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1-28

▲煥然一新的市賓館家屬院
“家屬院改造后,和新的一樣。這兩天我正在收拾房間,準備年后搬回來住……”1月27日,記者走訪了運城市賓館家屬院,居民李青興奮地向記者介紹她的新年計劃。
走進市賓館家屬院,一切都是新的模樣。智能識別門閘,一車一開,保障了居民安全;粉刷一新的墻面,美觀大氣;地面硬化后,規劃了停車位,車輛停放有序;門房后面,20米長的電動車停車棚,配備了30個智能充電樁,方便居民使用;粉刷后的樓道藍白相間,清雅別致。
“改造前,墻上的電線跟蜘蛛網一樣,很多人都將電線從樓上扔下來,給電動車充電。”
“改造后有了車棚,停車、充電方便省事,再也沒了‘飛線充電’現象。”
李青是市賓館家屬院居民,也是家屬院的門衛,對家屬院的情況了解甚多。說起家屬院改造,她一下打開了“話匣子”,帶著記者一邊走一邊介紹。
據了解,市賓館家屬院建成已近30年,僅有兩棟樓。改造前,因年久失修,家屬院破舊不堪,房頂漏水、院內坑洼,外墻保溫性差,大門還是木頭做的……這使得40戶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外墻保溫性差,冬天住著冷,夏天住著熱;玻璃不好,隔音效果差……”2010年,苦不堪言的李青只好在市區買了一套房子,一家人搬了過去。家屬院的這套房子便一直空著,若有人尋租,李青就將其租出去。
窗外雨雪飄飄,李青的屋里溫暖如春。“原先以為暖氣不好,改造后發現,是原來的房子外墻保溫性不好、窗戶密封性差,存不住熱量。”說著,李青呵呵笑起來。
近段時間,李青一家忙著收拾房間,張羅著重新裝修老房。“兒子要結婚了,后買的那套房子給兒子當婚房,年后我們就住回老房子。”李青打算著。
去年,鹽湖區住建局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東城街道及河東西街社區的積極爭取下,市賓館家屬院列入改造名單。
改造中,工程隊還對自來水管道、雨污管道進行改造,對電線、網線予以歸整,安裝了監控系統,栽植了樹木,家屬院的面貌煥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為了追求完美,其中一棟樓的居民經過商議,還集資修復了樓道地面,在樓宇門前鋪設了大理石臺階,并安裝了左右扶手。這樣一來,整棟樓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是新的。
“說起來,還得感謝黨和政府,讓我的老房變新房。”李青感慨道。
(記者 崔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