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2-04-15
李曉萍
婆婆是一個有著61年黨齡的老黨員。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的時候,婆婆收到了組織上為她頒發(fā)的“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她孩子般的笑容和緊捧紀念章如獲至寶的情景,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深處。

婆婆有一句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好生活?!痹谒男闹?,共產(chǎn)黨就是她的救命恩人,是她的人生信仰和精神寄托。婆婆珍藏著滿滿一盒子的像章,過一段時間她就會打開盒子,把像章一枚一枚取出來細心擦拭,然后再一枚枚像稀世珍寶一樣仔細地端詳。每每這個時候,我就能深刻體會到他們這代人和共產(chǎn)黨的感情,也深深領悟到他們對來之不易生活的知足和珍惜。她常對我們說:“比咱強的千千萬,不如咱的萬萬千。不要羨慕別人的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過去相比,咱們現(xiàn)在天天都像過年哩!”
公公去世18年來,婆婆一直一個人生活,洗衣做飯、飲食起居,樣樣都自強自立。但畢竟已經(jīng)進入耄耋之年,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了,所以她老人家總擔心時日不多,總想著找個機會給我們說說心里話。有一天吃過午飯后,婆婆鄭重其事地把一張紙交到我手上。我好奇地打開,原來是婆婆親手寫的一封信,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這樣寫到:“親愛的孩子們,今天媽媽想和你們說說心里話?!痹谛胖?,婆婆希望有生之年都能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假如有一天得了不治之癥,那就不再做沒有意義的搶救。她希望有尊嚴地離開世界,不想麻煩家人,也不想浪費社會資源。她希望走后一切從簡,不攪擾任何人,不舉行任何儀式。她說,每個人如果都能悄悄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再悄悄地回歸大自然,該是多么幸福美妙的事情啊。信還沒讀完,我的眼淚早已奪眶而出了。
記得2004年公公因病住院時,婆婆寸步不離悉心照料,整整兩個月都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那是公公的最后一段時光,婆婆幾乎是衣不解帶地陪護在病房里。她想著法子給公公做可口的飯菜,幫他翻身拍背、擦拭身體。因受病痛折磨,公公經(jīng)常忍不住亂發(fā)脾氣,婆婆永遠都像對待小孩子一樣輕聲安慰、溫柔以對。公公去世后,婆婆里里外外料理后事,從始至終沒有掉過一滴眼淚,也沒有聽到她向誰訴說過一句悲痛的話。她在家人面前,永遠都是一個堅強的母親,一個幾乎無所不能的長輩。
婆婆和公公兩個人的退休金也不少,但她的一些做法卻讓我非常地“不理解”。她的衣服、襪子永遠都是補丁摞補??;最后一遍洗菜水永遠不舍得倒掉,而是存起來涮拖布、沖馬桶。為此,我沒少和她斗智斗勇,比如我把家里用到快禿毛的拖把、掃帚悄悄扔掉,她又不聲不響地撿回來繼續(xù)使用;害怕我把剩菜剩飯倒掉,她每頓飯都是最后一個上桌,為的是把那些剩下的飯菜吃了。就是這么一個“摳門”到極致的人,對待親朋好友,卻總是異常地慷慨大方。在我的記憶里,她幾十年如一日,每個月都要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固定數(shù)額的錢,郵寄給老家的親人。身邊的親人朋友有患病住院或遇到難處的,她都會拿出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幫忙救急。
婆婆雖然退休好些年了,但她在上班期間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卻從未改變。家里的書籍、報刊都是她自己主動訂閱的,每天讀書看報也有固定的時間。只要是她看過的書報上,都會留下她圈點的痕跡。她通過讀書看報還學到了很多養(yǎng)花的知識,給我們講起來也頭頭是道。在縣城住的時候,她每年都會在院子里種上絲瓜、扁豆、辣椒等蔬菜,采摘后她會送給左鄰右舍,和大家一起分享、品嘗她的勞動成果。
婆婆雖然已人到暮年,但她依舊在發(fā)光發(fā)熱。她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樂善好施、愛家愛國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也深深地影響著我。
與過去大手大腳的自己相比,現(xiàn)在的我節(jié)儉了許多。我也會盡己所能,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親戚朋友。
“希望你們都能聽黨話,跟黨走,搞好團結(jié),奉獻社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逼牌畔雽ξ覀冋f的話,都凝結(jié)在了一方稿紙上。她沒有給兒女留下多少存款,也沒有留下幾處房產(chǎn),卻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囑托,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zhuǎn)載或鏡像;授權轉(zhuǎn)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