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傳承猗頓文化精髓 賦能高質量發展

?中國·臨猗猗頓文化研討會發言摘要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2-16

近日,以“傳承猗頓文化精髓,賦能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中國·臨猗猗頓文化研討會,在猗頓故里——臨猗縣以線上會議形式舉行。

猗頓作為中華布衣商圣、中華實業商祖、中華晉商鼻祖,是中國古代商業文明的典型代表。猗頓原是春秋戰國時期魯國的一介貧寒書生,后問術于陶朱公范蠡,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繼而兼營鹽業及珠寶,10年之間,成為巨商大賈,以“貲擬王公”馳名天下。“人因地名,地因人傳”,從古到今,圍繞著猗頓所產生的傳奇故事,在臨猗當地婦孺皆知,深入人心。

會上,專家學者圍繞猗頓文化研究、猗頓文化與晉商文化研究、河東地區歷史與考古研究、先秦及晉國歷史與考古研究、猗頓文化與文旅融合研究五個方面,深入挖掘猗頓文化內涵及其精神價值。本報特刊登部分專家發言摘要,以饗讀者。

中國·臨猗猗頓文化研討會會場

  ◆靳國全(臨猗縣委書記、縣長)

臨猗古稱郇陽,是華夏農耕文明的發軔之地。這里歷史悠久、先賢輩出,是一片充滿魅力的厚土。春秋時期,晉商鼻祖猗頓在這里畜五牸、植三園、興鹽業、販珠寶,勤勞致富,樂善好施,成就了事業,譜寫了傳奇,留下了厚重的人文底蘊,在中華文明農商融合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千百年來,臨猗人民繼承了猗頓務農興農的優良傳統,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臨猗先后獲得“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等十余項國字號榮譽。猗頓農品,正在走進千家萬戶。我們始終堅持和傳承猗頓誠信經營的商業精神,政策上激勵、平臺上支持、環境上保障、生活上關懷,全力打造投資興業福地,全縣電商物流突飛猛進,各類人才八方來聚,營商環境持續向好,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展現了廣闊的投資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代商圣名青史,千古流芳永相傳。希望通過今天的研討會,進一步傳承和弘揚猗頓“踏實苦干、開拓進取、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賦予猗頓文化更具時代價值的現實意義,持續擦亮“商祖發源地·運城果世界”美譽品牌,彰顯文化自信,讓各界朋友全方位了解臨猗、關注臨猗、宣傳臨猗、支持臨猗。

  ◆李曉波(臨猗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郇瑕盛會聚群賢,商祖文化續新篇。在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開創臨猗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起點,我們相聚商祖故里,隆重舉辦中國·臨猗猗頓文化研討會。

本次活動是我縣舉辦的學術研究層次較高的一次文化盛會,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古鑒今,以史育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旨在挖掘猗頓文化精髓,溯源晉商文化,進一步叫響商祖名片;旨在匯聚各路英才,凝聚各方力量,全方位推動臨猗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是我縣的一次文化盛會,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山西省文物局指導,中國先秦史學會、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西省晉商文化基金會、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中共臨猗縣委、臨猗縣人民政府承辦。

◆孫 鵬(臨猗縣副縣長)

一段春秋史,半部商文化。在中華文明兩千多年的商業發展史上,猗頓一定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勤勞樸實、誠實守信,勇于開拓,敢于創新,從一介寒士逆襲成富甲天下的商業巨賈,書寫了自己的人生傳奇,被后世譽為布衣商圣、晉商鼻祖。

因此,探討猗頓文化深邃的內涵和獨特的價值,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更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題中應有之義。

知古以鑒今,明史以篤行。傳承猗頓文化精神,保護猗頓文化遺跡,促進文旅融合就是要汲取其所留下的智慧營養,弘揚其閃光的精神特質。為了達成這一預期,各位領導、專家、朋友不遺余力,進行文化研究;其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產生的影響和對今后臨猗的發展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海內存知己,同心鑄輝煌。正是由于各位專家、各界朋友的鼎力相助,本次活動得以成功舉辦。相信這場薈萃五省六市近40名文化名家參加的文化研討會,將對臨猗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商祖故里城市品牌知名度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將會吸引更多社會精英關注臨猗、支持臨猗、投資臨猗、建設臨猗,也將會以商道精神,團結有志之士,吹響打造商祖故里馳名城市品牌的進軍號角,聚各界精英,凝各方力量,匯聚建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磅礴力量。

◆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先秦史學會名譽會長)

猗頓是春秋晚期的一介窮士,以“畜五牸”(即牛、馬、豬、羊、驢五畜),重商貿,多財善賈,興富于臨猗“郇瑕氏之墟”,與有財神、商圣、商祖之稱的陶朱公范蠡齊名,號稱“陶朱猗頓之富”。中國歷代王朝常有重農輕末(末指商貿)的習慣觀念和施政方略,但猗頓能農商并舉,誠信尚諾,非常可貴,對于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仍有積極的歷史借鑒意義。

中國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弘揚地方歷史文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與國家文化發展戰略需要相對標,時下可對接中華文明探源的國家級工程,不做旁觀者。中華文明探源,既要探未知,更要揚已知,這樣才能加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山西省委和臨猗縣委“挖掘晉商文化內涵,弘揚晉商文化精髓”動惟厥時,充分利用猗頓歷史文化資源,激發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內生動力,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令人欽佩!

◆宮長為(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

本次研討會大家聚焦猗頓文化,上下求索,呈現“三化”:

一是深化猗頓文化的理解認識。通過全面梳理文獻,詳細考辨猗頓身世,探討猗頓致富的主要途徑;提出猗頓經營種植、畜牧、池鹽、珠寶等產業致富,進而分析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時代背景;著重指出猗頓事業的成功,得益于晉國的歷史文化土壤;依據歷史的脈絡,搜集整理出與猗頓有關的歷史資料和文字,加以探討,頗有新意。

二是深化郇國史事的辨證考索。從郇國歷史地理沿革到晉商鼻祖猗頓由來,全面、系統地論述臨猗境內古代文明的前世今生;結合文獻記載和出土材料,翔實考察姬姓郇國和原姓荀氏歷史變遷,昭示郇國重要的歷史地位和作用。

三是深化晉商文化精髓的詮釋闡發。圍繞猗頓文化內涵,探討如何進一步闡釋晉商文化;立足新時代新征程,結合猗頓文化的特點,探討晉商文化傳承發展;通過探索猗頓經商活動規律、商業道德實踐,論證猗頓對中華商業倫理、商業文明的貢獻。

大家選題獨特,視角新穎。我們要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傳承猗頓文化精髓。

◆蔡運章(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員)

郇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國,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郇國是誰建立的?封邑在哪里?這是研究西周春秋歷史的重要問題。

姬姓郇國是西周初年周文王第十七子的封國,地位頗為顯要。《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世本·帝系篇》《說文解字·邑部》都有關于姬姓“郇”“原”兩國受封的重要記錄。“原”在今河南濟源市西北,“郇”在今山西臨猗縣西南。

荀叔參與“成周”大典。《逸周書·王會解》載,周成王舉行“成周”大典時,荀叔緊挨“周公”站立在朝堂左側,頗顯尊貴。《詩經·曹風·下泉》載:“四國有王,郇伯勞之。”鄭玄箋:“郇侯,文王之子,為州伯,有治諸侯之功。”這說明“郇侯”有協助周王治理諸侯的功勞。

荀侯還奉命討伐“曲沃武公”。《左傳·桓公九年》載:“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從“曲沃桓叔”到“曲沃武公”,祖孫三代圖謀奪取晉國政權。公元前703年,荀侯與虢仲等諸侯奉周桓王命出兵討伐“曲沃武公”。

姬姓郇國滅亡與“原姓荀氏”的分封有關。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伐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于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史記·晉世家》)。古本《竹書紀年》載:“晉武公滅荀,以賜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左傳·僖公二年》載:“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楊伯峻注:“荀息即荀叔,黯或是其名,息其字,叔則是其行次。”“原黯”本是姬姓原國的貴族,約在公元前677年,“曲沃武公”篡奪晉國政權后,便興兵攻滅姬姓荀國,并封晉國“大夫原氏黯,是為荀叔”(史稱“原姓荀氏”),封地在今新絳縣南部。

綜上所述,姬姓郇國(位于今臨猗縣西南)是西周春秋時期的重要封國。姬姓郇國歷史的研究,對挖掘西周春秋及臨猗地區的歷史文化等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

◆沈長云(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一、文獻所載猗頓、陶朱之富

陶朱、猗頓是春秋末年我國商界兩位著名的人物。《韓非子·解老》:“夫棄道理而妄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賈誼《過秦論》:“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

陶朱和猗頓,都生于春秋戰國之際。他們的事跡,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特征,值得研究。

二、猗頓致富之途徑

《史記·貨殖列傳》:“猗頓用盬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猗頓專因販賣池鹽而興起。《孔叢子》:“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饑,桑則常寒。聞朱公富,往而問術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常畜五牸。’于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猗頓除販賣池鹽,還通過其他方式致富。

三、鹽業對于古運城地區的重要性

早在唐堯時期,這里的人民就因土地肥沃和解州鹽池之利而得以長足發展。據稱,猗頓為了更好地販運,還開通了一條長百里的運河,從河東鹽池直達蒲坂(今山西永濟)而入黃河。其所販運的,當然也應當是盬鹽。從猗頓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鹽業對晉國及古運城地區的重要性。

◆吉琨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臨猗位于運城盆地,北枕峨嵋嶺,南望條山,西瀕黃河,東接鹽湖區,境內涑水流經,氣候適宜,自然條件相對優越。早在舊石器時代,黃河岸邊就有古人活動。臨猗境內有數處新石器時代遺存,與運城盆地及周邊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構成了河東地區的文化格局,成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是早期中國的核心地區。

這里是夏商時期的夏墟,又是商的西疆;西周時期,或為周人王畿的一部分,當地有郇伯的傳說。春秋時期,這里是晉國腹地。晉文公復國經過此地,晉景公時期曾有遷都于郇瑕之地的提議。這里還發現數處古城及晉國卿族墓地。春秋晚期至戰國初期,這里隸屬魏國,魏國都城在安邑,即今夏縣禹王故城,臨猗一帶為魏國核心。

戰國中期以后,西風東漸,秦國東擴,臨晉由河西的大荔縣朝邑鎮一帶東移至現在的臨晉鎮。西漢始,猗氏成縣,今鐵匠營一帶即為猗氏故城,曾擔負鹽池管理部分職責。猗頓于春秋晚期畜牛羊于此,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這里成為晉商之源。

◆高春平(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研究員)

一、中國商業的起源

商業的萌芽是原始社會生產者之間偶然發生的物物交換。后隨著畜牧業與種植業分工,手工業與農業分離,便有了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有了專門的交易形式——商業。

在交易過程中,鹽是農民無法自己生產的,而河東鹽池自古以來便“南風起,鹽始生”,不假人力、自然結晶。正是資源稟賦鑄就了“堯都平陽、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的物質生產基礎。這便解開了晉商何以起源于河東鹽池,晉商鼻祖猗頓為何能發家興盛于古河東大地猗氏的奧妙。

二、晉商源于河東鹽池

鹽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必需品,直接關系著國計民生。中國商業的起源和晉商的興起同鹽的關系極為密切。晉商源起于山西擁有本地獨有而別人離不開的食鹽。黃河流域,最早把鹽運到其他地方去販賣的是山西商人。中國漢字里商賈的“賈”字,就是出自于“鹽”,音“gǔ”,指的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河東鹽池——盬。可以說,河東鹽池是晉商最早的發源地。

三、河東鹽池孕育晉商鼻祖和早期商人

鹽成就了中國古代第一批大商人,他們中有許多是依靠池鹽資源優勢而致富的。春秋戰國時期,河東的池鹽便被視為“國之寶”。

魯國窮士猗頓便是因經營池鹽而巨富的。猗頓用盬鹽起,后來產業既多又大,可以說他是靠農業糊口、畜牧起家、鹽業巨富、珠寶傳名的富商巨賈。

四、猗頓產生的社會經濟條件和時代背景

為什么先秦時期河東會出現如此富有并馳名全國的豪商巨賈呢?這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帶來的思想觀念大解放、社會經濟大發展、人才大流動有很大的關聯。

依據現有史料考察,晉國公子后裔計然和孔子門徒子貢屬偏重晉商理論的專家,計然向越王獻富國裕商七策,范蠡用其五而勾踐國富兵強雪會稽之恥,計然因此被稱為“商圣”。從師承關系看,計然—范蠡—猗頓,經商理論一脈相承。那么,可以說猗頓是“商圣”計然的再傳高足弟子,得了計然、范蠡的商業智慧真傳,而且他不斷用老師的商業理論指導自己的經商實踐。在短短十年間,他不僅改變了過去吃不飽(耕則常饑)穿不暖(桑則常寒)的狀態,而且迅速完成資本積累,又以河東池鹽業發家致富,且以珠寶經銷商及國內一流的高級珠寶鑒定師名聲成就先秦富商大賈的商業傳奇。因此,猗頓被稱為“貲擬王公,馳名天下”的首富。

猗頓是歷史記載較早的既懂商貿原理,又有成功經商實踐的山西商人,可謂名副其實的晉商鼻祖。

◆魏曉鍇(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明清以來,山西商人曾輝煌商界五百年,茶葉商人即是其中一支勁旅。清代民國時期,山西商人的茶葉貿易更是趨于鼎盛。這一時期茶葉貿易的發展壯大,除因山西商人堅韌不拔、不畏艱難的品質外,也與其善于總結、積累辦茶經驗密切相關,辦茶規程即是集中體現。

清代民國時期,山西商人的茶葉貿易集采購、加工、運輸、經營與銷售于一身,體現出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流通及精細化營銷的特征。這些特征也是山西茶葉商人工匠精神、開拓創新和商業智慧的精神表達。

山西商人大規模從事茶葉貿易從明中葉開始,到清代飛躍式發展,一直持續到民國,數百年時間里積累了豐富的辦茶經驗,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辦茶規程是其商業智慧的結晶。辦茶規程囊括了采茶、制茶、運茶、賣茶等方面,可謂山西茶商不斷發展壯大的一大法寶。辦茶規程不僅是茶商進行貿易的參考書,也是山西商人從事茶葉貿易史的記錄。茶葉貿易、辦茶規程展示了山西茶商的工匠精神、商業智慧和創新品質,這也是現代山西商人乃至中國商人理應遵守的貿易品格。

◆阮建軍(臨猗縣政協黨組成員)

猗頓是早期的實業商人,在春秋戰國這個中國商業第一次大繁榮時期,他以實業起步、靠實業立足;猗頓是純粹的職業商人,他沒有官場背景,白手起家成為千古名商;猗頓是成功的跨界商人,他先后從事養殖業、鹽業、玉器珠寶業等,無不做到了極致;猗頓是“鮮活”的民間商人,史書記載寥寥數筆,但輝煌歷史寫滿了他奮斗過的大地。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猗頓從商首要的價值觀。他取財有道,更用財有道,《史記·貨殖列傳》贊其“其財能聚,又復能散”,為后代樹立了義商的標準形象。他“送畜飼用,子利取半”的養殖模式,是最早的“勞資合伙”經營模式,體現了人本經營思想,直接催生了后來晉商“身股制”的產生。他詮釋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觀點。

誠信是猗頓為商之精髓所在。猗頓誠信天下聞名,以致玉器交易“非陶猗不能市也”。他起于牧,成于鹽,積于玉,求變、求新、求精,是兩千多年前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代表。

猗頓文化是解決現代企業勞資矛盾的金鑰匙。猗頓提倡“勞資合伙”,企業與員工由雇傭關系變成合伙關系,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猗頓文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精神動力。他“送畜飼用,子利取半”的經營模式,是最早的“公司+農戶”,也是最早的先富帶后富。

猗頓文化是現代企業競爭的制勝心法。要在現代市場競爭中取勝,只有把猗頓至誠至情的經商理念修煉到家,才能贏得顧客。

猗頓文化是創新發展的時代召喚。他有“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工匠精神,窮則思變、轉型發展的進取精神,不斷學習、刻苦鉆研的創新精神!

◆晉保平(中國先秦史學會顧問)

山西運城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臨猗同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文化厚重,博大精深。

在以往的歷史學研究和考古學研究中,堯文化、舜文化、禹文化等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次研討會的主題是研究猗頓這樣一位具體的歷史人物。猗頓文化研討會召開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文化基礎建設,對于深入發掘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深化晉商文化研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臨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猗頓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一位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研究猗頓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時代價值(現實意義)。所謂科學內涵,就是要始終堅持研究的科學性、規范性,使猗頓文化的研究始終建立在有堅實學理支撐的基礎上;所謂精神實質,就是要深入研究和提煉從猗頓身上挖掘出來的創新精神、開放精神、誠信精神、務實精神;所謂時代價值,就是要把猗頓文化研究與臨猗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努力把猗頓文化打造成符合時代需求、推動地方建設的“軟實力”,積極促進臨猗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協調發展。

◆向晉衛(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

晉南地區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史上的臨猗更是人才輩出,名聞華夏。猗頓是我國春秋歷史上著名的商家代表,猗頓文化是三晉大地遺存下來的豐厚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和文化內涵,對進一步認識山西傳統地域文化,進一步彰顯源遠流長的晉商文化,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一直以來就十分關注山西區域歷史文化的研究和發掘,尤其是在晉南區域的考古挖掘和歷史研究及晉商文化的研究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學科態勢,這次能與臨猗縣合作舉辦“中國·臨猗猗頓文化研討會”,也是我們推進相關工作的一次嘗試。

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省校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做好山西區域歷史文化的研究和傳承。

◆李茂盛(山西省晉商文化基金會會長)

猗頓是當之無愧的晉商鼻祖。山西晉商文化基金會在2020年創辦山西省晉商文化博物館時,就將猗頓坐像敬放在開篇首位。

之所以說猗頓是鼻祖,一是因為猗頓在中華農業與工商業分工初露端倪的時候,就大膽地發展規模養殖,把傳統農業與工商業嫁接起來,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二是因為猗頓在早于世界公認的西方商業文明2000年,就開辟了中國與西域或中亞的商業貿易,把運城潞鹽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或中亞,成為“一帶一路”大商圈的先行者。有這兩個理由,足以證明猗頓在晉商乃至中華商業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自然也是我們今天深入挖掘晉商文化內涵至關重要的切入點和培育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精神得天獨厚的支撐點。

猗頓文化是晉商文化最為有力的歷史例證。晉商文化精髓實質上就是弘揚誠實守信的契約精神、開拓進取的開放精神、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務實經營的奮斗精神和經世濟民的奉獻精神,而所有這些精神在猗頓身上都有體現,如猗頓取予以仁、守信踐諾的契約精神,先內后外、開疆拓土的開放精神,主仆同樂、守望相助的團結精神,東奔西闖、果決穩健的奮斗精神,以及財可聚散、博施濟眾的奉獻精神。

研究猗頓歷史,對深入挖掘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精神意蘊,特別是深入挖掘晉商文化的深刻內涵和現代價值,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其對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特質,塑造商業文化的價值取向、事業追求、職業態度、行為規范、得失標準,同樣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其對推動山西轉型發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倡導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亦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文字整理/本報記者 薛麗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