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2-23
記者 孫 雄
2月21日,市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隆重開幕。我市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移動新媒體等多種方式,收聽收看,關心關注。大家討論著政府工作報告的熱點話題,共同感受團結、和諧、奮進的時代脈動。
大家紛紛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成就振奮人心,前景催人奮進,滿滿都是干貨。透過報告,看到了全市各項工作力爭上游的良好態勢,對我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更加充滿信心。一定認真領會市兩會精神,進一步立足本職工作,腳踏實地、求真務實,譜寫不負偉大夢想的新篇章。
政府工作報告硬核滿滿,體現了政府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同時又裝滿了全市人民的民生期盼,堅決防止疫情反彈、教育社保、農業……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施政焦點,把老百姓最重要、最急迫、最煩心的事兒一件一件列出,一件一件解決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必須胸懷“國之大者”,作答“民之所盼”,用心用情解決好事關群眾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和影響群眾日常生活的“關鍵小事”,把“民生清單”變成“幸福賬單”。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立意高遠,內涵豐富,務實親民,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有關體育的內容更是讓人鼓舞、催人奮進,彰顯了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齊抓、體育事業與體育產業并重的總體要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設施,在省運會上爭取更好成績,發展體育休閑產業,推廣冰雪運動,特別是將實施39個鄉鎮(街道辦)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納入政府民生實事,為推動群眾體育、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明確了任務,指明了方向。”市體育局辦公室主任陳冬說,作為一名體育人,將深入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立足本職工作,盯住目標苦干,盯住任務狠干,盯住結果實干,以更加便民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設“健康運城”和全方位推動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運城行動。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平戰結合能力。支持市中心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深入推進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千縣工程’。”市中心醫院心內一科主任郝六一說,報告為今后發展指明了方向,讓人備受鼓舞,我們要將報告精神貫徹到醫療事業中,立足工作崗位,為老百姓服務,給更多患者帶來福音,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于推動農業“三強一增”,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打好“特”“優”牌,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完善水電路氣暖廁等基礎設施,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鄉村旅游示范村、數字鄉村示范村。絳縣橫水鎮柳莊村黨支部書記許學惠激動地說:“報告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溫暖,更給我們帶來了信心和決心,我市‘三農’發展必將迎來黃金期。我們將認真學習市兩會精神,把報告提出的要求和措施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帶領全體村民對標爭先、苦干實干,努力把柳莊村建設成為村強民富、村美民樂的幸福村。”
最是民生暖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政府工作報告高屋建瓴,把脈清晰,振奮人心。市民寧浩汝說:“去年,我市民生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老百姓得到了不少實惠。注重改善民生,著力提高保障新水平仍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可以說,我市的民生政策一年一個腳印,一年邁上一個新臺階,老百姓以后的生活肯定會越來越有盼頭、越來越有甜頭。”
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持綠色發展,擦亮全方位高質量發展底色”“加快生態修復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序推進減排降碳”等表述的出現,讓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全市各界熱議的話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我們要把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留住更多的生態自然之美,讓青山綠水不再只是記憶中的鄉愁!市綠色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荊彥兵說,新時代的綠色發展,經濟質量要高,生活品質要高,“生態顏值”也要高。下一步,市綠色產業發展中心要進一步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工作,率先從水泥、鋼材等傳統建材行業入手,開展工作布局,建立工作機制,加快推進新職能發揮。要持續做好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推廣發展工作,繼續加大散裝水泥推廣發展力度,督促相關企業加快推進散裝水泥綠色產業發展。要強化“綠色發展”政治站位、不斷提升干部職工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打造過硬工作隊伍,為我市綠色產業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來,我市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市民呂麗娟深有體會,她說:“現在一家人都很喜歡出來散步,能夠見到藍天白云的日子越來越多了,空氣也越來越干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找準大氣污染癥結,精準施策、聯防聯控,加強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控制,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戰役,確保優良天數完成省定目標、空氣質量得到全面改善。’對此,我舉雙手擁護,也會和家人自覺選擇騎行、步行、乘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用實際行動為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作貢獻。”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