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從“租地”到“租棚”

——解碼永濟開張集體經濟增收的利益“方程式”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7-04

記者 楊紅義 柴瑜竟

曾經的1000畝不毛之地,如今靠發展水產養殖拱棚,竟然能為村集體增收100萬元!這,就發生在永濟市開張鎮。

“噗通噗通……”6月20日,在位于西開張村西北的水產蝦養殖基地,田峰剛拎起蝦罾,十余只個大肥美、活蹦亂跳的南美白對蝦就被“一網打盡”。

田峰是江蘇通威集團子公司——通威飼料公司的員工,是該水產蝦養殖基地的管理員。去年9月,通威飼料公司與開張鎮政府達成戰略合作,利用西開張村流轉的500畝鹽堿地,先建設3個占地面積7分的小拱棚,3個月后開始試養南美白對蝦。

“公司選擇這里,主要考慮到有鹽池,其鹽堿地水質與海水成分相近,非常適合水產養殖,也能彌補我國西北地區水產養殖蝦的空白。”田峰說,“養殖初期,由于水質問題導致‘顆粒無收’。為盡快讓蝦苗適應水質,我們就在養殖基地附近打了口井,用40米深的井水混合黃河水,以達到海蝦養殖水質標準。由于需要西安專業機構化驗水質,我們前前后后跑了5次、花費100萬余元,最終,使得水配比含鹽量達到12‰的‘準海水’標準。”

“今年6月以來,相繼突破了技術難關,蝦產量成倍增加,每棚產量達1000公斤,預計每年至少出兩茬。”田峰難掩內心喜悅,“現在正值盛產期,每只售價1元。這3個小拱棚,每年可收入20萬元!”

毗鄰伍姓湖的西開張村,有3000余畝鹽堿地,因不適合傳統農作物種植而長年撂荒、蒿草叢生。為發展村集體經濟,該村引進江蘇通威飼料公司發展水產養殖。下一步,通威公司還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并打造種蝦基地,預計總投入1億元,利用村里流轉的1000畝鹽堿地,建設700個水產蝦小拱棚及配套設施和專業的水產包裝房。用醫用氧氣冰袋進行冷鏈包裝運輸,讓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地的群眾能吃上當天現抓的活蝦。

“鹽堿地變聚寶盆,富了村民,更富了村集體。”西開張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衛星說,“通過土地入股的方式,有關農戶每畝地能收入500元。更重要的是,我們與通威公司約定,700個水產蝦小拱棚里,有20個產權歸村集體所有,依托拱棚的經營收益,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0萬元。”

開張鎮是典型的“腹地”鄉鎮,傳統小農經濟長期占主導地位,主導產業特色不明顯,集體經濟發展乏力。去年以來,永濟市開張鎮鎮黨委立足鎮域實際,明確提出“一體兩翼”多元產業發展規劃,即發展高品質有機冬棗產業為“一體”、打造果蔬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為“兩翼”,通過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土地畝產價值,賦能村集體經濟發展。

激活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關鍵在求解利益的“方程式”,實現村民和村集體利益的最大化。永濟市委常委、開張鎮黨委書記武鑫說:“按照‘村企聯合、共建共贏’的思路,我們鼓勵引導村集體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積極利用上級項目資金加快設施建設,變低收益的土地等資源入股為地坑暖棚等高級生產要素入股,在大幅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的同時,極大增加村集體經濟的收入。”

無獨有偶,得益于“騰籠換鳥”,歷史上僅僅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東開張村,村集體依托設施入股、發展特色果蔬種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也將新增50萬元!

普羅旺斯西紅柿、博洋9號甜瓜、綠博特甜瓜……在東開張村,占地一畝半、“掘地三尺”深的地坑暖棚里,剛采摘的果色鮮亮、果型飽滿、果香清新的富硒農產品,每天源源不斷地銷往長沙等地市場。

“這種大棚優勢在于越冬種植果蔬,還配備了自動控溫、打藥、水肥一體及滴灌等系統設施,實施精細化管理。目前,每棚收入3萬元。”山西格林惠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洋介紹說。

“過去是直接租地,現在則是‘租棚’。”開張鎮東開張村黨支部書記余艷平說,“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利用100畝流轉土地建設50個地坑暖棚,出租給格林公司后,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0萬元。”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