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陽光之家”讓孩子心中充滿陽光

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7-19

記者 馮楊婕

對于鹽湖區25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來說,今年4月起,他們有了一個溫暖的全新的“陽光之家”。每個節假日和暑期,志愿者“父母”會把他們接到這里吃住、輔導功課、手把手教會勞動技能、講述做人的道理。他們不是父母卻勝似父母,為孩子們開啟了另一扇教育之門。

社會愛心匯聚 打造教育樂園

7月11日,推開位于市區棉北街與解放北路交叉口的“陽光之家”玻璃門,一股油香味和蒜香味撲面而來,原來是陽光少年與志愿者正在炸油餅、調涼菜,準備當天的午餐。而在此之前,他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剛剛結束了一上午的功課學習。

在這里吃、住、接受課業輔導、學習做人道理、培養興趣愛好等,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有了第二個溫暖的港灣。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即父母沒有雙亡、但家庭沒有能力撫養的兒童。這25名孩子有的父母重病或殘疾;有的父母一方過世;有的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們在黨的惠民政策關懷下,盡管物質生活有了保障,但存在親情陪伴缺失、家庭教育缺位、心靈受創封閉等問題。

其實,對這些孩子的關注,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從2015年就開始了。最初,該協會指定志愿者每月“一對一”上門關懷,但由于溝通教育時間短暫,收效甚微。同時,其中7名孩子每逢節假日便無人教育照料。考慮到這種情況,今年4月,該協會出資租下4層樓打造“陽光之家”,開展課業輔導、心理疏導、習慣養成、興趣培養、社會實踐、勞動教育等活動,讓這些孩子“學業有教、親情有護、生活有幫、素養有成”。

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的創新之舉,引來了社會愛心的匯聚。學校老師來了,他們成了作業輔導員;愛心企業來了,他們送來床、衣柜、空調等物資;愛心單位也來了,他們遞過日常運營的資金。

點點滴滴的愛心編織成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的七彩陽光,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

父親般嚴管教 糾正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缺位、親情陪伴缺失,這是導致很多少年學習成績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和行為習慣養成欠缺的主要原因。為此,“陽光之家”的志愿者擔當起家長的職責。

看到孩子們文化課普遍較弱,基礎知識不扎實,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會長張昌勤與鹽湖區教育局溝通協調,由鹽湖區各學校的百余名老師組成輔導團隊,每到周末輪流給孩子們鞏固基礎知識。這個暑期,老師和大學生志愿者面對面給孩子們輔導功課。

孩子們剛來時,襪子幾天不洗、衣服鞋子亂扔……缺乏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志愿者“家長”制定嚴格的作息表,在旁督促指導孩子們洗衣服、疊被子、打掃衛生、注重個人衛生等,手把手教會孩子們切菜做飯,糾正他們的不良習性。

如今,“陽光之家”的孩子們每天早上6點30分準時起床,整理好床鋪后,按照分組輪流打掃公共區域衛生、洗菜、切菜、收拾碗筷等,他們在勞動中體驗樂趣、收獲成長。

小兵(化名)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離家出走,父親因病去世,之后,小兵由姑姑撫養。為了養育自己的兩個兒子和小兵,小兵的姑姑常年外出打工。在這種情況下,小兵缺少照料、學業荒廢。為了幫助他重拾學業,張昌勤與舜帝復旦示范小學對接,將小兵轉至該校且免除了學雜費和食宿費用。每逢節假日,“陽光之家”的志愿者為他“一對一”輔導功課。在今年的考試中,小兵表現優異。

小兵的性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一句話不說到變成“話癆”,人也變得勤快愛干凈。“在這里真的很開心,跟著叔叔阿姨學會了做飯,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他們人特別好。”小兵說。

慈母般重陪伴 引導快樂成長

“陽光之家”的志愿者“家長”會不定期帶著孩子們到公園、博物館、旅游景點等地實踐學習,在陪伴中讓孩子們享受親情。

7月14日,鹽湖區第一時間志愿者協會組織7名陽光少年踏上去往太原的研學之旅。

“這些孩子們大部分沒去過外地,分批研學就是想讓他們走出去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別的父母能給孩子的,我們也想讓娃們享受到。”張昌勤說。

遭受家庭的巨大變故,讓不少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響。他們剛來時,大部分不愿與人交流。接納自己,與自己的現狀和解,是“陽光之家”教給孩子們的重要一課。

張昌勤和志愿者會觀察每個孩子的心理變化,多與孩子談天說地。“這樣才能走近孩子的內心,讓他們放下戒備、敞開心扉,引導他們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張昌勤說,“陽光之家”還邀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長期關注發現孩子們的心理問題,“一對一”進行輔導,讓他們開朗起來。

張昌勤也會每天召開“家庭會議”進行德育教育,講述愛心人士幫扶他們的故事和父母之情,讓孩子們懂得感恩和孝道;傳授交友之道和禮儀知識,讓孩子們學會與人交往;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幫助陽光少年走正途;讓孩子們“吾日三省吾身”,改掉不良習性。

“家庭教育工作做到位了,孩子們的成長環境才會改變,社會教育才能精準發力,全力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張昌勤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