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5-17

雨后初霽,中心城區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宛如一幅美麗畫卷(5月9日攝)。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兩山”理念,統籌推進重大生態修復治理,持續抓好污染防治集中攻堅,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努力讓河東大地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美麗與發展同行,全力以赴把運城建設成為名副其實的山西“小江南”。

中心城區跨湖大道兩旁的樹木,在陽光的斜射下,發出翠綠的光澤(5月2日攝)。我市結合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大力擴增綠化及造林面積,既凈化了空氣,又提高了城市品味。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大氣環境治理成效顯著,2021年綜合指數相比2015年下降23.5%,關鍵指標PM2.5比2015年下降21.3%,SO2、NO2年均濃度連續多年排名全省前列;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2015年至2021年,國控、省控斷面劣Ⅴ類水體比例由45.45%降至0,水體優良比例達60%,實現了“一泓清水入黃河”;“綠滿運城”行動全面開展,2019年以來,累計完成造林99.1萬畝,占省下達計劃的255%,森林覆蓋率29.7%,全省排名第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

河津市陽光安昆新能源焦爐煙氣脫硫脫硝系統正在運行(5月10日攝),該設備采用國內外最先進的環保設施和節能減排技術,達到“廢水、廢渣、廢氣”零排放,實現經濟、環保和社會效益全面提升。
——生態治理體系逐步完善。精準治污取得初步成效,在全市139家重點企業,87家非重點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966家企業安裝用電監控設施,多角度、全方位的監控設施實現了環境質量信息時時監測、環境違法行為及時發現;科學治污水平明顯提升,頂層設計基本形成,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治理水平更加精細,專項活動推動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2021年組織開展“夏季攻勢”,為秋冬防騰出了更多空間;依法治污水平邁上新臺階,組織編制實施《運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多形式廣泛宣傳貫徹生態環境法律法規,2021年“六·五”環境日文藝匯演,網絡直播觀看達6.3萬人次,人民群眾的法制意識和環保意識進一步提高。

萬榮縣解店鎮西解村村民郭嬋在用天然氣炒菜(5月10日攝)。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煤改氣”、“煤改電”項目,不斷減少煙塵等污染物排放。
——“大環保”格局初步形成。工作機制更加完善,初步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分工合作、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匯聚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強大合力;人民群眾參與度明顯提高,實施了《運城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監督權,2018年至今共受理辦理群眾環境舉報案件4982件,辦結4947件,群眾滿意率達到95%以上,綠色低碳正成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新風尚。

垣曲縣古城國家濕地公園內,眾多蒼鷺覓食嬉戲(5月4日攝)。該縣依托小浪底水庫優勢,不斷加大濕地生態保護力度,形成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今后,我市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以更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描繪好新時代山西“小江南”更加絢麗多姿的“綠色畫卷”。

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綠色出行(5月15日攝)。

河津市武家堡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智能控制系統(5月10日攝)。該市在農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污水處理站33處,極大地減少了污水排放。

中條山上云霧繚繞,宛如人間仙境(5月9日攝)。
策劃 雷哲俠 文 王文軍 攝影 金玉敏 閆 鑫 常 奇 魯國林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