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1-04
編者按
歲聿云暮,日月其除。從“2022”到“2023”,既是數字的飛躍,也是時間的延續。又一次,我們在歲序交替之際,盤點春華秋實,展望萬象更新,激蕩豪邁情懷。
2022年是運城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緊緊盯住“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推動“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建設向陽而行、行穩致遠,全市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等工作取得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本報經過認真篩選,評選出“2022年運城市十大新聞”,回顧一年來運城發展中的精彩敘事,展現振奮人心的高光時刻,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接續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在河東大地落到實處,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運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的偉業!
1.全市人民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迅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黨的二十大代表、河津市龍門村黨委書記原貴生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
四海祥龍吟,盛世傳佳音。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從2022年年初開始,我市就以“我的運城”為主題,通過重大新聞主題策劃、先進典型選樹、新聞發布、主題征文、美景推介等九大專題宣傳活動,全景式展現運城1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的發展成就,營造了喜迎盛會的濃厚氛圍。11月8日召開的市委五屆四次全會,對全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全市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紛紛行動,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總牽引,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奮力開創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2.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展大會暨第33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成功舉辦

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展大會暨第33屆關公文化旅游節開幕式現場
大河之東,南風歌起。2022年9月21日晚,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發展大會暨第33屆關公文化旅游節開幕式晚會華彩亮相,為期3天的文旅盛宴,讓全世界看到亮麗運城。一次盛會,牽動河東。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干部群眾上下同欲、高位推動,堅持以節促建、以節促變,舉全市之力、聚萬眾之心,大力度推進文旅項目建設、旅游宣傳推介、城鄉環境整治等工作,大會期間活動安排嚴謹有序、文藝演出大氣磅礴、宣傳推介有聲有色、安全保障嚴密穩妥,打造的這場精彩震撼的文旅盛會、喜慶祥和的群眾節慶活動,充分展示了運城深厚的文化底蘊、絢麗多彩的魅力、開放包容的姿態、熱情好客的民風,極大地提振了全市人民改革創新、奮發進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省委“兩個轉型,文旅先行”的決策部署在運城邁出堅實步伐。
3.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疫情應急處置取得積極成效

商超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生活物資供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快速反應、提級指揮、果斷處置,成功撲滅一系列疫情燃點。特別是面對國慶假期以來的新一輪突發疫情沖擊,我市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和省工作組的科學指導下,第一時間啟動聯防聯控機制,精準實施“攻堅清零”行動,在較短時間內打贏了這場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遭遇戰、阻擊戰和殲滅戰。疫情防控工作重心從防感染全面轉到保健康、防重癥的新階段后,我市加大分級診療和藥品保供力度,加強對重點群體的關心關愛,更加精準高效地做好新階段防控工作,確保防控措施調整轉段平穩有序,切實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
4.全市開放能級全面提升,經濟運行呈現回升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

運城張孝機場航空口岸建成投用
三門峽公鐵黃河大橋連接線順利竣工;運城張孝機場航空口岸正式開放迎檢工作進展順利;成功獲批中國(運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特別是,科創城項目主體全部封頂,智創中國、智谷、長榮農科、棉科所等一批科研院所即將入駐,以創建黃河金三角(運城)創新生態集聚區為牽引,以建設“科創中國”試點城市為突破,全鏈條構建創新生態體系……一年來,面對日趨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持續沖擊,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大經濟運行調度力度,有效實施“穩投資、促消費、保民生”等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全面提升開放能級,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經過努力,我市生產需求穩健提升,新動能保持活躍,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市經濟呈現出回升向好、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變化積極、好于預期,整體經濟增長進入全省第一方陣。1月至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增速全省第四;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7%、增速全省第三;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4億元,新建、續建項目開復工率全省第一。同時,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7×24小時不打烊”自助政務服務超市市縣全覆蓋,推進企業登記注冊便利化、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做法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5.全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穩中有增

喜開“三晉第一鐮”
糧食生產,國之大者。2021年,我市遭遇史上罕見的秋汛,面對七成小麥播期推遲、播后弱苗比例高、田間管理難度大的不利因素影響,我市打出加強糧食生產系列“組合拳”:強力推進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建設,保障糧食生產穩步推進;省市縣三級農技專家深入一線,全程提供晚播應變栽培技術指導;在中央和省級支持我市1.28億元救災資金的基礎上,市財政拿出960萬元用于晚播種子補貼;通過生產托管加快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機具、新模式……經過努力,2022年,全年糧食面積完成854.3萬畝,增幅為6%;總產29.92億公斤,增幅為7.3%,全市423.2萬畝小麥生產成功上演了“開局不利、轉化良好、豐收在手”的精彩“逆轉”,交上了來之不易的“豐收答卷”。與此同時,我市在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上步伐加快捷報頻傳,全省種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三大品牌實現京津、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直銷點全覆蓋,果品蔬菜、飲品釀品、主食糕點、肉蛋制品等“五大產業集群”加快打造,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452.8億元、增長15.2%。
6.我市打贏房產頒證“清零”攻堅戰

市民在市政務大廳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民生”二字最關情。全省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全面鋪開后,我市堅決貫徹落實“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以全面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引領,以深入開展“黨員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為標尺,綜合施策,多管齊下,梯次推進,攻堅克難,采取“包聯與服務配套,監督與懲戒并行”等有力措施,妥善、有序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舉打贏房產頒證“清零”攻堅戰。截至11月底,全市13個縣(市、區)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任務總量200431套,完成率100%;完成首次轉移登記200161套,首轉率99.87%。
7.“五條綠色走廊”向縱深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

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汾黃交匯處美景如畫
聚力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市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以建設“五條綠色走廊”為主抓手,統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堅定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全年共滾動實施總投資1166億元、涉及351個項目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1月至11月,完成投資238.73億元,投資完成率132.63%??偼顿Y25.6億元的13個汾河修復治理項目有序推進,謀劃實施總投資74.3億元的鹽湖綜合治理和總投資1.5億元的伍姓湖生態修復治理項目。完成汾河流域(運城段)40公里堤防達標建設工程,修復73座水庫和313.45千米堤防的水毀工程,防汛抗災能力有效提升。地下水位連續回升,排名進入全國前50位。涑水河張留莊斷面10月全面退出劣五類。實施“綠滿運城”行動,完成造林12.2萬畝,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升。
8.聚力全面從嚴治黨,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黨員干部在市廉潔文化公園參觀
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確保政治生態朝著持久風清氣正邁進。市委將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作為2022年基層黨建工作“一號工程”,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市委主要領導率先垂范,所有市級領導干部分別包聯,專項行動實行專班化破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制度化落實、示范化引領、常態化督導,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社區物業管理提升、在職黨員參與社區管理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基層治理局面煥然一新。同時,利用5個多月時間,集中開展黨員干部作風大整頓活動,嚴肅整治五方面20個問題,以深入骨髓的大起底、大掃除、大整頓,有力推動了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實、發展大提速,讓清廉山西“規劃圖”變成了運城“實景圖”,為運城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目標定位提供堅強保障。
9.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推進

戶外工作者在中心城區愛心驛站休閑納涼
2022年9月,大型歷史文化書籍《典藏古河東叢書》正式出版發行,這是我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具體實踐,更是推動河東優秀傳統歷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與叢書出版相呼應,我市作家楊鐵軍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翻譯家獎,曲藝工作者王澤峰榮獲第十二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文學獎,袁省梅、王秀梅、劉紀昌三位作家作品獲2019—2021年度趙樹理文學獎,2022首屆蒲劇藝術周成功舉辦,革命現代戲《中條山上黨旗紅》斬獲省“杏花獎”多個獎項,板腔體民族歌劇《黨的女兒》成功首演……我市深挖文化“富礦”,增強文化自信,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展現“走出去”“站起來”“趕上去”的文化強市擔當,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同時,全市上下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向縱深推進為抓手,深入開展基礎設施提升、市容市貌凈化、文明交通勸導、集貿市場提升、重點區域及周邊綜合整治等攻堅行動,推動城市從“面子”到“里子”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加快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大運之城,推動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
10.中心城區道路等一批公共基礎設施投入使用,人民生活品質再攀新高

中心城區新投入使用的人行天橋
聚力增進民生福祉,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質。鹽湖至臨猗快速通道、河東東街延長線項目開工建設,舜帝街東延項目主車道全線貫通,鹽臨夏一體化的道路框架日趨完善;官道河、姚暹渠、干河排洪通道改造工程加快推進,干河綜合治理工程干河新村—站北調節池實現清水復流,中心城區26個易滯水點得到治理,城市防洪排澇能力明顯提升;新建或提檔升級園林村莊6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深化;榮獲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市域示范創建突出單位和全省首批示范市稱號……一年來,我市緊盯廣大群眾的關心關切,以行動映初心、以實事暖民心,“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碩果累累,“技能運城”“書香運城”“健康運城”“幸福運城”加快建設,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