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壩邊的柳樹憶清明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4-07

梁國斌

東北的三月末,寒風料峭。向陽的墻角地面,倔強的小草已經露出了嫩芽,柳梢也漸顯綠意,隨風搖擺著婀娜的枝條,桃樹也悄悄努出點點紅蕾。這里的春天還是要來了。原本計劃今年清明和家人回老家,但沈陽的疫情一直沒有結束,小區管控,偌大的大沈陽整個靜止下來,清明前回到故鄉就成了今年因疫情而擱淺的計劃。

近幾年,只要沒有特殊情況,清明前我都盡量回老家。我家就住在黃河東岸,從村西一下坡便是黃河灘。清明節我們晉南的習俗是要往祖先墳頭上插上柳條的,所以,每年上墳祭祖前一天,一定要鉤柳梢的。而黃河灘石壩上多的是柳樹。

去年清明前一天(寒食節),我從村西傅作義將軍紀念館旁的坡道下到黃河灘,只見一條便橋橫跨在黃河兩岸,橋上機器轟鳴,車來車往,工人們正操作著各種設備,干得熱火朝天。原來他們正在建設一條連接晉陜的高速公路(濟廣國家高速公路菏澤至寶雞聯絡線臨猗黃河大橋),而我們村正是高速公路跨河大橋的必經之地。據說這座橋是傅作義將軍任共和國首任水利部長時就提出規劃的,現在終要成為現實了。

驅車在平坦的沿黃公路向南而下便是石壩。只見石壩里外,到處是盛開的花朵,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紅的似火,一朵朵,一簇簇,成片成片的,有桃花,有梨花,還有櫻花。初春的花,嬌艷奪目,讓人不由得駐車而下,飛身撲進花中,看蝴蝶飛舞、蜜蜂戀花,完全忘記自己是來鉤柳條的了。舉目遠眺,只見一眼望不到邊的花海,像五彩斑斕的海洋,春風拂過,猶若陣陣波濤起起伏伏,不由讓人心神蕩漾、頓生醉意。

不覺間,已入桃林深處,一陣風吹過,只見滿天桃花,紛紛揚揚,瞬間滿地緋紅,讓人好生傷感。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微風吹拂,潤物無聲,桃花裹著細雨,淅淅瀝瀝地下了起來,這才想起要鉤柳條,趕緊拿起鐮刀奔向壩邊的柳樹。

上墳總在清晨。

每年上墳,都會約上本家的幾個堂兄弟,在爸爸的帶領下,扛著鐵锨,拿著柳條,拎著供品,一隊人便出發了。供品有紙錢、酒水,還有一種特制的饅頭,饅頭上有嵌一個雞蛋,叫約骷髏(音),還有更大的叫子福,其上有核桃、大棗,當然還有雞蛋。

我們跟著爸爸,先來到太爺太奶的安葬地。由于年代已遠,太爺太奶的墳頭已被平,整塊地已成了蘋果園。因前一天剛下完雨,地面還有些濕,剛進入地里沒走遠腳上便沾滿泥土。找到太爺太奶墳墓的大致位置后,大家用鐵锨堆了幾個小土堆,在土堆上插上柳條,擺上供品,俯下身,點著紙錢,然后行大禮。拜祭完了,還要拿約骷髏在土堆上滾上一圈,灑上酒水。果園里的蘋果樹果花盛開,外面的花瓣是粉紅的,里面卻是潔白的,粉粉的花蕊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輕輕一碰,便一骨碌掉在地上,猶如一顆顆淚珠。

我們繼續向坡上進發,向大爺爺大奶奶二爺爺二奶奶(爺爺的哥哥嫂嫂)墓地走去,路上有開著車子的,還有已經往回走的祭祖團隊。由于這些年自家人大都在外鄉發展,有些人由于各種原因沒能回來,所以我們的隊伍不算很龐大。中途正好碰見我們另一隊本家的堂兄弟們在掃墓,觸景而生,不由想起當年我小的時候,爺爺帶我們清明祭祖的情景。

記得剛上小學時,爺爺帶著大伙去上墳,有好多堂伯堂叔,爸爸帶著叔叔,還有好多堂兄弟,我們長長一隊人舉著柳條,扛著鐵锨,提著食盒(裝供品),可以用浩浩蕩蕩來形容。那時候家里很窮,平時都吃粗糧饃饃,而清明時可以吃白面饃饃,還可以吃雞蛋核桃,所以,我們小孩那時都愛過清明。我好奇地問爺爺,為什么清明要吃雞蛋,還要在墳上插柳條。爺爺告訴我,清明吃雞蛋饃饃,是因為清明前的一天,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忠臣介子推的,國君下令介子推的忌日即為寒食節。因為介子推是燒死的,死的時候抱著一棵柳樹,所以那天任何人不可生火做飯,人們只能提前做好吃的,寒食節當天來吃。而墳頭插柳條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人們紀念介子推也祭拜自己先祖,而清明節氣和寒食節又緊挨著,久而久之,清明便代替寒食節祭祖,寒食一節就淡化了。

樹大分枝,我們原來的一大隊本家,隨著爺爺一輩的故去而分成幾枝,但共同的祖先和一樣的血脈又彼此相連,正應了古人的話,打斷骨頭連著筋,雖然分開了,但還會時不時走相同的路,拜祭共同的祖先。

爺爺和奶奶的墓地周圍是一片桃花園,后邊是高聳的山坡,前邊是一條溝,直接通向黃河。父親清理好墓碑前的空地,擺好供品。輕風拂過,我仿佛又看到爺爺和奶奶……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小孫子不知道我為什么流淚,急忙拉著我的手說,爺爺別哭……

眼看著今年清明將至,想起慢慢老了的父親,今年只能帶著幾位在家鄉的堂兄弟去上墳,心中不由得黯然神傷。遙想當年爺爺矯健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時間的流逝沖刷著我的記憶,又給我帶來只有它能賦予我的東西。

因為疫情,我不能馬上回鄉,但我的心早就飛回了家鄉的黃河灘,想著滿灘的花紅柳綠,想著后山的山坡老樹,綠油油的麥苗生機勃勃,溫暖暖的煙火氣十足,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想起淅瀝瀝的小雨,仿佛看見踩著泥濘的人們,踏著先人的足跡,迎著風雨慢慢向坡上攀爬,告訴他們,又是一年的春天啊!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