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6-15
李 揚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守英教授在講解鄉村振興有關內容時說,我們國家上一輪的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繁榮了城市,鄉村在不斷衰敗,鄉村振興現在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重點是城鄉融合區域的發展,尤其是重要戰略城市都市圈的城鄉融合發展。
都市圈范圍內,要形成從城市到鄉村之間的一套城鄉融合體系,不能只是簡單的城市化發展。未來中國重要的發展源之一,就是通過城鄉融合來推動經濟發展。因為如果長期的城市化不能帶動鄉村發展,城市發展的動力是會衰竭的,鄉村不發展,農民的消費就上不來,就跟不上城市化的進程,城市財政增長、產業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在過去的40年里,經濟實現了年均8%的指數級增長,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20年的強勢增長勢頭從未停止過。
40年的高速發展,除了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之外,還有兩個數學上的原因:一是我國最初的經濟基數小,能夠維持高速增長;二是過去國內市場一片空白,產品供不應求,而國際上很多國家的人均財富比中國高很多,相比中國的生產能力,發達國家擁有很強的購買力。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國民經濟數據:我國2021年GDP為114萬億元,2021年GDP增速為8.1%。那么,中國還能不能長期維持過去的增長速度呢?從數學指數概念上講,根本做不到。
假定中國經濟發展能夠按照每年6.2%的速度增長,40年后,也就是1.062的40次方,是11.09,也就是說,按照這個發展速度,40年后,中國經濟總量將增長10倍!而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年增長速度只有2.3%左右,40年后,1.023的40次方,是2.48,也就是僅僅增長了1.5倍左右。那時候,中國的GDP將占到全世界的50%以上,這時候矛盾就出現了,全世界都沒有足夠的財富買得起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兩個,一個是提高世界其他地區的購買力和經濟增長,另一個是讓中國的經濟增長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而后者顯然是我們不想要的。
于是,借錢給其他國家購買中國的產品和服務,同時發展自身經濟,就是中國不得不做的事了(在這個經濟模型中,國際關系以及換取戰略資源為今后可持續發展做準備的層面不做考慮),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實施“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要努力去實現的目標。
從經濟學角度理解了“一帶一路”的國策,我們再來理解“鄉村振興”這個國策就相對容易一些。
首先我們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2017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作出全面部署。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這個重大論斷,第一次把鄉村振興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直接聯系起來,指明了鄉村振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明確了解決“三農”問題國之大者的戰略考量,把我們黨對“三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又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為我們更好把握新階段“三農”工作的歷史方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1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出臺,鄉村振興這個重大戰略,這個基本國策有了法律保障。總則的第一條,制定法律的目的是這么說的:為了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制定本法。總則第六條,寫城鄉融合和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國家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城鄉要素有序流動、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飽含著對人民群眾的大愛和深情,以強烈的使命擔當、非凡的意志智慧,親自掛帥指揮,帶動引領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統一行動,五級書記一起抓的全局性重要工作。我們廣大基層干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偉大事業,身先士卒、全身投入、默默奉獻,展現了黨員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良好作風。打贏脫貧攻堅戰后,“三農”工作歷史性地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這是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使命。不能管窺全豹,我們只能從細微的角度來分析和理解它。
結合剛才從數學角度分析的“一帶一路”基本國策,我們來看城鄉融合。
城市,現在就是“一帶一路”的中國;鄉村,就是“一帶一路”中其他有資源但是經濟體量很小的國家。“一帶一路”的資本輸出,就是城鄉融合中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就是國家資本大量投資,就是國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三農”領域的重大戰略考量,這就是國家戰略。所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既是黨的群眾路線,也是全力保證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經濟路線,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中提到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衷。(作者系鹽湖區東郭鎮黨委書記)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