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六化聯動”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6-08

黃碧柳

社區作為城市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今年4月,市直28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中心城區,與基層干部一道筑起了堅強的疫情防控防線。作為下沉隊伍中的一員,我在一次次執勤排查和與群眾深入互動中,加深了對基層治理的認識。筆者認為,推進社區治理現代化,應堅持系統化、精細化、職業化、常態化、多元化、規范化“六化聯動”,切實把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部署要求落到實處。

強化黨建引領,堅持系統化推進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扎實開展“五面紅旗”示范社區創建行動,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著力打造堅強戰斗堡壘。要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制度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找準黨建和社會治理的著力點、契合點,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各方面,確保基層治理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要做實“黨建+”載體,做足黨建引領文章,整合社區可用資源,推動社區治理由“單打獨斗”向“整體聯動”轉變,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科學劃分網格,促進精細化管理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末梢神經”。近年來,市委高度重視網格化管理工作,多次部署建設“全科網格”,推動網格日益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前沿哨”、聯系群眾的“服務站”。但個別地方網格工作仍有短板,以筆者下沉的街道辦為例,轄區內21個社區常住居民6萬余戶,按照“每個網格原則上覆蓋300戶—500戶”的要求,應劃分網格128個—214個,但實際僅劃分了93個網格,不利于精細化管理。要綜合考慮地域特征、人口規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劃細劃小網格,確保網格設置科學合理、網格治理精準有效。要將黨的建設、社會治安、信訪維穩、應急管理、疫情防控等社會治理相關事項納入網格,實現“多網合一、一網統籌”。要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和重點走訪、網格事項流轉處置等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發揮網格作用,扎實推進網格內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實現“人在網上走,事在格中辦”。

育強社區干部,打造職業化隊伍

社區干部是離居民最近的服務主體,他們的能力水平對社區自治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職能下沉社區,對干部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健全教育培訓制度,強化對社區干部的專業能力培訓,大力提升社區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要切實把社區減負增效工作抓在手上,大力推動社區工作回歸本職,把社區工作人員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能夠主動深入轄區查找問題,提供創造性、精準性、差異化服務,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協調能力和居民自治水平。要打通社區干部晉升通道,提升社區干部待遇保障,激勵社區干部更好地干事創業。

拓展防控做法,推動常態化下沉

市直單位黨員干部下沉期間,積極參與輪崗執勤、入戶排查、核酸檢測等工作,為疫情防控作出了積極貢獻。要拓展豐富這一好做法,建立長效機制,把下沉經驗植入社區治理。單位黨組織要在規定時間內組織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社區要詳細了解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和特長,建立完善在職黨員信息庫,有針對性地組織在職黨員開展工作;相關部門要完善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結果運用到機關單位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和個人年度考核中。黨員干部要扎扎實實當好“黨建指導員”“社務協調員”“紅色宣傳員”“愛心傳遞員”“平安建設員”“文明幫創員”六大員,實實在在解決好社區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切實拉近在職黨員和社區群眾的距離,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合力。

引導群眾自治,推進多元化治理

社區自治最重要的主體就是居民,沒有居民參與就沒有社區自治。目前,大多數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治理的意識還不強。對此,基層黨組織要及時了解居民的所思所需,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治理成效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自覺性。要強化文化的引領作用,大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居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要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開展貼近生活的相關知識培訓,讓居民掌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內容、形式、流程等,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物業管理,提供規范化服務

物業管理連接著居民生活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最直接的抓手,在社區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從其作用發揮來看,部分物業企業管理不規范,未能主動配合屬地開展各項工作,甚至一些小區無物業公司。物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物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和培訓指導,督促物業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提供優質服務。要完善物業管理項目考核標準,將業主滿意度評價、街道社區黨組織評價納入考核范圍。對規模小、“老舊難”等沒有物業企業進駐的小區,積極探索“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紅色物業”的黨建服務機制,有效推動社區治理和物業管理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居民幸福感。

   (作者單位:市委政研室)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