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聊齋》里的河津人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29

□任羅樂 張景錄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不少對夢境的描寫。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第十二卷《五羖大夫》篇,寫的就是河津人暢體元,做秀才時,夢見有人稱他為“五羖大夫”,高興得以為這是好兆頭。后來遇到流寇之亂,暢體元被抓,身上的衣服全被扒掉,關在一間空房子里。當時,正值寒冬臘月,夜里他饑寒交迫,幸虧在黑暗中摸到幾張羊皮,急忙裹在身上,才沒被凍死。待天亮時一看,恰好是五張羊皮。他不覺暗中自笑躲過一關,后來,以貢生資格授任陜西雒南知縣。

故事中的羖是黑色公羊,五羖是指五張黑色的公羊皮。“五羖大夫”是春秋時期秦國大夫百里奚的號。百里奚為虞國大夫,虞亡時被晉俘去,作為陪嫁之臣送入秦國,后出走到楚國,被楚人拘留,半年后被秦穆王以五張黑色公羊皮贖回,用為大夫,故稱“五羖大夫”。他與騫叔、由余等共同扶助秦穆王建立霸業。因百里奚由窮困的俘虜而最終成為顯貴的大夫。所以暢體元把夢中有人叫他為“五羖大夫”誤認為是自己仕途顯達的好兆頭。

暢體元,明末清初原河津縣暢村人。據清代光緒版《河津縣志》記載:“暢體元,字汝玉,拔貢,幼以孝稱。任雒南知縣,清慎愛民。致仕歸,行李蕭然。”又據《雒南縣鄉土志》記載:“暢體元,山西河津人,科貢出身,于康熙初,任陜西省雒南知縣,能緩賦恤民,捐資修學,纂輯邑乘,為縣人感念。”

蒲松齡生于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東省淄川縣人,19歲初應童子試,即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此后,他在鄉試中屢屢受挫,51歲遂放棄應舉,在家鄉為塾師,71歲才援例為貢生,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辭世。蒲松齡家境貧困,一生除了去揚州府寶應縣充當幕賓一年外,其余時間均設帳教書于縉紳之家,而在同邑西鋪畢際有家時間最長,設館37年。《聊齋志異》中的400多篇,大部分是在此間完成的。畢際有,字載積,淄川西鋪人,清順治十三年任山西省稷山知縣,《五羖大夫》就是由畢際有記錄,提供給蒲松齡的。

蒲松齡所處的時代,人民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歷史的災難及個人的遭遇,深深地影響著蒲松齡的思想和創作。他懷著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寫入《聊齋志異》。他受害于封建科舉制度,因而敢于以談狐說鬼的表現形式,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敗。《五羖大夫》中的河津暢體元與作者是同類知識分子,也是作者的影子。所不同的是,暢體元進入仕途的“夢想”成真,而蒲松齡的“夢想”破滅。因而,作者借暢體元的夢境故事,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五羖大夫》故事生動幽默,作者文筆簡練,寓意深刻,短短90個字,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讀了讓人忍俊不禁。《五羖大夫》故事情節雖屬虛構,但河津人暢體元為官清廉、敬業愛民卻是他真實的寫照。暢體元作為正面人物,被中國文學史上的巨匠蒲松齡引進中國文學藝術殿堂《聊齋志異》。他的名字和故事,與這部中國古典優秀短篇小說一起流傳百世。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