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調研行|稷山:春耕備耕 農機護航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3-07

黃汾百萬畝糧食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基地調研行(2)

稷山:春耕備耕 農機護航

本報記者 范 娜 陳永年

“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隨著時代的發展,春耕生產離不開的“鋤頭”早已被現代化的農機裝備所替代。

3月初,氣溫慢慢回升,各地的春耕備耕工作也已陸續展開。行走在稷山的鄉間地頭,隨處可見各類農機的身影。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作為傳統農業大縣,近年來,稷山縣積極推進農業社會化發展,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糧食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產量不斷增加。

目前,稷山縣農業機械化率位居全省第一。農機裝備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在為春耕備耕提供著重要支撐。

交流維修

檢修農機積極備耕

“你一早上旋耕了20畝?我怎么才15畝,你咋干的么?”

“咱們在地里干活時,旋耕機的車速都是一樣的呀。你是不是在地頭掉頭的時候耽誤時間了?”

“哦,我每回掉頭都得打好幾把方向。”

“問題就出在這塊!我一般是旋耕機到了地頭以后,車往后倒,然后一把方向就掉過頭直接開始旋下一壟。”

……

3月2日中午,在稷山縣玉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院子里,陽光灑下來,暖意融融,農機手之間的交流氣氛也十分熱烈。

合作社理事長白玉中笑言:“每次從地里回來,大家都要坐在一起交流干活時遇到的問題,互相傳授經驗。”

成立于2008年的稷山縣玉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全縣唯一的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經過多年發展,合作社現擁有各類農機具120多臺,其中,小麥收割機10臺、玉米收割機20臺、各種馬力的拖拉機40臺,以及鏟車、翻斗車等50余臺,社員50人。

隨著農技水平的不斷提升,玉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類農機不但包攬了太陽鄉、清河鎮、翟店鎮等周圍鄉鎮的農活,還前往萬榮、河津的黃河灘地,以及河南、甘肅、寧夏等地開展麥收、秋收工作。

交流完經驗,農機手們拿起工具開始檢修各自熟悉的農機。面對一個個大家伙,他們顯得有條不紊。

“這是壓帶輪,如果不緊的話,就會影響割麥速度,得經常檢查。”農機手白玉奎一邊用扳手緊壓帶輪一邊介紹,“這是撥禾輪傳動裝置,這要根據作業麥地的地勢來調速。”

搖刀器、脫粒機、輸送槽……一臺小麥收割機的每個部件白玉奎都仔細檢修了一遍。

“5月下旬,河南的麥子就成熟了。我們麥收的第一站去河南。”白玉奎說。

48歲的白玉奎是一名有著30年農機駕齡的“老把式”,對于各類農機的保養、維修,他都有一套自己的經驗。因為他的帶動,玉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全縣唯一的農機維修點。

“維修保養農機,其實也有專業的保養公司來做,但我們不放心,自己用的機子,哪里有問題,哪里需要注意,自己最了解,所以,我們一般都是自己保養、檢修。”白玉奎充滿自豪地說,“現在,全縣最好的拖拉機在我們這兒,210馬力四驅,我們花了27萬元買的,現在去黃河灘出藥材去了。”

如今,小麥春耕還沒開始,但玉豐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機裝備都已“摩拳擦掌”,隨時準備下田大干一場。

近年來,稷山縣重視農機手集中培訓工作,每年在秋收、夏收前組織開展兩次集中培訓,以提升農機手的機械操作水平和服務質量。

稷山縣也被確定為全省“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縣。全縣共有農機專業合作社32個,農機大戶84個,其中,規模較大、功能較強、效益較好、經營規范的農機示范社14個,社員人數達599人。現有各種機械1500余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889臺,聯合收割機611臺,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97794千瓦,年作業面積達68.1萬余畝,農業機械化率達96.5%,在服務全縣農村發展、農業增資、農民增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旋耕微噴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3月2日中午,稷峰鎮馬家巷村一大片地里,一臺秸稈粉碎機和兩臺旋耕機在忙碌。秸稈粉碎機經過的地方,玉米秸稈被粉碎成渣,而旋耕機經過的耕地,則露出了深色的土壤。

“馬家巷村的這片地位于汾河堤壩北邊,去年秋季發生的洪澇災害,把這里的農田大部分都淹了。去年的玉米還是用改裝過的履帶式收割機搶收的,留下了很多玉米秸稈。”稷山縣興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寧興斌介紹道,玉米收獲后,他們搶種了一部分,但這塊地因為水較深,沒辦法種。

春節過后,地里的水才慢慢滲完。“這些地我們準備種春玉米,現在先把地里的秸稈打碎,再進行旋耕,放置大約40天后種玉米。”寧興斌說,這塊地大約3畝,幾臺農機同時作業,不到一小時就能旋耕完。

現代化農機的神速,在蔡村鄉郝壁村甜甜種植家庭農場也正在發揮著威力。

在農場的麥地里,農場主李甜甜正在澆地。一根根黑色的水管匍匐在綠色的麥田里,水管上一根根細細的水注噴薄而出,灑向周圍的麥苗。

“這是今年我投資五六萬元,給農場配備的微噴帶,澆地很快,1畝地只用1個小時,還省水。”指著農場的新設備,李甜甜黝黑的面龐上顯露出興奮,以前他們用四寸管澆地,就是把管子一節一節接起來,拉到地里澆,澆1畝地要用1.5小時—2小時。一畝地要用70立方米的水,但用微噴帶只用30立方米的水。水費低了,但小麥玉米卻能高產。

李甜甜是一名“90后”,18歲開始開收割機,10年來,他從給別人收割,到成立家庭農場,已然成長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

“我一直在干地里活,啥農機都會開,家里也是啥農機都有。2016年流轉了100多畝地專門種莊稼,2020年成立了家庭農場,現在已流轉600畝地,和父母、哥哥共同經營。”李甜甜說,農場現有3臺小麥收割機、兩臺玉米收割機、1臺玉米脫粒機等20多臺農機具。

年輕人敢想敢干,去年,李甜甜還投資近7萬元,購買了一臺植保無人機。他說:“當農民這么多年,我覺得變化最大的就是打藥。以前打藥都是用三輪車載一個大桶,拉一根管子,打一畝地需要半小時。現在用無人植保機打藥,一畝地只需要三五分鐘。”

農機裝備的投入,大大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稷山縣農作物種植面積65.8萬畝,其中,小麥種植面積35.3萬畝,年產量1.43億公斤;玉米30.5萬畝,年產量2.8億公斤,全縣糧食產量年均增長3.5%左右,被省政府確定為“山西省糧食生產大縣”。

全省糧食生產大縣殊榮的獲得,農機裝備功不可沒。

植保飛防

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在稷峰鎮太杜村,5臺植保無人機同時做飛防工作的場面蔚為壯觀。

在控制App里輸入作業畝數、長度、寬度等數值,5名農機手拿著遙控傳感器同時操作,5臺植保無人機就開始了作業。

近年來,稷山縣許多農戶購置了植保無人機設備,用于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植保打藥,實現精準定位、精準藥量、精準打藥的一體化精準服務,每畝地節約打藥成本12%,將農戶從繁重的勞務中解放出來。因為飛防技術用藥少、用藥均、用時短,深受百姓歡迎。

提起飛防,經營農資生意10年,對飛防了解頗多的石玉紅感觸很深。

“我常年給農戶供農資,深感除草劑的重要性,選哪類藥,選什么時間段打藥,怎么打,怎么配比等都要注意。除草劑配比要求比較高,配藥比例不對的話,藥再好,打了也沒效果,或者是打了后草死了,小麥也傷了,問題就很嚴重了。”石玉紅說。

2015年,石玉紅流轉了400多畝地種植糧食,同時托管了周邊一些合作社、家庭農場的1000多畝地的農資供應和飛防工作。

在稷山縣,像這樣的物資供應社會化服務組織共有473家。在糧食生產期間,這些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戶供應統一種子、化肥和農藥,提供優質的農用物資,通過對農藥的嚴格篩選,有效控制農藥用量,降低種植成本,提升農戶收益。

通過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機耕服務、統一播種服務、統一農藥防治服務、統一機械收獲服務等“五統一”實施作業,稷山縣有效降低了用工成本,解放了勞動力,提升了糧食品質。

此外,稷山縣還建設了“智慧農機系統平臺”,包括“農機風采、精準作業調度指揮、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協同辦公”云平臺4大子系統,安裝了469臺農機GPS作業監測終端設備,實現了精準作業和農機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作為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稷山縣曾連續三年被確定為全省農機化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縣,并獲評全省“率先實現農機化綜合示范十佳縣”。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立足強農業,面向新農村,培育新農民,發展大農機’的理念,以發展效益質量為主線,以農機農藝結合和信息化融合為途徑,主攻薄弱環節,加大力度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快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和安全生產水平,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和農機推廣力度,著力培育農機專業大戶,鼓勵、引導種植大戶、農機專業戶購買新型、先進適用的農機具,進一步提高稷山農業機械化和社會化服務水平,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稷山縣農村經濟事務中心主任吳啟選如是說。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