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9-02
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關鍵在于教師要上好“五堂課”。
上好“理論”課,在精準學習中讓新課標入心。“理論”課是指教師把握政策,理解理念。在新課標學習中,為避免教師一頭沉浸到所屬學科或某個新提法的點上,應引導教師從整體上理解課程改革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從全局的高度把握自己的學科和教學。
上好“歷史”課,在回顧歷程中讓新課標傳承。本次修訂吸納了2011版課標發布以來課程教學領域實踐探索和教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體現了課改的延續與發展。以教師為本的理念轉化,就是要帶動全校教師共同回顧和梳理本人、本學科、本校課程改革實踐積累的經驗和未攻克的難點,分析已有的基礎、特有的資源和條件,與新的理念、新的內容對接,把握規律,迭代創新。
上好“辨析”課,在變與不變中讓新課標明晰。“辨析”課是指教師比較甄別、辯證分析。以教師為本的培訓,一方面是必要的要求,即教師按規劃貫徹落實新課標;另一方面是主動的行動,教師運用各種平臺,從自身學習、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角度來看待,從而將新課標落地的過程變成助推專業發展的機會。
上好“研究”課,在對話交流中讓新課標落地。“研究”課是指教師交流研討、生成建構。推動新課標落地,需要積極倡導工作坊的研修方式,在任務驅動下,采取體驗、互動、啟發、游戲等形式進行學習,尊重教師自主性,激發教師創造性,在對話交流的生成中,讓學習真實發生。
上好“實作”課,在實踐反思中讓新課標生根。“實作”課是指教師善于轉化、課堂落地。育人方式改革最終要落實到學校中,落實到課堂上,由教師在改革進程中尋找到合適的方案。
新課標強調學科實踐,注重引導學生經歷問題發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新課標的學習和運用,也應體現這一特點。新課標落地,不是靜態的材料呈現,而是動態的處理學習材料的活動過程,從而成為一個立足自身常態課堂,邊行動、邊研究、邊總結、邊反思的過程。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張帝)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