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馮超靜時間:2022-12-09
近年來,在“雙減”“三個課堂”“教育信息化2.0”大背景下,教育面貌和教學方式發生了變革,一間間教室被點亮智慧之光。利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教學,基于智慧課堂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習精準化、個性化,成為教育教學減負、提質、增效的最優解。垣曲縣初級中學借助運城智慧教育云平臺與學樂云AIclass系統主動實踐,積極探索“智慧課堂”下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智慧發展,助力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
精準把脈,對癥教學
“雙減”之下,讓學生減負增效的關鍵在于精準化學習,減少無效的學習、練習。如何精準地教?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那么,如何快速、準確地研判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處于哪種程度?這就需要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智慧化手段來實現。課前,教師借助AIclass平臺,向學生推送預習資源(視頻、資料、預習任務單、預習檢測題等),通過預習測試數據分析、調查問卷反饋等,老師可以精準定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精準把握學生的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有的放矢,從而對原有教學流程進行設計、調整與優化,實現以學定教、因材施教。
立體互動,智慧生成
課堂上重要的筆記、課件,老師都會推送到學生端,學生不用再耗費大量時間用來埋頭記筆記,而是專注于課堂上思考、互動、生成,學科素養得以不斷提升。課堂成為思想碰撞展示舞臺,通過“搶答”“隨機點名”智慧功能,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同時,學生通過“學生反饋”智慧功能將自己的作業、小組討論成果共享到教師端主屏,其他同學可以對分享的內容進行補充、質疑、反駁等。教師可利用“學習評分”功能對同學的表現進行點贊,及時評價,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平板中看到老師及同學給他的點贊數。上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發起“投票”,收集學生生成的個性化問題,據此推送個性化的拓展資源,開展差異化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通過立體化的互動,課堂的活力被充分釋放。
智能分析,即時反饋
新課講授完后,教師推送隨堂測試題,及時進行學習診斷。這些試題可以從系統題庫中選取,也可以由教師手動輸入,靈活度很高,并且系統可以自動批閱。通過對實時檢測數據進行分析,教師可以直觀了解到有多少同學掌握了知識點、還有多少同學未掌握、共性問題在哪里,從而及時做出課后輔導策略。對于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不在課堂上進行專門講解,而是通過個別推送針對性的微課視頻,使個性化問題在課后得到解決。
AI研判,個性練習
根據隨堂學習數據分析,教師針對不同學情的學生分層布置“AI堂堂清”作業。針對學生的錯題,AI算法會精準推送類似題,通過變式訓練,對學生的薄弱知識點進行精準擊破,學生需要經過多次循環練習,直至系統判定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水平達到目標設定要求才可過關。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學生的所有錯題可以自動分類生成個性化的智能錯題本,幫助學生更高效突破薄弱環節。
通過借力智慧技術,使不同性格稟賦、不同興趣特長、不同素質潛能的學生都能接受符合自己成長需要的教育,實現學生的智慧發展,從而實現智慧課堂、高效課堂,讓“減負增效”在課堂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垣曲縣初級中學)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