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1-25
記者 李宏偉
“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基于興趣和愛好,以項目學習的方式,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導“面向生活,手腦并用”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近日,在由北京師范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主辦的“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上,全國644個案例中,運城市6個案例以理念新、質量高、示范性強得到了教育部專家組的充分肯定,受到與會嘉賓的高度關注。
近年來,作為全國首批八家“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之一,我市智慧教育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不僅創建了智慧教育App,讓智慧教育網絡覆蓋13個縣(市、區)及偏遠地帶,在教育教學、疫情防控、學生居家學習中發揮了極大作用,而且還加快智慧教育成果轉化,以智慧教育為依托,堅持立德樹人,以創新教育方式為著力點,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重點,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統籌布局、整體規劃,培養一支本地化、專業化創客教師隊伍,構建區域特色化創客教育課程體系,推動區域特色教育高質量發展。

創客課程體系—— 呈現區域化、特色化
“原以為創客是很前沿、很高大上的創新代名詞,沒想到就在自己身邊,只要肯動腦筋,自己也可以當一名小創客。”臨猗縣示范小學五年級學生徐茁雄同學,在暑期的20天里,通過參加學校舉辦的創客社團,做出發出聲音就可讓小燈亮起的聲控燈,還做出用手按一下就可控制的開關燈、模擬交通燈的指示燈。實驗成功后,徐茁雄很自豪。
該校學生張軒禎說,他非常喜歡創客這門課程。在生活中,要有創客的創新意識,創新念頭也是一種力量,它能讓人淋漓盡致地發揮潛力。
教師王建松說,創客教育激發孩子們創新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創客教育要在創客課程中實現,創客課程的建設將更全面地促進創客教育,從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近年來,市教育局通過對以創客教育為發展特色的學校進行實地調研、參觀學習,并以創客教育為主題的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挖掘創客教育發展內涵與實踐樣態,結合我市區域發展特色形成本地化創客課程體系。
在具體創建中,我市實施課程內容統一規劃。創客課程內容由市教育局統一規劃,提供包括《開源硬件基礎》《3D創意設計》《電子與控制》《結構與機械》等,涉及普惠性課程、探究型課程、拓展型課程三大類,共計20余門課程,面向我市小學三年級至高中二年級學生開展。實踐的學校充分結合辦學理念、辦學特色、辦學條件、師資配置、學情分析等情況,自主選擇內容與主題,進行二次開發,形成校本化的創客課程內容,初步建構校本化的課程體系,并通過定期開展校際工作坊研討交流活動,促進優質校本創客課程的共建共享、優化迭代、推廣與輻射。
課程性質以創新為主。我市特色化創客課程以促進全體中小學生責任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發展為目標,以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傳承傳統歷史文化為宗旨,通過發現、觀察、探究、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開展綜合類課程或跨學科課程,具有開放性、地方性、傳承性等特點,重在營造創客文化、培育創新思維、發展實踐能力、培養文化自信。
課程目標結合學情、學段、區域。課程目標聚焦發展學生的責任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結合不同區域特色、不同學段學情,明確具體要求,為教師開展創客課程設計提供參照框架,包括課程目標、學習活動及活動評價等。
課程建設以學生體驗為主。創客課程主題結合我市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以“貼近生活、注重體驗”為途徑,旨在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次理解和提升學生的民族自信。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發現、探究生活中有趣的現象和問題;開展創客的學校依據學情、校情拓展更多方向,形成學校特色化創客課程,突出學校特色化發展,形成亮點特色。如運城中學以“基于神經網絡下的關公皮影戲”為主題的創客課程,運城市大運小學以“交通科技”為主線,開展主題情境式教學等。
課程實行靈活多元化為主。學校靈活開展校本化課程、社團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等。
課程評價以多元化為主。市教育局突出強調課程評價的重要作用,并提供相關課程評價框架參考,強調運用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及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方法,促進學生深度投入學習過程。評價主體更加多元化,包括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強調綜合性評價,促進學生自我評價與發展,形成學生成長檔案等。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最讓我欣喜的是創客課程教學過程中所看到的同學們的變化。創客教學給我帶來的啟示是:我更加堅信創客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稷王中學教師朱靜雯說。
創客教師隊伍—— 不斷本地化、專業化
近年來,為了高質量完成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任務,我市積極打造創客教育教師隊伍,提升教學水平,通過統籌資源、整體規劃,專家引領、同伴協同教研等方式,形成本土特色創客教育資源,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同時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引進外部專家團隊和前瞻性教育教學資源,在專家引領下,打造一支本地化專業教師隊伍,加速區域特色的教育高質量發展。
引進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市教育局以年度為單位,分批分次組織146名創客教育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參與中小學創客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系列培訓。促進創客教師隊伍專業素質的提升。
名師帶動區域創客教師。每年10月,市教育局組織開展運城市中小學創客教育優質課評選活動,依據評選結果,精選市級優質課,依托運城市創客教育空間和市級創客教研活動,分批開展教學觀摩和示范活動,并邀請創客教育實踐專家從課程設計理念、課程實施、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有效促進創客教師專業成長,實現更大規模的引領和輻射效應。
創建名師專題工作坊。遴選我市優秀創客教師組建名師工作坊,制定“創客名師”工作機制及考核制度,形成“名師示范領航、骨干輻射帶路、新銳協同分享”的創客教師專業成長三部曲,探索適合運城市創客教師由“輸血”到“造血”的專業發展路徑。
利用云端創客空間實現教師研修。基于運城智慧教育云平臺創建創客教育空間,設置創客課程、教師培養、創客教育工作坊、創客活動、在線交流、創客展示、調研問卷等模塊,助力創客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展示交流平臺,支持跨區域的創客教育空間創建,形成了常態化的研修共同體。
形成創客教師管理機制。各縣(市、區)嚴格執行市教育局具體要求,制定了選拔機制、考核機制、獎勵機制等。項目學校設立創客教師專職崗位,制定相關獎勵激勵措施,為創客骨干教師課程研發、教學研討、創意設計、成果轉化等提供基礎條件與環境,將創客教師評優工作納入教師職稱評級評定,激勵創客教師提升專業能力。
教育新高地—— 凸顯新模式、新活力
在創建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區”之初,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要以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促進運城市基礎教育整體發展的根本目標,爭做教育信息化2.0的排頭兵、教育現代化2035的先行者。2019年,我市成為全國第一批也是中西部唯一一個入圍“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城市。“智慧教育示范區”以技術與課程、課堂、評價、管理及機制創新的全面示范探索為目標,給我市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激發了新活力。
作為第一批“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區域,我市以創新教育促進學習方式變革為著力點,堅持立德樹人,以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重點,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統籌布局、整體規劃,基于“運城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空間賦能、群智增效,創新創客課程研修智慧環境,推進本地化、特色化創客課程建設,構建共生、共創、共享區域化創客教育新體系,整體規劃區域創客課程校本化落地實踐。遴選54所基地校及98所創客教育項目校,有效推進“六個一”工程,即開設一門創客課程、建設一個創客空間、專設一名創客教師、保證每周一節創客課時、每年組織一次創客教育活動、每生每年完成一件創客作品,構建了區域特色化創客教育新模式。
該區域創客教育創新模式培養了區域創客教師隊伍,生成了區域教育課程創生生態,深度加速了運城市基礎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進程,為廣大中西部地區面向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改革進程探索了有效路徑和可借鑒案例。
經過幾年的創客教育實踐,我市構建了基于區域教育云的創客教育體系,通過空間賦能、隊伍建構、機制創新、活動保障、生態發展等不同層面的突破,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創客教育生態。
踔厲奮進,篤行不怠。下一步,隨著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的持續推進,我市創客教育將進一步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內生動力,推動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的新高地,構建創新教育形態的新載體,將為中西部地區面向素養導向的新課程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探索出一條有效路徑,貢獻“運城方案”和“運城智慧”。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