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新絳云雕漆器:千年傳承的技藝

來源:發布者:胡春良時間:2022-04-27



云雕是雕漆工藝之一,始于唐代,定型于宋代,其名稱見于程大昌《演繁露》等史籍。《中國書藝美術大辭林·地方傳統工藝分布》上記載有“新絳‘云雕’”。明代我國漆工唯一專著《髹飾錄》也提及剔犀。著名學者王世襄等認為,剔犀主要產于山西新絳縣。據《新絳縣志》記載,明代嘉靖年間,絳州名匠張凡娃經過精心研制并結合本地漆器特點,創造了具有北方特色的剔犀漆器,后經歷代能工巧匠競相雕琢,遂代代相傳。山西省藝術博物館現珍藏著清代剔犀漆筒、漆食盒、漆提盒、漆八角桌等。

在制好的木胎上,用兩種以上天然漆有規律、逐層次地累積到一定厚度,再用刀剔刻,因其花紋刀口側面處顯現如同犀牛皮質的斷面層次,故名剔犀;又因花紋多為回紋、云鉤,流轉自如,回旋生動,斷面顯露宛若彩云的紋理色彩,近代以來稱之為“云雕”;日本則稱剔犀為“屈輪”。

剔犀是我國漆器工藝生產中較為繁雜的一種髹漆工藝,它從木材選料到裱胎、灰胎、髹漆、制圖、雕刻、推光等各個工藝流程都必須嚴格把關,都要有豐富經驗的技工操作。如髹漆必須在潮濕、不通風、干凈無污染的地下室進行。工藝流程大體是在優質木材胎體上將朱、黑、黃等兩種或三種色漆髹上,逐層堆積到一定厚度(約0.3毫米至0.5毫米),一般要涂飾80道左右,上一道漆,陰干后再上一道,各種色漆每層要上好幾道,所有漆上好要用月余時間。整體陰干后,放一段時間才能描繪圖案和雕刻,用“v”形刀雕刻花紋,刀口處可見不同的色層,每個圖案都要反復雕刻、修整,直到深淺、寬度、厚度都達到要求才合格,而后再進行其他工藝。

剔犀物件的漆層厚度是其他漆器無法比擬的,它耐磨、耐蝕、耐水、耐潮,始終光亮如新,經久耐用,置放越久,云紋色彩越發古色古香,美不勝收。剔犀物件在宋代雖已出現,但規格較小,大都是瓶、盒、筒等,直到明清時期才有了大件家具,但因其工藝獨特、造價昂貴,一直作為皇室家具使用,民間少有,故傳世品很少。

這門千余年傳承下來的技藝唯獨我省新絳一地尚存,被視為中國漆器文化遺產中的珍品,2011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民國初年,絳州漆匠王思恭、薛仙基、趙普元各自開辦雕漆鋪,制作桌、案、幾等剔犀制品,1922年雕漆鋪增加到12家。彼時,剔犀漆器制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產品銷往國內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將分散、改行的剔犀老藝人組織起來組建了新絳云雕漆廠,后改為新絳工藝美術廠,使剔犀這一傳統工藝得到恢復和發展,不但繼承了古代名匠的傳統技法,還在實踐中有所創新。

如今,新絳云雕產品在不含任何化學材料的基礎上,探究生產過程中不時變化的溫度、濕度、干度等情況,融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開發出了高檔云雕家具、禮品、文房四寶等12個系列的千余種產品,使新絳云雕這一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湛工藝得到發揚光大。2010年,《云雕漆盤》作為山西工藝美術精品代表之一亮相上海世博會。 (《山西日報》)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