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08
記者 鄭 菲
“媽,今天做啥飯?”
“我給咱蒸肉疙瘩!”
3月25日,“晉南媽媽”把五花肉切成肉丁,蔥姜蒜切好備上,土豆切成條狀,再把饅頭切成小塊,準備好后,鍋里添油把肉倒進去,煸炒出油后再倒進粉條、土豆等食材……一則“香噴噴”的短視頻獲得了一萬多的點贊量。
用鏡頭記錄日常生活,把農家小日子展現在網絡大平臺,他們用淳樸真實打動粉絲,走紅網絡,撐起了自己的幸福日子,還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奉獻力量。
近日,記者走進“晉南媽媽”一家,實地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
用視頻展現農家生活

趙一波在拍攝短視頻 鄭 菲 攝
3月28日,陽光明媚,微風不燥。記者一行前往平陸縣曹川鎮寺頭村。
曹川鎮,地處平陸縣東部,北依中條山,南臨黃河,地勢北高南低,山脈起伏連綿,溝壑縱橫。記者驅車行駛在蜿蜒盤旋的公路上,一邊是高聳的土坡,一邊是低洼的溝谷,雖然景觀別致,但也頗顯路途偏遠難行。
行駛大約一個小時的山路后,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灰白格子上衣,黑色褲子和布鞋,還沒走進家門,記者看到了正在忙碌的“晉南媽媽”。
初見“晉南媽媽”,她給記者的印象就如同視頻中一樣樸實善良,仿佛我們本就相識似的。
“晉南媽媽(志花的一家)”是一個抖音賬號的名稱,發布的內容是一位普通農家婦女和家中的婆婆燒火做飯、勞作的農家生活片段。該賬號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收獲粉絲25.6萬,獲贊226.5萬。
點開賬號,燒火:奶奶;做飯:志花媽媽;拍攝:兒子大波。一行簡單的自我介紹,讓觀看者了解到出鏡的是媽媽和奶奶,拍攝者是兒子大波。
“超級喜歡你們一家,干凈、勤勞。”“簡單淳樸的生活,和諧幸福的人家。”“奶奶慈祥,阿姨樸實,真真實實的人過真真實實的日子。”“婆媳兩人真好,和諧的一家人。”在兒子大波的鏡頭下,和睦融洽的農村家庭生活,樸實善良的媽媽和奶奶以及香氣四溢的特色晉南美食,吸引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評論。
媽媽本名張志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她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也能成為“名人”。如今走在路上,很多人都會熱情地和她打招呼,說很喜歡她們一家子。
“兒子在我的手機上下載了抖音,我也學著用網絡看看外面的世界。”現在,從沒有坐過高鐵的張志花通過網絡正逐步打開自己的“視界”。
回家鄉創業找準門路
一張桌子、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相機,這是大波制作視頻的所有工具。
大波本名趙一波,2020年10月,他辭去北京做了5年的平面設計工作回到家鄉寺頭村創業。
“平時在網上會看一些拍攝農村題材的視頻,想到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淳樸善良,他們的生活就是很好的農村題材,同時拍攝這樣的內容還可以宣傳家鄉文化。”說干就干,沒有學過視頻拍攝的趙一波簡單地買了一些設備,便開始一邊學習、一邊拍攝。
“我記得第一條視頻是媽媽在蒸饅頭,雖然視頻很短,但卻吸引了不少人觀看。”對于初學拍視頻的趙一波而言,二十萬的瀏覽量和上千條的點贊數堅定了他拍攝短視頻的信心。
然而提高瀏覽量并不那么容易。用心拍攝視頻半年之久,播放量不高,粉絲量少,還沒有收入,一度令趙一波覺得前路艱難。
行路雖難,但趙一波沒有放棄,他不斷學習拍攝技術,用心記錄著洋槐花開時媽媽用洋槐花做的美食,摘一個自家地里的西瓜做成西瓜醬,在中秋節用杏仁、花生、面粉做月餅,用柴火灶蒸大白饅頭等一點一滴平淡又真實的農家生活。
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10月拍攝的一條和面、揉面、蒸大饅頭的視頻,獲得千萬瀏覽量,12.5萬點贊數,也極大提升了粉絲量。
“媽媽用柴火灶蒸非常大的饅頭,這種傳統且有特色的蒸法,勾起了許多人的回憶,讓大家產生了共情。”談起這則關注度較高的視頻,趙一波給記者分析到。
“優質的內容是短視頻吸引流量的關鍵,接下來我會嘗試更多凸顯本地特色的視頻內容,比如父母在地里勞作、趕集、串門等,用這些來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雖然目前處于瓶頸期,但趙一波正一步一步去探索去改變。
借平臺助力鄉村振興

張志花和兒子在整理貨架 鄭 菲 攝
走進張志花家東側的一個房間,幾個貨架上整齊擺放著包裝好的干花椒、紅薯粉條、辣椒面等農產品。
現在,除了拍攝視頻,趙一波每天還要打包農產品送到鎮里寄給顧客。
“當時很多人私信想要家里的辣椒面、花椒作物,就開了一次直播。”雖然第一次直播十幾分鐘就銷售了200余單花椒面,但趙一波并沒有自此做起直播帶貨,僅在抖音店鋪里放著幾種農產品供大家選購。
“打開快遞箱一股花椒香味撲鼻而來,口水都流出來了。”一名收到貨的顧客評價說。這樣的好評還有許多。記者看到,在“晉南媽媽”的小店里,大紅袍花椒磨成的噴香花椒面已銷售2000多單,旱地大紅袍花椒銷售700多單,自磨小麥面粉銷售400多單。
“我想先把內容做好,讓更多的人認識并了解我們這里的文化生活。”趙一波坦言,等有一定流量后,再考慮直播,這樣就能更好地宣傳家鄉,銷售本地農產品。
曹川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如何給受環境制約的山區特色農產品打開市場、拓寬銷路,從農戶到村支書都在不斷摸索嘗試。
依托電商平臺助推農產品銷售是提高銷量的好方法。“晉南媽媽是我們這的網絡紅人,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打造品牌,從而拓寬本村花椒銷路,帶動百姓致富。”寺頭村黨支部書記劉正可指著前方正在修的路說,這不,已經開始修他家門前的路了。
如今,“晉南媽媽”已經注冊品牌。“下一步,我們鼓勵并支持趙一波做好優質視頻,提升產品質量,鞏固并宣傳品牌形象,讓更多的人認識和認可這個品牌,從而帶動寺頭村農產品銷售,為實現鄉村振興開辟一條網絡之路。”寺頭村駐村第一書記裴天江說。
4月4日,風和日麗。“晉南媽媽”一家子在門口的小菜園里忙碌著,栽下了西紅柿、黃瓜……就如同種下去的菜籽要成熟結果一樣,勤勞、樸實的“晉南媽媽”一家的生活也會“開花結果”,他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哩!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