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21
運城日報訊(記者 郭瑞倩 牛嘉榮)1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2023年春晚節目單,節目單顯示:我市在中國戲苑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地方劇種蒲劇,1月21日除夕之夜將首次綻放于總臺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的華彩舞臺。表演者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文華獎”、“二度梅花獎”得主景雪變。
古老蒲劇是黃河文化的主基因之一,其血脈中永遠流淌著偉大的民族精神。2023年總臺春晚的戲曲節目匯集國粹京劇及豫劇、越劇、婺劇、蒲劇、莆仙戲5個地方劇種。其中,蒲劇和莆仙戲系首次受邀走進總臺春晚。據介紹,總臺春晚今年的戲曲節目《華彩梨園》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戲曲美德人物譜為主題,選取戲曲劇目中忠臣良將的人物形象和至善至美的經典段落,將相關劇種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經典名段加以創編融合,通過“忠勇報國群英譜”“至善至美和諧譜”“繼往開來壯志譜”3個板塊,集中展現中華戲曲藝術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這幾個劇種的名家、優秀中青年演員以及戲曲少兒群體將在節目中集體亮相,共同繪制戲曲美德人物英雄譜,勾勒百姓幸福生活精氣神。
蒲劇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誕生于黃河中游大轉彎的古河東蒲州、山西運城永濟,是中華戲曲文化長廊中的亮麗奇葩,系山西“四大梆子”之母,具有五百多年歷史,其唱腔慷慨激越又兼具婉轉俏麗,表演藝術以帽翅功、翎子功、水袖功、椅子功、擔子功和蹺子功等見長。
就蒲劇而言,登上總臺春晚舞臺是開創性的第一次,但首都北京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內的各大舞臺對蒲劇卻并不陌生。早在清代康乾時期,蒲劇名伶魏長生、薛四兒以“亂彈”“勾腔”名動京城;清末光緒年間,蒲劇名角郭寶臣將梆子腔唱響紫禁城內外。1957年,晉南專區數個劇團的60余名蒲劇藝術工作者帶著40多出劇目,在北京各大劇院演出20多天,更走進了中南海懷仁堂及全國政協禮堂,全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蒲劇的新面貌、新姿態。在文藝繁榮興盛的新時代,景雪變攜獲全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的蒲劇現代戲《山村母親》及同名戲曲電影,先后在國家大劇院、總政黃寺禮堂、人民大會堂演出或舉辦首映式;蒲劇經典傳統折子戲《掛畫》也以難度極高的蹺子功數度亮相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熒屏。
緊張排練中的景雪變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訪問時激動地說:“無比感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對傳統戲劇的重視與弘揚,使得我們的蒲劇能登上新時代春晚的大舞臺。用戲劇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蒲劇人的奮斗使命!”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