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02-09
白曉璐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現代農業強市”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關鍵一步。市第五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打造現代農業強市,帶動鄉村振興全面提速。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須全方位落實“穩糧保供”。要牢牢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一是要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推進土地高質量。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加強已建成糧食功能區的保護工作,同時也要著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全域綠色生產,廣挖糧食生產潛力,增加糧食播種面積。二是要藏糧于技,促進種糧高技術。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從“?!保訌姺N質資源收集與保護)“育”(加快前沿育種技術研究)一體、“建”(加快良種繁育基地縣和區域性特色品種繁育基地建設)“管”(加強種子市場監管)結合入手,做好種業工作。另外要穩糧于策,提高主體積極性。如實施糧食生產種植補貼,保護種糧基本收益;實施糧食生產金融支持,確保糧農資金運作;加快土地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要大力實施“特”“優”戰略。一是要規劃引領布局“特”“優”農業,引導建設農業產業園和產業強鎮,抓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示范引領、輻射帶動“特”“優”農業發展。二是要借助平臺壯大“特”“優”農業。如推進“南果”平臺交易中心、臨猗國家級蘋果良種繁育示范基地建設,引領全市果業高質量發展。同時要加強與農科院校合作,建設一批高科技優質項目和實驗室,力爭在農業創新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三是要用產業集群支撐“特”“優”農業??山柚厣r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集群,推動成立優勢集群產業聯盟。四是要完善體系保障“特”“優”農業。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發展新模式,加強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著力打造品質農業、品牌農業、誠信農業,充分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圍繞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全產業鏈服務,培育農業服務體系。通過實施“特”“優”戰略,把資源優勢變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要聚焦農產品精深加工。一是加快建設高品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按照“標準化、規模化、良種化、機械化”的要求,建設原料示范生產基地。二是加快打造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突出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創建國家級、省級和市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三是加快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圍繞農業產業集群發展,著力培育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家庭農場,爭創一批省、市級農民專業示范合作社;通過購并重組、參股控股、改制上市等形式,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性強、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四是加快創新質量和安全標準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完善農業產業集群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提升監管能力,完善農業產業集群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實現對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管理。五是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農業、鄉村手工業等產業深度融合。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要完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農業綠色、生態、高效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抓手。一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服務主體,引導不同類型服務主體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切實落實政府相關扶持政策,培養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服務人才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實施重大項目或專項行動,注重整合各種政策優勢,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強化政府公共服務機構的支撐與引導作用,做實做強做細區域重點公共服務;對接經營性服務主體,引導其更好為農戶服務。二是要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尤其要強化農業生產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服務供給。加大以田間路系、水系等基礎設施為重點的農田建設力度,對農業種植用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能力建設;扶持新型農業服務主體設施建設,積極解決服務主體設施建設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采用直接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定向委托等方式,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鼓勵服務主體加強農業生產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服務能力建設,著重解決農戶生產中的各種問題。三是要完善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各類服務組織拓展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圍繞農業生產各環節,提供專業化的專項服務和全產業鏈的綜合服務;積極引導和支持服務主體創新服務模式,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托管,開發鄉村旅游、觀光農業、農耕體驗等新業態;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和操作規范體系,引導服務主體規范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擴大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范圍,合理確定財政補貼標準、方式和規模,強化監督管理和績效考核,嚴格退出機制,打造一批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龍頭組織。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八膫€不摘”指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當前,還存在部分脫貧群眾脫貧穩定性差、內生動力不足、脫貧長效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因此,我們要按照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的原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持續對脫貧村、脫貧人口開展監測,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及時幫扶;積極推廣子女孝善養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增強脫貧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建立健全“三網一中心”扶貧長效工作機制;加強扶貧資金項目管理,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農業是運城的支柱性產業,打造現代農業強市意義重大。要深入學習貫徹市第五次黨代會精神,借助產業振興,打造現代農業強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