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4-23
記者 劉曉瑞
她,自信睿智、富有膽識,組織全村60名掌握老粗布手工技藝的婦女成立專業合作社,設計研發產品遠銷國外;
她,真誠質樸、精明干練,帶領村黨支部率先開辦棗業生產合作社,贏得村集體經濟發展“第一桶金”,實現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
她,攻堅克難、腳步不停,將“管理、治理”融入服務之中,通過推動“多網合一”、建立包聯機制、強化黨建帶群建等措施,提升基層治理的精準力,帶領所在村入選“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她,就是連任永濟市開張鎮東開張村黨支部書記30余年,兼任四屆村委會主任的余艷平。
自就任東開張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余艷平就致力于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干部隊伍。“孤軍奮戰和有‘戰斗力’的隊伍整體作戰,那差別可大了。”余艷平說,“建設干部隊伍的關鍵就是建強支部堡壘,把支部作為推動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火車頭’,打造說話有人聽、發展跟著干、家園一起建的堅強戰斗堡壘。黨員的聚合力上來了,‘戰斗力’也就上來了。”
多年來,余艷平帶領村黨支部以“抓黨建、強基礎、奔小康、促共富”為核心,狠抓黨員教育管理,全面提升黨員素質。她創新性地將黨員包戶制度和黨員紀實手冊作為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經過每年的量化考核,使每個黨員感到心里有底子,肩上有擔子,腳下有路子,從而激發黨員干事創業的熱情。
她還創新黨建工作方式,提升基層治理的精準力。她將黨建網格和綜治網格進行整合,優先選用黨小組長擔任網格長,優秀黨員擔任網格員,建立工作清單,明確工作職責,實施定期走訪碰頭制度,及時分析研判解決問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為此,東開張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
“經濟要發展,產業是根本。”為了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她探索出“黨建+產業”的發展模式。由村黨支部領辦棗業生產合作社,投資450萬元,建立23個地坑棚,引入格林莊園租賃承包,發展冬棗、西紅柿和瓜果種植產業,提高集體資產利用率,帶動農業科學技術,推動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50萬元。
早在2012年,余艷平就在探索如何帶領群眾致富。她組織全村60名具有老粗布手工技藝的婦女聯合起來,成立惠暢棉花專業合作社,開展老粗布設計研發。目前,該合作社可生產冬夏各種棉被褥、手工土布等產品100余種,產品遠銷俄羅斯、南非、新加坡等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惠暢手織布技藝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更好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余艷平帶領群眾按照4A級景區標準,建設了集生產、觀光、研學等功能為一體的惠暢老粗布園區,實現多元發展致富。
“經濟要持續發展,轉型是必經之路。”為了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跨越轉型發展,余艷平又帶領黨員群眾進行大膽嘗試。她積極響應永濟市委提出的“旅游突圍”戰略,克服種種困難,探索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發展道路,通過挖掘鄉村資源、開展研學活動等多種措施將民俗文化、特色農耕文化、紡織文化有機整合,推動東開張村旅游業快速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