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薛麗娟時間:2022-04-07

與柴王兵老師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專訪一位書法名家時。他言語不多,只是在忙前忙后,閑聊時,才知柴王兵老師是一名畫家,擅長人物工筆畫。從手機上看他的繪畫作品,人物栩栩如生、細膩傳神。他直言,自己只是一名美術發燒友,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書畫。

柴王兵,1968年生于萬榮縣榮河鎮榮河村,也許受父親的熏陶,他自幼就喜歡畫畫。他的父親當時在鐵道部門工作,閑時喜歡文學和書畫,加之受鄰居漫畫家李全孝老師的影響,小小的柴王兵心中早早就種下了一粒藝術的種子。
那時,孩子們之間流行看小人書,《三國演義》《楊家將》《隋唐英雄傳》的故事讓柴王兵愛不釋手,他就臨摹小人書的連環畫。慢慢地,他開始有意識地畫些花鳥魚蟲,學校的黑板成了他練習的陣地。小學、初中、高中,隨著他的畫技越加嫻熟,學校的黑板報幾乎都被他承包了。高中畢業后,柴王兵在萬榮工作了兩年。后來招兵,他便應征入伍。3年的部隊生活,雖訓練緊張忙碌,但他依舊手不離筆,繪畫技能越練越純熟。退伍后,他在工作之余,始終未放棄自己心愛的繪畫。

1999年,第九屆全國美展開展,柴王兵專程去北京觀展,其間,被李乃蔚老師的一幅工筆人物畫《銀鎖》吸引。回來后,他一有時間就學習、臨摹。2009年,一幅和原作極其相似的畫作終于完成,他掛在了新家的墻上。也是這些年間的點滴摸索學習,他更加沉迷于工筆畫的練習,每天睡前的枕邊書均是繪畫資料。家里的客廳和書房被他改造成了畫室,別人的周末休閑和結伴游樂時間成了他最佳的創作時間。
他說,最大的幸福就是伏案自己那不足6平方米的書桌,或作畫、或書法、或品讀,那悠悠墨香就像一茗陳茶,沁人心脾,令人迷醉,什么煩惱都沒了。他希望把這份靜逸和快樂帶給更多人,所以每次畫作一成,基本都贈送給了親朋好友。

賞柴王兵的畫作,其作品技法熟練、構圖新穎,線條流暢之余,隱隱透出些許勃勃生機,讓人向往生命之燦爛。
藝無止境,勤為舟帆。因心中的這份熱愛,他熟悉了不少書畫友人,也拜識了不少老師,一一虛心請教學習。河東民間藝人陳學斌老先生、漫畫家許小銘老師、國家一級美術師王有政老師都給過他不少幫助和指導,他一直心存感激。而為了追求更好的藝術效果,他還學了書法、篆刻和裝裱。用柴王兵妻子的話說就是,自己跟著他,都快成了半個業余裝裱師了。一畫就著迷,五六個小時伏案不起,柴王兵的腰傷就是這樣來的。
柴王兵卻說:“樂在其中,只求耕耘,不問收獲。”這位萬榮人骨子里浸透著的執著、堅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生活的熱情,對畫畫的熱愛。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 茹雅 翻拍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