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31
記者 陶登肖

攝影 記者 朱超逸丁
“醫生,你幫忙看看,我老伴兒已經持續發燒8天,這可怎么辦呀?要不還是住院吧!我不放心!”12月30日,在運城市第二醫院發熱門診,來自臨猗的張大媽焦急地向值班醫生詢問著。
“我看看,您先別著急,根據血液檢查和CT檢查都沒太大的問題,我給您開點口服藥、注射液,您可以拿著藥到離家近的衛生所去輸液,這樣更方便。目前來看,患者沒有住院的必要,您要相信醫生的診斷。”運城市第二醫院發熱門診醫生楊宗武聲音嘶啞著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

“新十條”出臺后,做好患者救治工作成為醫護人員面臨的關鍵“大考”。這段時間,運城市第二醫院接診量劇增,醫院科學研判新要求下疫情防控工作的重點、難點,不斷調整優化診療流程、科學擴容醫療資源,調整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機制。該院全體職工堅守“醫線”,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力量,全力守護患者生命健康。
該院第一時間組建了一支專業素質高的發熱門診隊伍。“發熱門診的首要任務就是對所有患者進行初步分流,讓需要進一步住院治療的患者及時得到救助。”楊宗武說,“雖然大家早就有了思想準備要打一場大仗、硬仗,但還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每天發熱門診要接診100余名患者,這遠遠超出了接診極限。”

處于高位運行狀態下,接踵而來的是醫護人員因感染造成的減員,而減員又再次加劇了高位運行的狀態。楊宗武說,他12月22日發高燒,因考慮人手不足,休息一天,感覺狀態恢復了,就立即返崗堅守。
“醫生,我爸這個血氧飽和度80多,要不要上個面罩。”“醫生,我這個還需要注意什么?”……中午將近12點,醫生柴銳玲剛坐下,手中的電話就響個不停。近半個月以來,患者數量增加,而且很多都是帶有基礎疾病的。據介紹,運城市第二醫院C區包括醫生、護士,原先還做了一張表格,統計陽性病例,以便于安排工作。后來被感染的越來越多,就沒有統計的意義了。“陽”了發高燒就休息,癥狀消退,就來頂崗上班。
“你們要是陽了,怎么休息?”記者問道。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們就在崗位。你看柴醫生,剛才還量了體溫38度,照常上班。”醫生張華邊寫醫囑邊回答問題。
“我還能堅持。現在已經是5個人在做19個人的工作量。要是我再請假,大家會更忙。”柴銳玲說。
下午兩點交接班后,住院部的護士們又開始忙碌了。高妍,就是其中一位。
“我們C區共三層,目前住了68名患者,滿員。”今天是護士高妍感染新冠的第五天,也是她堅守崗位的第五天。她正根據醫囑單,著手進行配液和擺藥的工作。
和往日不同的是,這段時間,由于患者的激增,她手上的醫囑單變長了很多。這也讓配液和擺藥變成了一項不折不扣的“體力活”。
“我們是3班倒,全天全員在崗,隨叫隨到。由于醫護人員短缺,即使感染了,大家也都堅持在一線,實在頂不住就先和其他同事換個班。”高妍說,近半個月來,大部分醫護人員都感染了新冠病毒,他們最多休息兩天,癥狀稍有減輕就自愿返回崗位。
“患者數量激增,我們能做的就是有序地為患者分配床位、安排檢查、予以對癥治療,保障科室高效運轉,全力守護患者生命健康。”該院副院長潘朝霞說,“危難之時,我們都是戰士,在與病毒對抗的戰場,每一個生命都要盡全力救治,這是醫者的使命。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們就在崗位,因為病人需要我們。”
“輕癥不下一線”,在這個冬天,這是二院醫務人員用行動踐行的樸實話語。當然,“輕癥不下一線”顯然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內化為行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