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2-28
記者 李宏偉
近年來,市教育局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圍繞“三個基地”建設,著力念好人才工作育、用、留“三字經”,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讓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截至目前,全市16所普通高中被80余所重點院校授牌優質生源基地,康杰中學被清華大學等34所一流高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運城中學被清華大學等15所一流高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打造區域性教育中心,創建三晉教育強市”提供智力支撐。
念好“育”字經
厚植育人土壤
“同學們,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最基本的是緊扣教材,最重要的是理解原理……”這是近日省校合作簽約高校山西師范大學董新龍副教授給永濟涑北中學高三理科學生上的一節在線課,董新龍就如何快速提高成績,提出自己的觀點。聽了專家的課,學生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探索新模式,延伸“研學用”。近年來,我市在省校合作中,探索新模式,將省校合作不斷深入實際,延伸學用。臨猗縣持續深化省校合作,通過“12大基地”示范建設,項目化開展省校合作,全力以赴構筑省校合作戰略“新高地”。依托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邀廣大高校學生到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開展社會實踐、課題調研、文化宣傳、信息采編、法律援助、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大學生在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切身體驗基層工作中開闊視野、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芮城縣積極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70余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關系,組建了芮城縣碳中和、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健康產業發展、黃河流域(芮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十余個智庫,聚集100余名國內知名教授和專家,為推動芮城實施“雙碳”戰略、發展綠能經濟進行謀劃設計、決策咨詢,確保中央和省市各項政策在芮城落細落實。
建立教學聯盟,突出教育育人。我市依托智慧教育云平臺,建立市縣校三級教研社區和校際教研聯盟,開展“教—研—訓”三級聯動網絡教研活動,打造教研共同體;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企業與高校、職校建立協同育人新機制,聯合培養開發人才;舉辦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等各類人才大賽,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搭建平臺。持續開展培訓活動。今年以來,全市教育系統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辦了鄉村學校管理干部及鄉村骨干教師培訓、“互聯網+教研”工作永濟現場會、義務教育2022版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培訓等,分別與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十余所國家一流高校知名專家、教授開展合作,為全市教育系統全方位、高質量發展進行指導培訓,培訓累計覆蓋全市教職工約10萬余人次。
念好“用”字經
發揮人才優勢
“老師們的教學觀念很新,活動豐富多彩,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平陸縣實驗初中學生薛萌在聽了北京師范大學“老師”給上的課后高興地說。
今年暑期,北京師范大學“筑夢前晉支教隊”一行12人赴平陸縣實驗初中開展為期一周的教育實習活動,受到了師生們的好評。實習大學生結合當地教育教學實際需求,針對性開展教育實習活動,開設了手工、體育、朗誦、舞蹈等美育、體育課程,天文、化學、數學等趣味科普類課程,思維邏輯等思維訓練課程,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設置心理輔導課程,給該校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
據了解,平陸縣扎實推進省校合作工作,主動與更多的高校對接,搭建長期合作平臺,筑牢省校合作根基,加強與在校大學生聯系,精準掌握大學生實習實訓需求,為實習實訓大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為平陸引進更多的優秀人才,助力縣域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夏縣結合深化省校合作,充分拓展各類合作途徑,依托校友招商引才基地,充分發揮夏縣廣大高校校友資源,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在外學子和企業界人員的肯定。通過省校合作平臺的牽線搭橋,夏縣各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校企對接,在重點項目、普惠金融、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發展帶來“敲門磚”。
用好人才,人盡其才。近年來,我市深挖合作需求,深化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目前,我市與省外65所高校建立合作,現有實習實訓基地65個,與省外重點高校合作建設33個,與省外其他高校合作建設32個。與省教育廳對接,在“實習山西”管理平臺運用青年人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動漫、海報等形式,大力宣傳實習實訓政策、申請流程等,發布實習實訓崗位1368個,共接收1262名大學生開展實習實訓,處于碩士階段37名,本科階段1225名,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186所高校。同時,組織實施2022年特崗教師招聘工作,圓滿完成全市807個崗位的招聘流程,目前新招聘的特崗教師已全部上崗;組織2022年市直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引進高素質青年人才工作,為4所高等院校引進28名高素質青年人才,給高校教師隊伍注入新活力;實施公費師范生專項引進計劃,今年我市共簽約公費師范生67名,其中部屬公費師范生5名,省屬公費師范生62名,公費師范生回鄉任教的吸引力進一步加強。
念好“留”字經
營造舒心環境
“建設教育強縣,就要注重打造人才高地、人才聚集地,才能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大力推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培養一批名師名校長,引領全縣教師隊伍素質整體提升。”芮城縣教育局局長焦龍生說。
近年來,芮城縣教育系統準確把握“引、育、用、留”用人環節,不斷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竭盡全力“智”撐芮城高質量發展。該縣扎實開展省校合作,先后引進高學歷人才7人、公開招聘265人,落實“特崗計劃”“三支一扶”127人,累計引進各類人才412人,為教育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同時,充分利用大學生實習實訓、優質生源、聯合培養“三大基地”,先后吸納56所高校200名在校學生參加實習實訓,23所高校授予芮城中學、風陵渡中學優質生源基地,與北師大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基礎教育與高等院校實現共享資源、互補優勢、整體提升。
人才就是戰斗力。近年來,臨猗中學積極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14名,兩年來他們迅速成長,成為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力量。臨猗縣第一職業中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依托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制訂了臨猗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培訓課程體系,開發培訓課程資源,有針對性地培養各類技能型人才,推動“高校+職校+企業”協同發展。
青春在這里閃光。前不久,山西師范大學、運城學院近50名大學生來到聞喜中學、聞喜二中等10所中小學,開啟了他們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在“頂崗實習”的兩個月里,所有實習生積極主動、態度認真,主動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奉獻青春的力量,受到了師生們的好評,實習學生也收獲很大。為進一步深化省校合作,提升縣域辦學水平,聞喜縣教育局合理安排實習大學生的工作崗位,切實做實做細后勤保障,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安排校級領導專項負責跟進、優秀學科教師全程指導幫扶,確保實習學生快速提升,實習有所得、有所獲。
省校聯合,共榮共贏。近年來,我市創新合作模式,強化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今年以來,我市與高校共建基地17個,其中與省內高校共建11個;亞寶藥業投入100萬元,設立山西中醫藥大學“亞寶春播基金”,第三年對中醫藥大學的全日制大學生進行資助;康杰中學與陜西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簽訂在校大學生實習培養協議,分批、分次對在校大學生來康杰中學進行實習培養;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先后與芮城縣、萬榮縣、夏縣、鹽湖區等11個縣(市、區)分別簽訂合作協議,充分發揮本校學前教育、早期教育等專業優勢和智力優勢,為各縣(市、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