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fā)布者:時間:2022-03-16
衛(wèi)順元
我對姚暹渠的關注,是緣于送姑娘上小學的一次經(jīng)歷。
那一天,天剛麻麻亮,整個城市還沉睡在夢中。剛下過雨的街道上,除了晨練、跑步愛好者之外,別無他人。我推著自行車帶著姑娘走到姚暹渠橋頭時,不經(jīng)意地回頭一瞥,很驚訝地看到了一幅絕妙的山水畫。
只見姚暹渠北面垂吊的柳枝,掛在碧波蕩漾的河道上空;漢白玉欄桿就像列隊的士兵一樣,整齊地排列在河道兩岸。微風吹拂的河面上,一艘悠悠的小船漂浮著,船頭站立的清潔工人正劃著船槳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清理著河道。
此情此景,似夢似幻,儼然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掛在我的面前,我完全驚呆了。雖然經(jīng)常路過這里,我卻一直沒有見到過如此這般美麗的風景。
一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使我對姚暹渠產(chǎn)生了很濃厚的興趣。白天沒事,我就想到姚暹渠那里走一走看一看,這一走一看,還真讓我對姚暹渠刮目相看了。
姚暹渠現(xiàn)在不僅是運城市區(qū)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隱藏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承載著河東歷史名人的故事。姚暹渠的橋頭兩邊,四塊漢白玉石雕相對著,其畫面好像是一簇蘭花組成,片片葉子從底部向上散開,看久了似乎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看著這組蘭花,自己仿佛也高雅了起來。
河道兩旁的圍欄,由潔白的漢白玉欄桿圍成。當你漫步于河道旁,尤其是站在葡萄園南邊那座連接南北的拱橋上,總有一種“倚在欄桿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看你”的感覺。
姚暹渠上的漢白玉欄桿,同樣也借鑒了中國古典借景觀欄浮雕表達的方式,將河東地區(qū)許多歷史名人及其簡介刻在漢白玉石上。我走了一圈,挨個看了看,竟然有許多歷史人物我一無所知,這才意識到,原來我是如此孤陋寡聞。在這些浮雕中,我熟悉的只有后稷、嫘祖、關老爺、介子推、黃帝、衛(wèi)夫人、呂洞賓、薛仁貴等,當然最熟悉的還是和我的愛好有關的風后與郭璞了。
我喜歡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也喜歡研習易經(jīng),風后和郭璞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運用陰陽之理的河東人物。風后是我在研習《奇門遁甲》時了解到的。據(jù)傳,九天玄女看到人間疾苦,派風后下凡幫助黃帝統(tǒng)一中原大地。“逐鹿中原”戰(zhàn)役中,正當黃帝和蚩尤擺開戰(zhàn)勢大戰(zhàn)時,突然大風大雨伴著大霧接踵而至,黃帝的部落頓時迷失方向。在這危急關頭,是黃帝的大臣風后,用其發(fā)明的指南車,給黃帝部落指示了方向,這才脫離了險境。據(jù)說,現(xiàn)在的風陵渡就是因為風后死后埋葬在這里而得名的。
郭璞的事跡,也是我比較了解的。郭璞是聞喜裴社南郭村人,精于歷法算學。這兩年,聞喜縣舉辦紀念郭璞的大型祭祀活動,我還參加過。
姚暹渠上的每個浮雕,都記錄了一段河東地區(qū)的歷史事件,也算是河東歷史人物的大集會了。
姚暹渠原來并不叫姚暹渠,而是叫永豐渠,是北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因為鹽池屢遭水患而修鑿的,后因諸水有所歸匯,不再漫入鹽池,且能引水進行灌溉,兩利俱獲,故名永豐渠。其源頭在夏縣王峪口,流經(jīng)安邑、鹽湖區(qū),最后流入伍姓湖,全程86公里。
后來,因戰(zhàn)亂不斷,永豐渠年久失修,導致洪水泛濫,常于夏秋兩季造成渠堤決口,給當?shù)鼐用裨斐珊艽髶p失。隋大業(yè)年間,河東郡都水監(jiān)姚暹,體恤民情,順乎民心,興利除弊,組織和帶領軍民對永豐渠進行了徹底整修治理,加固渠道,終于使諸水順渠歸道,消除了洪水對沿線居民和鹽池的威脅損害。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親民愛民的父母官,才將永豐渠改叫為姚暹渠。
我是1997年才搬到姚暹渠附近居住的。當時的姚暹渠里污水泛濫、雜草叢生,冬季因為萬物沉睡,還不至于讓周圍的人們心生煩惱。然而一到夏季,萬物復蘇,就連河道里的雜草也在瘋狂亂長,污水生出的蚊蟲到處亂飛。每到傍晚時分,這里便會出現(xiàn)一群一群的蚊子,在人們耳邊嗡嗡地叫著。只要伸手一抓,就會在手掌心留下鮮紅的血印。這里還有自然形成的狗市交易場所,街道臟亂不堪,臭氣熏天。
這都還不算,尤其到了夏季的晚上,每家每戶的窗戶更是不敢有絲毫縫隙,因為稍有不慎,便有成群結隊的蚊子爭先恐后地飛進你的屋里,讓你一夜都不得安寧。即使噴灑了消滅蚊蟲的藥物,蚊子還是照樣“前仆后繼”。
可喜的是,為了改善這里附近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2005年,運城市委、市政府投資5000余萬元,對姚暹渠進行了徹底整治和改造。隆隆的機器聲不僅拓寬了渠道,而且把姚暹渠改造成了既能排污水,又能防洪,還能供人們休閑娛樂的多功能城市水系。同時,給河道兩岸安裝了現(xiàn)代化的街燈和漢白玉欄桿,使之成為運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來運城游玩和做生意的人們不得不來的一個觀賞景點。
姚暹渠不僅白天如此美麗,晚上更是引得人們流連忘返。尤其是雨后的夜晚,聞著清新的空氣味道,漫步在河渠兩岸的林蔭小道上,路邊的仿古彩燈漫射出的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霧。河道里倒映的燈光仿佛逗起河水的陣陣漣漪,靜謐又有趣味。這里的夜晚比較安靜,基本都是散步的老人和牽手的情侶。這個時候,月亮從柳樹后面慢慢升起來了,透過柳梢悄悄地偷看著這些人們,在地上留下斑駁的影子。
岸邊一排排垂直的柳條,倒映在水里,影子隨著波紋搖曳著,把那平靜的水面攪得漣漪不斷。那柔弱的枝條,沐著月光,更像一個個美人的臂膀,在交互地纏著、挽著,又像那月牙披著的秀發(fā),偶爾月牙從它們那交叉的縫隙處,偷偷地望著來這里散步的人們。
渠北邊的飯店門楣上,霓虹燈還在不停地閃爍著。露天的夜市里,男女老少們正在盡興地品嘗著美食,歡笑地聊著天。橋頭上的小商小販們,正在賣力地吆喝著。所有的這一切,都匯成一首美妙的樂曲,在城市的上空飄蕩著,令人心曠神怡。
這些情景,不禁使我夢幻般地聯(lián)想到,如果這河道突然開滿了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會是一個怎樣的景色。我會不會也像朱自清老先生那樣,趁著皎潔月色,漫步于荷塘邊,走在曲徑通幽的小路上,聽著蛙聲陣陣,感受到別樣的意境?
誠然,這里既沒有荷花,也聽不見蛙聲,傳到耳邊的是喧囂的車水馬龍聲和小商小販的吆喝聲,但這一幅幅生動的市井畫面,讓人看到生活的愜意與美好,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風景呢!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wǎng)發(fā)布,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wǎng)-運城日報 ”。
凡本網(wǎng)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