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聚焦“2022年運城市十大新聞”

鋪陳開運城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人文畫卷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1-30

本報記者 游映霞

⑨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推進

2022年9月,大型歷史文化書籍“典藏古河東叢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更是推動河東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與叢書出版相呼應,我市作家楊鐵軍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翻譯家獎,曲藝工作者王澤峰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袁省梅、王秀梅、劉紀昌三位作家作品獲2019—2021年度趙樹理文學獎,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成功舉辦,革命現代戲《中條山上黨旗紅》斬獲省“杏花獎”多個獎項,板腔體民族歌劇《黨的女兒》成功首演……我市深挖文化“富礦”,增強文化自信,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展現“走出去”“站起來”“趕上去”的文化強市擔當,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同時,全市上下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推進為抓手,深入開展基礎設施提升、市容市貌凈化、文明交通勸導、集貿市場提升、重點區域及周邊綜合整治等攻堅行動,推動城市從“面子”到“里子”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加快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大運之城,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被黃河攬于懷抱的運城,文脈生生不息,積淀著數千年的文化寶藏,閃耀著別具一格的文明之光。

為保護延續運城歷史文脈,探索文化發展的無限可能,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掘、利用厚重的河東歷史文化資源,堅持以文化為重要支點,堅持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推進,做好了運城文旅、文藝、文創融合的新篇章,使得新時代的運城鋪陳開更加華彩亮麗的人文畫卷。

匠心獨運

澆灌文化繁榮之花

2022年,我市一系列文化事業成果迸發,令古老的河東大地再次為人矚目。

2021年年初,市委、市政府策劃啟動運城歷史文化主題創作活動,遴選我省一流作家,組建一流審讀團隊,歷時一年多時間,完成“典藏古河東叢書”創作。2022年9月14日,首發儀式舉行。該叢書以嫘祖養蠶、后稷稼穡、舜帝德孝、關公忠義、聞喜裴氏等11個運城的歷史文化為重點題材要素,深度挖掘、整合河東人文資源,從整體上反映了河東歷史文化作為華夏文明之源的重要歷史地位,為古老厚重的河東歷史文化注入了現代氣息和新的思考,提升了河東歷史文化的人文地位,使河東歷史文化再次綻放出絢麗光彩。

依托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優勢,市委、市政府立足新方位、擔負新使命,以珍視和尊重傳統文化為出發點,深入、充分、系統挖掘歷史文化內涵,從古老厚重的文化底蘊中萃取精華,予以發掘、展示、傳播,使具有運城標識的文化成果驚艷出圈。

7月,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盛大舉辦,晉南戲曲藝術的古老劇種再度煥發新的生命力。

8月,芮城詩人、英語文學翻譯家楊鐵軍的詩歌翻譯作品集《奧麥羅斯》榮獲國家級最高文學獎項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9月,我市曲藝工作者王澤峰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

12月,本土作家袁省梅、王秀梅、劉紀昌3位作家作品獲2019—2021年度趙樹理文學獎,為繁榮本土文學創作、文藝事業發展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此外,革命現代戲《中條山上黨旗紅》弘揚革命文化,斬獲省“杏花獎”多個獎項;板腔體民族歌劇《黨的女兒》成功首演,成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精品力作……

近年來,運城不斷將厚重的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推進文化資源利用,激發文化產業新活力,以科技賦能文旅產品、培育文旅新業態,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接續奮斗

鋪就城市文明之路

登上始建于元代的鐘樓,舉目南眺,鹽池阡陌縱橫,古樓禁墻盡納眼底;行走于古色古香的鐘樓廣場,穿梭其間,且看悠悠歲月,古城舊事,漫步新城新景,沐浴文明新風。

古建風貌與人居環境的融合發展,離不開我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善人居環境,做好鐘樓片區棚改暨河東名人館建設,鐘樓銅鐘得以在鳳凰城上空再度響起,不僅喚醒了這座古老城市的諸多記憶,更讓生活于此的人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強勁的時代脈動。

2021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我市綜合成績在全省5個提名城市中榮獲第一,為本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打下堅實基礎。因此,2022年成為我市文明城市創建提升的關鍵之年。這一年,一場聲勢浩大、力度空前的文明城市創建行動在接續奮斗中。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過程中,市委、市政府堅持高標準、常態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龍頭工程、系統工程、民心工程,一以貫之抓落實——

建立完善高效統一、協調順暢、指揮有力的運行機制,成立創城工作指揮部,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總指揮,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總指揮,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政協主席任總督導,帶隊調研督導創建工作;

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提出“2021年部署啟動,2022年整體推進,2023年鞏固提升”的總體目標,制訂印發《運城市2021—2023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方案》《運城市2022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測評標準》,建立層層抓落實的領導機制、分工明確的獎懲激勵機制、從嚴管理的監督檢查機制,通過制度進一步推動形成了干部群眾共同參與創城工作的良好局面;

出臺《運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問責辦法》《運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地點位工作職責》,構建了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完善督導檢查、責任落實、考核獎懲,形成了合力高效推動的組織架構和運行機制。

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堅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實施“六大達標工程”28個項目,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空中線纜整治、垃圾清運規范、農貿市場大掃除、交通秩序整治等多項重點工程開展有條不紊,全方位提升了文明城市創建基礎,大幅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務能力和城市治理效能——

鳳凰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讓群眾的居住環境更優美、生活更便捷。中心城區跨湖大道兩側郁郁蔥蔥,與鹽湖交相輝映,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寬闊整潔,占道經營情況有了極大改善,共享單車整齊停放,城市環境文明舒適、生態宜人。

弘揚文明新風尚,匯聚向上向善之風。中心城區紅旗街、河東街等主要街道200余處環網箱上繪制了一幅幅彩繪文明宣傳畫,栩栩如生、通俗易懂,冰冷的電箱穿上了奪目的“彩衣”,裝扮了環境,吸引了眼球,讓傳統文化、文明禮儀、文化特色以新穎的方式走進人心。公交車站臺公益宣傳語抬頭可見,中心城區井蓋變身為一個個卡通形象,活靈活現,天真爛漫,有限的空間蘊含無限的想象。河東書房營造了濃濃的書香氛圍,書香氤氳在街頭巷尾;河東驛站服務周到,功能齊全,成為城市溫暖的一角。

文明之光照亮城市,文明之花遍布鳳城。聚焦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城市科學規劃、精心建設、精細管理,促進城市生產發展、生活宜居、生態良好,打造城市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努力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為運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社會環境。

協同并進

點亮高質量發展之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文化建設與城市文明建設共生共存,共同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時間的刻度,記錄著運城前進的足跡。

手握“文化之筆”,擘畫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文化是塑造社會文明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文化建設為支點。過去的一年,各種演出、名家名團紛至沓來,旅游發展大會異彩紛呈。蒲劇藝術院桃李天下,使蒲劇深入人心,成為城市無法忘卻的鄉愁;關帝廟凝聚人心,使關公文化賡續不絕,成為游子魂牽夢縈的思念。如今在運城,河東書房星羅棋布,文藝作品百花齊放。推進科技、文化的融合與高質量發展,完成了豐潤多元的文化創新實踐,推進了文化創新活化利用,文化在更加開放的格局中發展,推動文化建設成果普惠共享,城市煥發新活力,全面擘畫文化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手提“文明之燈”,照亮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文明,是一種沉淀、一種涵養、一種力量,是一座城市最溫暖的底色。文明城市不僅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大舉措,是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的重要途徑。一次次志愿服務、一場場培訓活動、一縷縷文明新風,運城筑牢文明根基,強化政治引領,優化公共服務,點亮城市形象,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用文明素養提升城市品質,照耀高質量發展的新方向。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蘊含在城市的肌理中,滋養城市文明,二者相得益彰、協同并進。同心掬得滿庭芳,文明花開滿園春。越來越好的運城將始終高擎文化與文明的火炬,努力點亮高質量發展的浩瀚星空。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