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2-02-10
□一葦
對梁思成先生的印象,過去停留在這樣幾個方面。一,他是晚清著名變革人物梁啟超先生的兒子。二,他是中國近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三,他是建筑學家。父親與妻子的光環那樣耀眼,讓梁思成先生的光芒似乎被弱化了不少。然而,那天看央視紀錄片《百年巨匠——梁思成》,忽然發現,原來梁思成的成就與影響、品格與追求、付出與奉獻,并不在他著名的父親與妻子之下。
近來,因工作不時要去鄉村的古建探訪。雖然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得到了大力修繕,比過去要好了許多,但是瞻仰與探訪它們背后的故事時,總覺得還少了點什么。也是在這個時候,看了百年巨匠梁思成先生的事跡,知道了由宋代傳承下來的《營造法式》,知道了西方世界曾經對中國古建的輕視與誤讀,也知道了中國古建中原有的奪目光彩與生命。如果說筆者起初參觀古建時,有些機械,如今再看古建時,便會帶著虔誠與敬仰了。先輩留下的遺產,密密麻麻都是智慧與定力、美好與精細。穿越風雨、地震、戰火,走入現代,它們與修造者的偉大,均在不言之中。
如果說,這種思考是看《百年巨匠——梁思成》的副產品的話,那么,看片子最直接的收獲,是看到了梁思成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及他為什么能“先天下之憂而憂”。
梁思成青年時先在美國費城賓州大學建筑系獲得碩士學位,后在哈佛大學學習建筑史,研究中國古代建筑。在西方學術界的語境中,受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原因,中國建筑尤其是中國古代建筑,缺少應有的位置。有一名西方建筑學家,把世界古建筑分布用一棵樹來表示。那棵大樹上,密密麻麻的葉子中,中國位于一個很邊緣的位置。這本來已經讓梁思成感到屈辱,然而當他細細看那片寫有“中國”的樹葉時,才發現那片樹葉上寫著“日本”和“中國”兩個國家。也就是說,在西方學者心目中,中國古建筑連一片葉子的位置都占不到。梁思成心中那種強烈的民族感與家國榮譽,受到了嚴重傷害。同時,他對西方學者對中國沒有上千年的古建筑的結論也深不以為然。那一刻,他為祖國古建筑在世界上缺少應有的地位而不平,對世界范圍內中國古建筑文化受到輕視而憤怒,同時深深地感到憂心。正是在這種世界視野下,他有了對中國古建筑的“先天下之憂”。
回國后,梁思成與同在建筑系學習過的妻子林徽因開始了全國范圍內的古建筑田野調查。風餐露宿,東奔西走,甚至饑一頓飽一頓,夫妻倆走遍了祖國的山河原野。在山西應縣木塔塔高67米多的尖頂做測量時,梁思成差點從塔上掉下來。諸如此類的危險,他經歷過許多次。他每到一處古建,都要用在西方學到的精細繪圖將塔的構造與外形繪制出來。據清華大學建筑系的一位教授介紹,梁思成與林徽因當年留下來的古建繪圖,囊括了千萬字以上的文字才能表達清楚的建筑信息,為中國古建筑文化留下了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也正是田野調查中,梁思成夫婦與同事在五臺山佛光寺發現了一處唐代建筑,在世界古建筑界引起強烈反響,打破了西方學者所做的“中國沒有上千年的建筑,沒有唐代建筑”的論斷。
可以說,梁思成在國外求學時的“知恥近乎勇”催生了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古建筑研究,被譽為中國建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實至名歸。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