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 范 娜時間:2022-05-30

農機手在白村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業。
通過大廳內的平臺終端,400多臺農機的作業狀態實現了全程可視化;
高標準試驗田里,在各種高科技設備的助力下,小麥新品種長勢喜人;
很快投入使用的數字農業綜合管理平臺,即將為現代農業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5月24日,記者前往位于新絳縣三泉鎮白村的山西瑞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恒農業”),探析其數字農業的發展路徑。
農機作業可視化
進入5月下旬,小麥逐漸成熟。瑞恒農業的絕大部分農機在做著夏收前的保養工作,只有小部分農機抓緊時間進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業。
5月24日下午,在白村一片寬闊的田地里,柴光全、段金龍兩個農機手正駕駛著播種機忙碌。他們的作業狀態在數公里外的瑞恒農業農機作業遠程監測平臺上,被顯示得清清楚楚。
在瑞恒農業一間頗為寬敞的會議室里,打開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一面墻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全縣6個糧食主產鄉鎮所有農機的動態。屏幕左下角則顯示著“車輛總數466、作業車輛31”的字樣,邊上還有各類農機類型和所對應顏色的介紹。
“這里能監測到466臺農機,每輛車上都安裝著GPS,屏幕上的每個小圓圈都代表著一輛車?!敝钢聊簧厦苊苈槁榈暮诎咨A圈,瑞恒農業總經理晁貞良介紹道,“你看,現在正在作業的農機有31臺,屏幕上這些藍色圓圈就代表著播種機正在作業。如果圓圈是紅色的,就代表是收割機在作業,黑白色是停止作業狀態。每臺農機只要啟動,圓圈就會顯示對應的顏色,平臺就能監測到。”
晁貞良隨手點開一個藍色圓圈,該農機的車主姓名、車牌號、作業位置、作業面積等數據一下子都顯示了出來。他介紹,在這個平臺上,每輛農機這幾年來每一年的作業面積、作業時段、作業是否標準化等歷史數據都能調出來。
現代農業的發展出路在于農業機械化,成立于2007年的山西瑞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就把焦點放在了發展現代農機上。
“剛開始,公司購置了一大批拖拉機,但農忙時卻找不到農機手。會開拖拉機并不等于就是好的農機手,好把式都是用自己的農機練出來的。而農忙時,好把式卻要經營自己的農機,根本找不到。所以2021年,我們就聯合全縣種植、農機等12家合作社成立了新絳縣農聯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其中有8個是農機合作社,我們邀請農機手和他們的農機一塊加入進來?!标素懥颊f。
隨著入社農機數量的增加,為便于管理,瑞恒農業安裝了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在達到標準的農機上安裝了GPS。
在平時的運作中,聯合社的農機采取屬地化管理方式,400多臺農機分布在新絳縣北張鎮、澤掌鎮、龍興鎮、泉掌鎮、三泉鎮、古交鎮等6個糧食主產區鄉鎮,平時在各自的屬地作業,農忙時或在特殊情況下,再運用監測平臺顯示的數據對各鄉鎮的農機進行調度。
去年秋季雨水多,古交鎮、龍興鎮等沿汾村莊的農田被淹,兩個鄉鎮的農機閑置,聯合社時刻關注氣象預報,一旦遇到好天氣,就把閑置農機調到泉掌鎮、北張鎮、三泉鎮、澤掌鎮等沒有被淹的村莊搶收搶種。
“平時也有調度,一般縣南的麥子成熟早,我們會把縣北的農機調過來收割?!标素懥颊f,農機監測平臺目前已經成為一個“晴雨表”,看到上面的顏色亮了,就說明農機動了,就知道哪里的莊稼熟了。
采訪當天,瑞恒農業工作人員正在縣南幾個鄉鎮為新入社的收割機安裝GPS,準備著夏收工作。
在多年的發展中,除了農機作業,瑞恒農業還圍繞著糧食和蔬菜產業,開展了品種選育、推廣種植、農資供應、技術培訓、生產托管、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運營服務,利用數字化手段,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了活力。
科技設備精準化
在瑞恒農業,最實用的無疑是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但要論“高端大氣”,非試驗田里的高科技設備莫屬。
通過無人機顯示屏,記者看到,瑞恒農業的四周是一片片黃綠相間、即將成熟的麥田。這些麥田便是瑞恒農業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試驗田。
2013年,瑞恒農業建立了這片占地260余畝的試驗田,規劃了農作物品種展示示范田、農作物抗旱鑒定試驗田、肥料利用率試驗田、栽培技術試驗示范田等,開展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新品種、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及推廣工作。
經過多年的發展,這塊試驗田已經被各種高科技設備“武裝”了起來。進入試驗田,除了滿目的小麥,便是點綴其間的各種設備。
離入口最近的,是一套高空昆蟲控誘設備。這套兩米多高的設備,最上面是一個漏斗形狀的容器,容器邊緣豎著幾片玻璃,容器下面連接著一個鐵箱子。
晁貞良打開鐵箱子,取出一個里面有很多蟲子的大盒子?!斑@個是收集盒。到了晚上,打開設備,它的光直射到高空,經過玻璃的反光,使光源擴大。蟲子從上面飛過時,會被光吸引進來。我們還能通過蟲子的數量和種類來分析這塊莊稼地將會發生哪種蟲害,在打藥環節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晁貞良介紹道。
雖然試驗田就安裝了這一套高空昆蟲控誘設備,但作為專業的農業服務組織,瑞恒農業在分析出來可能會發生什么病蟲害后,也可為全縣的莊稼管理提供防治參考。
在高空昆蟲控誘設備不遠處,有一個無線農業氣象綜合監測設備。晁貞良介紹道,上面一個小碗形狀的設備能測出雨量,3個黑色圓珠能測出風力,那個轉板用來測風向。“這個設備更便于我們根據天氣狀況進行田間管理?!彼f。
再往前走,是一個土壤環境監測設備。上面滾動顯示著幾行紅字:土壤溫度29.1攝氏度,土壤水分7.1%,風向西北風。
“設備的探頭埋在土里,可以反映整個試驗田的土壤情況?!标素懥歼M一步解釋,在農田管理中,土壤的溫濕度都有個臨界點,比如在倒春寒來臨前,溫度顯示就會到達臨界點,管理員會及時澆水補救提高地溫。當土壤水分低到臨界點了,管理員會及時打開水肥一體化設備。

瑞恒農業的高標準試驗田內,工作人員在記錄土壤環境監測數據。 本報記者 陳方斌 攝
目前,試驗田里已配套了小型氣象站、抗旱試驗棚、土壤檢測站、節水噴灌設施等20余套高科技設備。
多年來,瑞恒農業依托高標準試驗田平臺,聯合各科研院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引進、轉化新品種新技術。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推廣小麥新品種10余種,玉米新品種15種、新技術10余項,組織農戶觀摩3000余人次。

工作人員在展示瑞恒農業的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
管理平臺信息化
在瑞恒農業的高標準試驗田,有一套設備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那就是水肥一體化控制設備。
“它的微噴管道已經鋪設在試驗田里了,也能用來進行水肥噴灌,但目前還需要人工來操作開關?!标素懥颊f。
白村村民張小軍就是試驗田的管理人員之一。
57歲的張小軍家有5畝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2017年他把地全部托管到新絳縣珍糧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不用再操心地里活的他便來到試驗田務工。
“機械化作業快,節省了很多勞動力。我在試驗田務工,還多了一項收入?!睆埿≤娬f,他在試驗田里做一些簡單的管理,因為試驗田里每十幾平方米就試種著一個新品種,新品種從種到收管理都比較精細。像他這樣的管理員,在試驗田還有6個,都是來自白村或附近村莊的村民。
“我們的新系統投入使用后,在試驗田務工的人將會更少?!标素懥颊f,在瑞恒農業的農業數字化系統庫里,還有一個去年剛引進的新系統——數字農業綜合管理平臺。新的平臺可以把試驗田里的氣象監測設備、土壤環境監測設備、水肥一體化設施,以及農機作業遠程監測系統等整合起來,真正實現數字農業。
晁貞良詳細解釋道,比如氣象監測設備和水肥一體化設施銜接起來后,結合氣象指標,在需要時水肥一體化設施會自動噴灌。新系統剛升級不久,等今年的小麥收割了種上玉米,公司就會把試驗田里的設備都連接進去。
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瑞恒農業多年來在數字農業上的探索,為實現智慧農業作出了較大貢獻。企業也先后獲得高新技術企業、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西省民營科技企業等稱號,并在山西省股權交易中心“晉興板”成功掛牌。
革故鼎新,擁抱“數字”,現代農業未來可期。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