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1-25
明 健
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同比增加82萬人。近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全面部署做好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全力為高校畢業生就業護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高質量就業,更是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的重中之重。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要多用市場化、社會化手段。數據顯示,我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已達1.63億戶,它們是吸納就業的絕對主力。深入開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積極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介紹學校培養和學生情況,將有效促進供需對接。同時,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邀請企業進校宣講招聘,面對面向畢業生推送崗位信息,點對點聯結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對于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中小企業,地方政府更應落實好有關優惠政策,讓援企穩崗政策紅利惠及更多高校畢業生。有關部門持續推進大眾創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組織創業培訓,提供金融支持,健全靈活就業保障,更將使畢業生發現實現自我價值的新天地。
用足用好各類政策性崗位,發揮就業引領效應同樣重要。比如,“三支一扶”“特崗計劃”等招募高校畢業生到基層服務,不僅能夠緩解基層人才短缺,還會使青年得到歷練與成長。公共部門崗位也當有效落地,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與地方各級機關公務員招錄,將使相當數量的應屆生加入到“為人民服務”的隊伍中。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讓有志青年投身軍營,用青春和汗水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強軍夢注入鮮活力量……全方位、多舉措拓展就業空間,能為廣大青年提供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廣闊舞臺。
托底性就業保障,更體現黨和政府的良苦用心。有關部門將及時掌握低保或零就業家庭畢業生、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情況,提供包括就業指導、實習培訓、崗位安置等持續跟蹤服務。兜底性幫扶確保就業關懷不漏一人,力求對特殊畢業生“扶上馬送一程”。
在社會發展與財富創造的過程中,人力資源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黨和政府科學統籌部署、用心用情用力施策下,就業“蓄水池”必將不斷擴大,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必將實現自我價值,承擔起時代賦予的責任使命。 (據人民網)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