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7-20
68輛被盜電動摩托車的“回家路”
——河津警方“巧破”電動摩托車被盜案紀實
一分鐘盜走一輛電動摩托車,價值3000元至5000元的電動摩托車以1000元被賣出。今年上半年,河津市頻頻出現電動摩托車被盜案件。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手段類似,一時間,人心惶惶。
“警情就是命令,破案就是責任。”接到報案后,河津市公安局民警全力以赴,經過70天的晝夜摸排,終于成功偵破此起特大系列盜竊電動摩托車案,追回被盜電動摩托68輛,群眾紛紛拍手稱快。
頻繁作案,嫌疑人露出馬腳
“我剛花4000元買的電動摩托車在家門口丟了,急死我了。”“我的電動車停在體育場西門,幾分鐘的時間,干完活出來就找不到了。”“攢了幾個月的錢,買了輛近5000元的電動車,準備送外賣掙錢,才跑了兩天就丟了,發票在車里沒辦法索賠。警察同志,快幫幫我吧。”
連續接到電動車被盜報案,讓河津市公安局刑事技術大隊大隊長王旭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將案件匯總后,他立即向上級匯報。案情緊急,河津公安部門迅速啟動專項案件偵破機制,第一時間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案組,開展偵破工作。
“一定要消滅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把所有嫌疑人一網打盡,將老百姓的損失降到最低。”專案組成立后,本著為群眾辦實事的初心,辦案人員立即投入到案件偵破中。
其間,專案組人員加班加點分析研判近期發生的電動摩托車被盜案件。通過比對大量的現場監控、海量信息篩選,確定了以實地走訪、調查銷贓渠道、摸排周邊商家的偵查思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專案組70多天的連續奮戰,以犯罪嫌疑人米某、張某為首的盜竊團伙終于浮出水面。
引蛇出洞,一舉搗毀犯罪團伙
偵查中,民警發現,該作案團伙具備一定的反偵察能力,他們在作案時,往往兩人一組,戴著墨鏡、口罩,刻意規避街面視頻監控。盜竊時,兩人分工合作,一人撬鎖,一人放風,其作案地點主要集中在河津市公園和醫院門口人流量較大的區域。
“三天兩頭有人丟電動車,這樣下去可不行。擺在我們面前最棘手的問題,是不能讓群眾再受損失。”王旭峰坦言,分析研判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之后,為減少群眾損失,專案組自行購買了6輛不同款式的電動摩托車,將其投放在盜竊高發地。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引起嫌疑人的注意,民警對電動摩托車進行了精心“打扮”,不僅將電動車擦拭一新,還在車兜、車廂內放置了香煙、白酒、零錢及其他生活用品,避免嫌疑人起疑心。
不出所料,4天時間里,民警投放的6輛電動摩托車相繼被盜。而令米某、張某沒想到的是,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民警的掌握之中。
跟蹤被盜車輛、無人機偵察、布控窩藏地點……鎖定嫌疑人后,為了不打草驚蛇,一隊民警身穿防疫裝備喬裝成防疫人員,另一隊帶上禁毒、反詐宣傳資料喬裝成網格員,對嫌疑人周邊進行摸排,確定嫌疑人基本情況,并在偵查中繪制了犯罪團伙的基本人員構架,梳理了被盜電動車的流向,掌握了以米某、張某為首的全鏈條盜竊團伙的犯罪證據。
鎖定目標,火速出擊。在抓捕行動中,多名犯罪嫌疑人相繼落網。經查,米某、張某系盜竊慣犯,在經過商議后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對價值較高的電動摩托車實施盜竊。得手后,將被盜的電動摩托車以1000元銷贓至衛某、趙某手中。詭計多端,終究難逃法網。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深挖偵辦中。
□記者 樊朋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