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農村居民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2022年我市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簡析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2-21

本報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張曉旭

工資性收入是主推手

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903元,同比增長6.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5.2%

經營凈收入是主引擎

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4802元,同比增長7.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31.5%

財產凈收入是有效補充

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586元,同比增長7.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3.8%

轉移凈收入是新動能

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2976元,同比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9.5%

2022年,市委、市政府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經濟運行調度力度,有效實施“穩投資、促消費、保民生”等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積極穩定宏觀經濟大盤,政策效應快速顯現,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步增長,增收渠道呈現多樣化。

據國家統計局運城調查隊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去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267元,與上年相比增加986元,增長6.9%,增幅高于全省(6.6%)0.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6.3%)0.6個百分點。絕對額位居全省第八,增速位居全省第四。我市農村居民四大項收入呈全面增長態勢。

工資性收入是主推手

2022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6903元,同比增長6.3%,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45.2%,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1.7%,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9個百分點,是2022年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主推手。

——農民工工資水平上漲。據全市310戶農民工監測抽樣調查資料數據顯示:2022年,外出農民工平均工資4070元,同比增長14.6%。

——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利用中農樂及各類農民夜校,組織開展項目推進會及管理培訓班,培訓高素質農民工8760人,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增加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

——加大自主創業支持力度。對返鄉回流人員中自主創業的脫貧戶和監測戶勞動力,按規定落實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和創業培訓等支持政策,一次性創業補貼總額提高到5000元,創業場租補貼提高到每年3000元。

——提供就業服務管理平臺。建立零工市場提供就業服務管理平臺,為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等靈活務工人員提供等候用工、求職信息發布、技能培訓、勞動維權、基本生活服務等公益性綜合服務,實現就業信息“一網化”共享,讓農村“零工”精準就業,拓寬了農村居民就業渠道。

經營凈收入是主引擎

2022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4802元,同比增長7.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31.5%,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35.5%,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5個百分點,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不可或缺的主引擎。

農產品生產狀況良好。2022年,我市蔬菜、糧食、水果、畜禽等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足,除10月份受疫情影響外,市場交易平穩有序。受國際形勢和疫情影響,全球糧食價格大漲,我市小麥價格也漲至近10年來新高,玉米、大豆價格也保持高位運行。同時,2022年,我市蔬菜價格呈現“揚—抑—揚”的季節性走勢特點,波動幅度小于上年,價格整體高于上年。2022年前期受疫情影響,我市蘋果、梨等季產水果銷售節奏有所減緩。全市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通過一系列促外銷措施的實施,蘋果市場銷售形勢逐步好轉,水果價格同比上年同期增長15%至20%。肉蛋價格方面,據對中心城區批發市場畜禽產品的價格監測顯示,11月白條豬肉批發均價34.0元/公斤,同比上漲44.7%;普通雞蛋批發均價11.5元/公斤,同比上漲15.0%。

多措并舉助力農產品銷售。2022年,我市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完成490億元,同比增長13.0%。市縣兩級營銷戰隊在省內外組織開展營銷活動60余場次,促成訂單500余單,銷售量達到12萬噸,銷售額將近5億元。同時,疫情防控期間,市農業農村局緊急介入,組織召開時令農產品渠道暢通協調保障會、“抗疫助農暖心行動”產銷對接活動,邀請運城蔬菜批發市場、沃爾瑪超市、永輝超市等大型商超與農產品生產基地負責人進行對接,力求將農民損失降到最低。轄區各縣(市、區)積極響應發力:聞喜縣以營銷戰隊為主力,在高速路口現場解決農產品銷售問題;垣曲縣不斷加大與武漢大學合作力度,2022年1月取得了在武漢大學設立垣曲農副產品展銷館;絳縣在櫻桃采收銷售旺季,成立了“絳縣櫻桃銷售服務工作領導組”,抽調精兵強將,保障當地櫻桃正常銷售。

實施主體倍增工程。我市深挖潛力,積極推薦34家龍頭企業增補為省級重點龍頭企業,33家企業已被增補為省級龍頭企業,增補數全省排名第一,全市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11家。同時,爭取政策,扶優扶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貼息、高學歷人才、自建項目、產業化聯合體等開展摸底工作,積極和省級部門對接,爭取項目資金扶持,2022年共爭取資金1619萬元。積極申報農業全產業鏈項目,永濟市、垣曲縣通過省級遴選,分別為小麥重點鏈、食用菌重點鏈建設試點,共獲扶持資金1200萬元。

財產凈收入是有效補充

2022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586元,同比增長7.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3.8%,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4.2%,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0.3個百分點,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有效補充。

我市農村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增長主要體現在農民投資意識增強、投資渠道拓寬等方面。

隨著居民消費理念的提升、投資意識的增強、家庭投資渠道的逐漸拓寬,農村居民把更多節余收入投向其他領域,紅利和利息收入不斷增長。

2022年,我市170家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托管,全市家庭承包耕地經營權流轉總面積217.9萬畝,涉及農戶22.52萬戶,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奠定了基礎。

轉移凈收入是新動能

2022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2976元,同比增長6.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9.5%,對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為18.7%,拉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個百分點,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的新動能。

——各級財政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在落實現有“存量”惠農補貼的同時,積極研究出臺“增量”政策,加大惠農力度,助推了轉移凈收入的增長。一是爭取耕地地力補貼5.07億元、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474萬元等。特別是為有效降低疫情對農產品的影響,市農業農村局和運城農商銀行聯合舉辦了“抗疫助農暖心行動”,促成多家采購方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合作。2022年10月,及時發布《運城市農業農村局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果蔬銷售的工作方案》等,每日調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有效推動了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的銷售,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二是2022年1月1日起,提高全省工傷職工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水平。

——“點對點”輸出就業。2022年,市政府組織專車426輛次、勞務輸出轉移就業25萬余人,“點對點”把農民工從“家門口”送到“廠門口”。其中,省外輸出就業15.53萬人,省內鄉外就業4.4萬人,使在外打工的運城人增加了收入,帶動轉移凈收入增長。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