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9-30
記者 李宏偉
“同學們,判斷下列語句能否構成一個集合,并說明理由。1.小于10的自然數全體;2.計網2001班所有性格開朗的男生;3.英語26個字母……”在運城市財經學校一個全校大教研中,承擔本次教研示范課授課任務的是數學高級講師譚雪云老師,她為大家展現了一節思政內容融入自然、設計導入貼近該專業學生實際、課堂互動效果好的優質數學公開課。整堂課圍繞集合的概念,從生活出發,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滲透德育教育,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近年來,市財經學校以“平臺”為載體打造“三全育人”新體系,以“品牌”為抓手設計特色思政“新名片”,以“微課”為補充拓展現代教育新手段,扎實實施職業教育“三個一工程”,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今年全省職業教育鑄魂育人計劃項目認定中,市財經學校取得了“1+8+25”的優異成績單,無論獲獎質量還是數量,均名列全市職業學校前茅。其中,“正德立人”思政教育工作室進入2021年度省級思政教育工作室擬培育項目名單,“誦寫立人”等7個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成為省級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個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進入省級擬培育建設項目名單;《助農開店,合法經營》《讓“非遺”產品有“料”可尋——認識賣點和核心賣點》等25個思政微課被評為省級思政微課。
“平臺”為載體育人新體系
“思政課是職業教育的根,為學生的成長鑄魂。新時代學校的思政課建設應該在不斷創新中提高……”該校“正德立人”思政教育工作室負責人、思想政治和健康教學部主任暢正偉說。
自2021年9月山西省職業教育鑄魂育人計劃項目開展以來,作為“全國職業教育百強院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市財經學校校黨委和校委會高度重視“鑄魂育人”在財經學校的落地、開花、結果工作,成立了由黨委書記牽頭主抓的工作專班以及由校長上陣扛大旗的研討團隊,緊扣“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為舉措、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探索形成了“建造省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室、打造省級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開發省級思政微課,構建具有財經職教特色‘思政鑄魂、三全育人’新體系”的工作思路。
隨后,在多方面探索職業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新機制、新載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該校積極推出了“思政課程+課程思政+9大育人活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工作機制,“正德立人”思政教育工作室、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應運而生。
“我們以工作室為平臺,全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結構化、專兼結合的思政教師團隊和思政教育骨干管理團隊,帶動一批青年教師,培養一批特色學生,形成精準育人的思政教育成熟經驗,不斷擴大辦學影響力、增強職教吸引力。”暢正偉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截至2021年年底,該工作室先后開發思政教案20門,引導學生創作黨史教育微視頻作品近10個,推出《黨史故事100例》讀本,師生們在省市職校學生技能大賽、教學能力大賽、文明風采大賽中摘金奪銀、大放光彩。
2022年,該工作室開始統籌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不斷促進思政教育元素與通識性知識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和素養教育有機結合。并且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從理論到實踐領悟思政的內涵。
“未來,學校將以工作室建設為牽引,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切實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全過程,貫穿教學、社會實踐全部領域,貫穿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網上網下全部環節,貫穿專業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和管理服務體系全方位,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談起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未來藍圖,校黨委書記張普增信心滿滿。
“品牌”為抓手 思政“新名片”
“誠信為本,技能為重”是市財經學校傳承發展40余年的校訓,也是財校人矢志不渝的精神文化追求。如何把校訓融入思政課改革創新體系中,融匯成汩汩流淌的不竭血脈,打造成特色鮮明的思政教育品牌,校黨辦主任李建軍和他的小團隊多方探討、苦思冥想。
“要從制度入手,從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抓起……”有老師提議。
“要從校園文化培育角度切入,讓‘誠信為本,技能為重’體現在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全過程……”成員們各抒己見。
最終,李建軍決定由校方與市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協會聯手,共同建設“致誠致能”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通過完善以校訓為引領的制度體系建設,從教育、管理、育人三個維度推進以校訓為引領的師德評價和技能提高工程,從制度、機制、措施上建成校訓文化品牌建設的結構體系性矩陣,推動校訓文化品牌建設合力迸發、師生人文精神不斷提升。
誦寫課是該校2020年6月就推出的一門課程,每天下午兩點半開始,三點結束,半個小時內,學生們會進行20分鐘的誦讀、10分鐘的書寫。
“要在誦寫課上突出思政屬性,確保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屈鵬偉深思熟慮后提出,“誦寫立人”特色文化育人品牌順勢而生。該品牌通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家國情懷、提升人文素養、堅定文化自信,確保學生們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寶庫及河東文化、關公文化等本地文化資源中萃取精華,在誦寫中增強文化自信,在誦寫中進行文化傳承,在理解運用誦寫內容中提升素養,實現了經典潤心、春風化雨的效果。
除了“致誠致能”“誦寫立人”,該校還先后開展了“潤心啟志”“崇匠尚技”“樂行我秀”“知能行健”“篤信篤行”“致弘生態”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塑造工作,2022年均被認定為省級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或省級擬培育建設項目。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它的存在關乎國家興衰。”屈鵬偉說,“河東文化厚重,我們將突出‘三全育人’的格局和體系建設,結合關公文化、鹽池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等和學校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校訓文化、校園文化、社團文化等,不斷打造富有時代特征、運城特色和學校特點的高品位文化育人品牌。”
“微課”為補充 教育新手段
學生使用手機或電腦登陸http://zjzx.hxpxxy.cn進入“職教在線平臺”,點擊“運城市財經學校”菜單,就可以看到該校為學生準備的豐富多彩、琳瑯滿目的思政微課內容。
“這些思政微課內容,都是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和職業教育特點的課程思政教育案例,不但形式獨特、生動活潑,而且實現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針對大學生的碎片化時間進行課程設計,起到‘思政自然嵌入、教育潤物無聲’的效果。”該校教務部主任薛紅革介紹。
思政微課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以視頻為主要載體,用智慧的語言、巧妙的情境創設激活思政課堂,記錄思政課程或課程思政中的某個知識點的簡單而又完整的教學活動。開展“思政微課”,目的就是通過課程菜單式、內容接地氣、形式短平快的手段,實現學生碎片化時間再利用、思政教育模式再創新,以更加深入細致的教育引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據悉,市財經學校十分注重思政微課建設工作,在職教平臺上發布的25個課件內容,全部是精挑細選、精心琢磨的作品,微課時長為6分鐘至10分鐘,內容既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如《國家安全在身邊》《讓感恩伴隨我們健康成長》《“小我”融“大我”,個人與時代共成長》等,也涵蓋了“專業類課程”,如《環環相扣——路徑查找器的使用》《魅力文本,情系冬奧——文字工具的使用》《嚴謹把控印前設計》等。這些微課的閱讀量都在5萬次以上。
“這些微課內容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寓教于樂,豐富了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而且我們在手機上就能觀看,非常方便。”該校學生劉越說。
“下一步,學校將以開展‘鑄魂育人計劃’為契機,不斷增強鑄魂育人的行動自覺,積極構筑新時代鑄魂育人新高地,全面落實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全力建設省級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為全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增值賦能。”張普增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