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楊金貴時間:2023-01-19

靳瑞強似乎就是那種為畫而生的人。他自幼受家庭影響,對民間藝術和蒲劇有著濃厚的興趣。靳瑞強中學畢業后,便跟著著名畫家黃山先生學習漆畫和中國畫的創作與研究。青春與繪畫牽手,便讓青春在繪畫中展現美麗。從此,靳瑞強以勇毅蓋過怯懦,以進取壓倒茍安,揚帆奮楫,在繪畫的航海中勇敢追求……
我國當代國畫大師黃賓虹告誡后學:學畫要“師今人,師古人,師造化”,且要“朝斯夕斯,終日伏案,不遑少息,藏焉修焉,優焉游焉,以至于成功”。瑞強不善言笑,但聰慧謙遜??此棋钊酰庵緢砸恪KS山老師學畫,“朝斯夕斯”,刻苦用功,對老師的每一次講解、每一道示范都認真領會。盡管當時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但他總是不懂就問,反復琢磨,以至弄懂弄通,“藏焉修焉”,化為己用。特別是黃老師謙恭的人格操守,嚴謹的治藝精神,善學的進取態度,瑞強深諳于心,并化之以行。瑞強在學習漆畫的同時,注重師古人,師造化,在老師的引導下,兼修中國傳統工筆鐵線描,并借鑒西方造型理念開闊知識視野,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不斷精進。

瑞強的進步還在于他“學古而不泥古”。經過多年的漆畫學習,他對傳統的漆畫藝術了然于心。如何將漆畫中的精美技藝用于工筆重彩之中形成自己新的畫風,他開始大膽嘗試。他想到了永樂宮壁畫,那可是中國傳統工筆重彩的經典,也是世界藝術的瑰寶。我國著名劇作家馬少波先生曾有詩曰:“永樂三清鐵畫鉤,曹衣吳帶見剛柔,唐宋遺風滿壁是,堪稱天下第一流?!庇绕涫恰叭宓睢敝械木€描,一筆一畫都是力道,一勾一描盡見神工。同時,晉南古寺觀星羅棋布,彩塑壁畫精美絕倫,這些瑰麗的文化遺存都成了瑞強學習借鑒的教材。靳瑞強一頭扎進永樂宮和有價值的古寺觀,以虔誠崇敬之心開啟了“苦行僧”般的“修行”之旅。他在學習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探索中,借鑒傳統彩塑的造型美和元代壁畫線質的韻律美,雜之以漆畫的技藝美,創作了《光華躍千秋》《妙樂蕩萬載》《得道圖》《梨園溯宗》等一系列以晉南寺觀為載體的工筆重彩畫。畫作構思精妙、技藝出新、意境幽遠、趣味濃郁,一出閣就入展了“首屆全國中國畫學術作品展”“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等10余次全國性畫展。

靳瑞強作畫的路子走得很正。尤其是在當下功利、浮躁的社會狀態下,他沒有為利所驅、為錢所動、為名所累,而是從容淡定,寧靜致遠。他常以南宋山水大家李唐自勉:“雪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堅守初心,定力前行。

靳瑞強不僅追求作品的藝術含量,又追求作品的思想含量。他的畫不是停留在筆墨流暢、技法嫻熟的層面上,不是停留在小花小鳥、小山小水的境界內,不是停留在自我欣賞、和者蓋寡的范圍中,不是停留在共生美麗、個性式微的局限里,而是一直在形式和內容上尋突破,在思想和境界上求升華。他近年新創作的《國風魏韻》得益于自己對山西傳統雕塑藝術的熱愛,畫面主體體現的是極具山西特點的大同云岡石窟,把釋迦大佛作為壁景主體,意在表達山西獨特的文化遺產魅力。前面一組小學生在參觀,后面一名小學生在回味,傳達的是作者傳承文化的態度,意在揭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亦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一代一代,生生不息。畫作將大佛由石雕轉化為線形造型,用傳統線描勾勒佛像,并借鑒漆畫堆塑、貼金、打磨、暈罩等一系列藝術技巧來完成。畫作高古典雅、大氣生趣,呈現出線條之美、色彩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瑞強經過老畫家的悉心培養,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和勇敢探索,經過傳統的熏陶和新思想的碰撞,已經擁有了純熟而優美的繪畫語言,形成了多彩而獨特的筆墨風格,路漫漫其修遠兮,已是中國美協會員、山西畫院簽約畫家的靳瑞強,仍將不斷上下而求索,以至畫入瑧境……
(作者系運城市原文化局局長)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