖農場招收職工時,積極要求到農場參加勞動,并順利成為一名拖拉機手。鞍鋼在湖南招人時,又到鞍鋼參加社會主義建設。
從舒適的崗位,有美好前程的縣委到艱苦的農場,在一般人眼里雷鋒在走下坡路。到了東北,雷鋒的月工資從36元降到24元,少了三分之一,再到后來參軍,每月津貼只有6元,而且冰天雪地、吃不上大米,條件艱苦。在普通人眼里,雷鋒是在往低處走。但是一路走來,雷鋒的思想覺悟越來越高,由起初感恩,發展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并成為原沈陽軍區的模范,經常參加各種英模報告活動。
《中庸》有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故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雷鋒的足跡就是“至誠如神”的現實例子。換了一般人,回到農村,成了全村中的文化人,稍有松懈,就會失去進入縣委的機會。進入縣委,稍有貪圖享樂的思想,就不會去原團山湖農場。如果不是聽從黨召喚,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擔當精神,雷鋒就不會到鞍鋼去。雷鋒忘我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不論是在農場、鋼廠、還是在部隊,他都收獲了無數榮譽。他俯下的是身子,提升的是精神;舍棄的是金錢,收獲的是修養。
古人講“舍得”,就是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當我們把自己全身心地奉獻出去,就收獲了這個世界的所有。雷鋒的足跡向我們詮釋了如何才是“得”的正道。
《誡子書》有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雷鋒一生生活簡樸,“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對物質生活很少有過度追求,使雷鋒有大量的時間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開啟在忘我工作中修身的大門。人生就是一場個人修養的旅程,使身心盡可能地高度統一。修心只能從修身開始,修身必須從向外做事開始,向外做事,才是修身的正道。在向外做事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認識,指導自身更好地向外做事,由此完成一次正向循環,并一次次踏上這個正向循環歷程。這個歷程是人不斷舍棄自我、成就大我的過程,也是不斷自我革命的歷程。
人可以完成自我革命嗎?完全可以!一個政黨可以完成自我革命嗎?當然可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