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絳縣郝家窯

農文旅深度融合 新畫卷緩緩鋪開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09

記者 景斌

相連互通的地窨院,身處其中恍如走進迷宮一般;品類豐富的收藏品,映射出晉南老百姓的民俗風情;鄉村振興的典型村,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這是記者近日走進絳縣古絳鎮郝家窯村的初印象。

結合絳縣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天玉、郝家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安子明的介紹,一幅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美麗鄉村新畫卷,緩緩鋪展開來。

▲王天玉介紹民俗館內的物品

▲地窨院入口處

別有洞天的地窨院

“進村不見村,只聞雞犬聲;見門不見院,平地起炊煙。”這一當地流傳甚廣的民諺俗語,描寫的就是地窨院的建筑特點。

郝家窯村地處中條之陰、紫金之陽,涑水河的浸潤滋養造就了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質,使這里成了“挖坑打洞”的絕佳之地。

安子明介紹,清代河南鞏縣郝新公兄弟,在此拓荒,首開第一窯,繼而形成以靠崖式和下沉式窯洞為居住特色的連片村落。

據了解,該村留存下來的地窨院有300余座。由于村莊發展和年久失修,這些地窨院都已無人居住,且大部分都很破敗。

直到近些年,鄉村振興的東風吹起,特別是全市“五面紅旗”專項創建行動開展以來,郝家窯村“兩委”因地制宜,對部分地窨院進行了修繕,期望“盤活”這一具有鮮明特色的黃土高原漢族民居資源,展示山西村落景觀中別具風情的人居空間。

如今,該村已整理出5座相互連通的地窨院,并對這5座院落進行了編號和特別設置。每一座地窨院都是典型的“四合院”構造,再加上院落的藏品陳設,人們在感受人類早期穴居發展演變史的同時,更能領略晉南特有的人文智慧和民俗風情等。

▲植物迷宮

獨具匠心的民俗館

“地平線下古村落,展現歷史遺存;民居史上活化石,傳承文化根脈。”這是懸掛在郝家窯村1號地窨院門口兩側的對聯,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地窨院的存在價值和重大意義。

門額上的橫匾——山西晉堯民俗博物館,就是該村對地窨院的“特別設置”。

▲地窨院內的陳列

進入院門,通過一條狹窄的下行走廊,1號地窨院映入眼簾。這里陳列的主要是近代以來的晉南家具,有箱柜桌椅、床榻幾案等各類家具用品500余件。特別是一些構造精巧的錢柜,充分展示了匠人的精湛技藝。

這其中,一塊“恩同怙恃”的匾額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從匾額上的文字不難看出,這是曹金海為其岳父岳母敬贈的。那曹金海又是何人呢?

王天玉告訴記者,曹金海是點燃古絳革命星火的第一人,在絳縣安峪鎮郇王村有一座曹金海烈士紀念館,館內塑有曹金海烈士的遺像,并有許多關于曹金海烈士的文圖資料。曹金海在絳縣人心中的分量,就等同于夏縣人眼里的嘉康杰。

信步進入2號地窨院,這里陳列著類型眾多的生產生活用品,有生產農具、計量器具、紡織工具等。它們都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載著人們的太多記憶。

3號地窨院主要展示的是紅色文化。戰斗物資、偉人畫像、烈士遺物等,讓人們真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打擊侵略者、推翻反動派、建立新中國的豪邁氣概。

4號地窨院展示的是瓷器,包括古代和近現代人們制造和使用的各種瓷器。5號地窨院主要展示的是窯洞生活起居物品,有窯洞人家的衣襪鞋帽、祭祀用品等。

“這些民俗物品,展現了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與風采,呈現出古代人民的人文智慧、地域文化和獨特的歷史沿革,歡迎大家前來參觀。”王天玉笑著說。

另辟蹊徑的振興路

▲俯瞰地窨院

三月的郝家窯村,生機無限。該村的小花園內,小草泛綠、花香四溢。與此同時,其他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近年來,除了修復整合地窨院,郝家窯村“兩委”還建起了植物迷宮、親子園、水上樂園,以及玫瑰精油廠等多個鄉村旅游附屬項目。

可以說,鄉村游在這個村莊已照進了現實,帶來的是新村新風貌,帶動了村子大發展。

“最重要的是資源轉化,不能‘守著金飯碗討飯吃’,要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安子明說,為此,該村還帶領村民發展鈣果、蔬菜種植等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

2020年12月,郝家窯村入選山西省第二批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名錄。這不僅讓安子明感到欣慰,更讓全村人信心倍增。

對于郝家窯村的未來,該村“兩委”有著自己的規劃,中草藥養生體驗區、高效農業示范區、創意農耕文化體驗區、林下經濟示范區、濱水花海體驗區……“我們一定不負春光,奮力蹚出一條農文旅深度融合的振興之路,進一步提升游客的綜合體驗品質,讓人們在郝家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郝家窯人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安子明說。

攝影記者 張國平 景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