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11
鮑杰
最近,關于滿65歲才稱“老人”的討論非常熱烈。在生活中,60歲似乎仍是一道分水嶺。不過,與“遲暮”“夕陽”等充滿消極意味的“老”觀念相反,眼下,“六十而立”的口號呼之欲出。
退休后“再出發”并不鮮見
湖南常德的吳林將于今年7月滿60歲。談到即將到來的退休生活時,他絲毫沒有“躺平”的意思。他介紹說,自己在旅游行業干了快30年了,退休后打算繼續在一所高校當特聘實踐導師,多培養一些旅游行業的專業人才。同時,他還想發展自己的愛好——因疫情待在家愛上了書法,在退休后會有更多時間練習,他“希望有所進步”。
與吳林一樣,許多20世紀60年代初出生的人,正對退休生活充滿“再出發”的期待。而退休了的人,已經有許多踏上“再出發”之路。
安徽蕪湖62歲的刁吉保年輕時開過大客車,還跟人合伙開旅行社、傳媒公司。退休后,他決定到農村過田園生活。到了農村,刁吉保與朋友閑不住,開始創作短視頻。一開始,他們將鏡頭對準了山鄉茶農,視頻傳到網上后成了“爆款”,大量網友要求購買茶葉。于是,刁吉保他們牽線搭橋,幫當地茶農賣掉了200多斤茶葉。隨后,他們拍攝蜂蜜、葛粉、芡實等,也都帶動了銷售。隨著各地網友不斷邀約拍攝宣傳,刁吉保成了一名“扶貧達人”,“別看累,但是很值,因為我們玩的比別人有價值,不僅身體更棒了,還特別有成就感”。
“六十而立”被鄭重提出
退休不等于“廢了”,只是人生中的一次“轉崗”,這個觀點已經成為一種共識。因此,與“三十而立”對應,“六十而立”也被鄭重地提了出來。不同的是,“三十而立”立的是家庭、事業,“六十而立”立的是志趣、夢想,是為社會再做貢獻的豪情。
浙江杭州67歲的任招發,退休后通過到老年大學學吉他,實現了年輕時就有的文藝夢。她與閨蜜一起,組建起一支吉他隊,到各地演出搖滾,不僅為觀眾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也奏響了屬于自己的新的人生交響曲。
上海60歲的馮雨今年退休。他喜歡研究烹飪,對年幼時母親自制的四味油條深深懷念。10年前,他就有開家特色油條店的打算,但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此事。如今退休了,馮雨找來三位老朋友合伙,共同投資租房開特色油條店,“倒不是為了賺多少錢,大家都有共同的愿望,希望把老文化、老手藝傳承下去”。
活出真我成重要內容
除了“立”志趣、夢想,活出真我更是“六十而立”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大多數人來說,前半生一直為家庭、為工作忙忙碌碌,幾乎失去自我;退休后,終于有時間為自己而活。在這方面,江西南昌62歲的曾小星是很好的榜樣。
曾小星年輕時當過百貨公司的職員,后來下崗,開了個小超市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她從小就非常喜歡舞蹈,看到別人跳舞就羨慕,然而忙于養家,她根本沒有時間學習舞蹈。她曾暗下決心:“等我有時間了,一定要去跳個痛快。”她的這個愿望,直到女兒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才慢慢變成現實。曾小星到舞蹈學校報名,學拉丁舞。不幸的是,她那時被診斷出癌癥。好在后來手術很成功,她又投入練舞,并從2020年開始學習專業鋼管舞。去年,她在長沙一個鋼管舞大賽中獲得大齡組吊環冠軍。
學鋼管舞時,因為著裝“清涼”,曾小星常常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目光。對此,她總是一笑而過:“別人理不理解無所謂,只要自己開心就好,不是嗎?”
(《齊魯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