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4-19
記者 孫 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穿越半個多世紀的蒼穹,雷鋒精神猶如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在河東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歷久彌新,不斷賦予著全市人民新的精神給養,滋生出推動前行的偉大力量。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今年3月5日是第59個學雷鋒紀念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在全市開展了“傳承雷鋒精神、喜迎二十大”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從城市到鄉村,映入眼簾的是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的一面面隊旗、一條條橫幅和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們進村入戶宣傳防疫知識;他們認真負責參與社區疫情防控;他們認真清理小區各處衛生死角……
品牌引領
志愿服務常態化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加強新形勢下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不斷完善志愿服務機制,打造志愿服務品牌,注冊志愿者人數大幅增長,志愿服務氛圍日益濃厚,志愿服務工作步入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漫步于河東大地,處處活躍著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忙碌身影,讓人倍感溫暖。
十字路口,他們是“指揮員”,指引行人遵守交通規則,安全出行。
敬老院里,他們是老人們的“兒女”,為老人理發、洗腳、打掃屋子。
……
“通過開展這次活動,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與社區治理有機結合,引導居民提高文明意識,大力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從而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居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中來,營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圍。”市總工會志愿者來到鹽湖區葡萄園社區葡東巷開展“傳承雷鋒精神、喜迎二十大”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活動中,志愿者仔細鏟除街道墻體、沿街商鋪、電表箱、電線桿上的小廣告,對沿街商鋪經營者、過往居民發放《運城市總工會踐行雷鋒精神、共建文明城市倡議書》《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餐飲浪費——運城市總工會致全市廣大職工朋友的倡議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宣傳材料,增強了市民的文明意識及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意識。
倡導文明健康,加強生態保護,共建美麗家園。3月5日,稷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17支志愿服務隊在稷峰文化廣場開展了學雷鋒便民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向群眾解疑釋惑、宣傳移風易俗知識,提供義診、理發等便民服務,開展文明勸導、撿拾煙頭、清理垃圾,受到歡迎和點贊。萬榮縣委宣傳部、團縣委組織志愿者在西灘黃河岸邊開展了“保護母親河”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身穿紅馬甲、手持垃圾袋,在草叢中、石縫里撿拾各種紙屑、煙頭、飲料瓶等生活垃圾,向沿岸居民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知識,營造人人參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
這些僅僅是我市廣大志愿者弘揚雷鋒精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縮影。如今,“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志愿服務已成為我市加強市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人數已超過78萬余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720萬余小時。
移風易俗
文明新風拂滿城
移風易俗,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各縣(市、區)在開展“摒棄婚喪陋習 深化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中,將志愿服務與移風易俗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志愿服務資源優勢,把移風易俗融入文明實踐活動中,以富有時代性、創造性的方法舉措,引導廣大群眾更新婚喪觀念,規范婚喪行為,遏制不良風氣,破除婚喪陋習,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倡導移風易俗,樹立良好風尚,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廣大群眾的期盼。清明節前夕,新絳縣開展了“文明祭掃 平安清明”免費發放“紀念柏”志愿服務活動,倡導低碳清明、文明祭祀的新風氣。活動中,志愿者們給附近村民、沿街商戶發放文明祭掃倡議書,并對柏樹的栽植方法和技術要點作了介紹。“保護綠色生態,是每個人都應該支持的好事情,以后會從自家做起,帶動親友文明祭祀,保護好綠水青山。”王守莊村村民王新中說。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服務。全市扎實開展“十必到”志愿服務活動,打造有特色、有影響的活動品牌,真正讓文明實踐聚人氣、有活力、可持續。河津市樊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緊扣“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目標定位,以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促進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當群眾家中有人結婚,“樊村百事通”志愿者會到群眾家里幫忙辦理,聯系鄉村群眾文娛表演團隊和“藝路同行”志愿服務隊,送上戲曲、歌舞、書法、婚聯等文藝節目,倡導節儉辦理;當群眾家中有老人去世,“樊村百事通”志愿者來到群眾家里幫助料理,結合傳統習俗和新風新俗,協助編撰書寫挽聯和生平,組織文明吊唁、簡樸治喪事宜……
群眾期盼什么就努力做好什么,群眾對什么問題反映強烈就著力解決什么問題。新形勢下,文明實踐工作就是要以滿足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在服務群眾中凝聚和引領群眾,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更加接地氣、聚人氣、受歡迎。
同心戰疫
志愿之花處處開
雷鋒精神怎么學?怎樣讓學雷鋒一步步從口號變為行動,匯聚起磅礴的社會正能量,讓雷鋒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雷鋒精神,大街小巷掀起了一股學雷鋒熱潮。
3月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市廣大志愿者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各級文明單位、志愿團隊積極參與,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村)防控卡點,排查登記、現場消殺、宣傳引導、維持核酸檢測點秩序、為隔離人員送物資……筑起一道道全民參與、共同抗擊疫情的銅墻鐵壁,一抹抹“志愿紅”成為疫情防控中的指路標。
“請在這里等一等,每10個人一組檢測”“請提前打開‘晉快檢’,保持一米線距離,慢慢來,排好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鹽湖區開展的多輪區域核酸檢測中,市直工委組織動員機關單位黨員志愿者4000余人次,分赴89個社區(村)382個核酸采集點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們服從社區安排,積極配合防疫工作人員做好秩序維護、重點人員排查、信息登記、物資搬運等工作,幫助對智能手機操作不熟悉的老年人進行認證、查碼,安撫因等待時間長鬧情緒的孩子……在志愿者們的參與下,各個檢測點核酸檢測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鹽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向全區志愿者發出倡議,面向社會發布招募令,通過線上線下招募1.6萬余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他們幫助居家隔離人員代購生活用品,為處在醫學觀察期的人員提供心理疏導和慰藉服務,為集中隔離的學生提供線上團輔和個案咨詢,為“黃碼”酒店的隔離人員提供“點對點”志愿服務,以實際行動傳遞真情愛心、匯聚文明力量,讓文明之花在防控一線綻放。
為配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全市各級各類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廣大志愿者將繼續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爭做基層一線的安全員,嚴格執行最新防控要求,全天候堅守社區小區、公園廣場、村鎮入口、高速出口一線,做好查驗“場所碼”、行程卡和測量體溫等,嚴防死守筑牢抗疫安全防線;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宣講防疫政策,普及防護知識,引導群眾科學防疫,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關心關愛有需要的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優撫對象、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為他們提供精準志愿服務,幫助他們順利渡過難關,共同贏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