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培訓拓寬富民路——稷山縣2021年“技能運城”建設回眸

來源:發布者:劉曉瑞 通訊員 南崇俊時間:2022-01-24

技能培訓累計完成16964人,完成市定任務的169.64%;新增技能人才累計完成14910人,完成市定任務的584.71%;新增高技能人才累計完成1279人,完成市定任務的123.02%;

培訓后實現就業6151人,完成市定目標任務的123.02%;新增城鎮就業12300人,完成市定任務275.41%;轉移就業16828人,完成市定任務284.26%;

2021年,稷山縣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把“人人持證、技能社會”提質增效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快推動“技能運城”建設,精準發力,穩步推進,全力打造技能人才高地,各項工作邁入全市第一方陣,打響了職業技能培訓的“稷山品牌”。

高位推動精準施策

吹響技能提升“集結號”

“在培訓內容上,既要開展惠普性技能培訓,又要開展稷山特色的培訓,既要注重培訓的數量,更要注重培訓的質量,做到擴面、調結構、提檔次;要建立勞動力建檔立卡平臺,優化建檔立卡、技能培訓、就業服務的流程,切實提高培訓就業服務效能;要形成合力,壓實責任,細化舉措,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高質量完成。”去年,5月19日,在稷山縣部署推進“技能運城”建設推進會上,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潤講話擲地有聲,吹響了全縣技能提升“集結號”。

稷山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考證持證為標準,研究細化實施方案,將目標任務層層分解到住建、發改、農業農村局等15個成員單位和7個鄉鎮,制定專項考核辦法,建立完善統一高效的協調工作機制,堅持日通報、周調度、定期督查,強力推進實施,實現全程高標準、整體高質量。

——用好電子券,加強閉環管理。全面推行職業技能電子券管理,運用全縣勞動力“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建立職業培訓電子檔案,全面推行職業培訓電子證書,實現培訓評價信息與就業社保信息聯通共享,完善“發券—培訓—持證—兌現”閉環管理,對勞動力實施全周期管理服務和培訓就業一體化指導服務。

——精準開展培訓,提升就業能力。將課堂搬到群眾家門口,方便群眾就地就近參加培訓。推廣“工學一體化”“職業培訓包”等先進培訓方式,圍繞城鄉融合發展,重點持續加大快遞物流、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力度,實施大眾創業技能培訓提升工程。各成員單位和鄉鎮密切配合,分別對各自主管領域的勞動者進行了拉網式培訓,確保培訓任務高質量完成。

——精準服務對接,推進取證持證。積極推行“培訓+取證+就業+服務”一條龍模式。在做好技能培訓的同時,積極引導培訓學校以鑒定取證為培訓導向,鼓勵勞動者積極進行職業資格證的考核認證,增強自身的技能,共與全市4家技能等級評價機構簽約,全力做好職業技能等級評定工作,共完成職業技能鑒定4402人,涉及的工種有中式烹調師、家政服務、保健按摩等。

堅持以賽代訓,叫響稷山品牌。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大賽在培訓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和激勵作用。舉行了稷山餅子、稷山麻花技能大賽,來自全縣7個鄉鎮的16家稷山麻花樣品攤位“精彩亮相”,20家餅子參賽選手現場pk技藝。經過激烈比拼和公正評選,店名任氏、小狗、天峰和趙氏四味坊、鄧氏、翟店老口味等14家分別獲得“稷山餅子王”、“稷山麻花王”榮譽稱號。以賽代訓、以賽代培,有力地推動了“技能運城”建設,在稷山縣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宣傳聲勢和社會影響力。

稷山縣西社鎮劉家莊的王維娟通過參加新絳縣睿達職業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取證培訓。“以前在外打工都是做一些出力氣的重活、粗活,不僅辛苦,收入也低。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成為一名合格的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相信自己的收入會高很多。”王維娟說,“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感覺日子特別有奔頭。”

在全力滿足全縣勞動者培訓需求的同時,稷山縣還突出地方特色,開發了“稷山餅子”“稷山麻花”制作等培訓課程,形成了地方特色培訓工種。14家培訓學校也按照全縣培訓計劃,結合學校特色,開展培訓。聞喜夢翔職業培訓學校重點開展電子商務師培訓,運城天龍職業培訓學校重點開展電工焊工培訓,稷山縣就業服務中心重點開展養老護理培訓,新絳睿達職業培訓學校重點開展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培訓……一校一特色讓培訓質量更高,針對性更強,群眾選擇更方便。

“我們開展技能培訓的主導思想,是‘人人持證、技能富民’,目的是在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的同時,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稷山縣副縣長、“技能運城”建設領導組副組長南選智說。

普惠民生面向大眾

唱好增收致富“重頭戲”

就業是最大民生,技能是就業根本。

縣直幼兒園對面的“靖澤小兒推拿”工作室,是稷峰鎮馬村婦女劉澤紅開辦的。劉澤紅做過四年打字工作,僅靠微薄的工資難以養家。“我要創業致富。”這是劉澤紅的夢想。2018年以來,她先后5次參加政府組織的小兒推拿技能培訓。經過培訓,她不僅擁有山西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下發的三級按摩師資格證,還擁有全國職業人才認證管理中心頒發的“高級催乳師”“高級小兒推拿師”“高級育嬰師”“高級母嬰護理師”等職業技能證書。去年4月,劉澤紅在縣城開了一家推拿店,開展小兒推拿、母嬰護理、健康咨詢等服務。憑著這些技能,月收入上萬元。劉澤紅感慨地說:“一技在手,就業不愁。感謝黨和政府,讓我找到了致富門路。”

和劉澤紅一樣,在后稷大地還有許許多多普通勞動者,在技能提升中改變命運,實現出彩人生。

“我要幸福地在北京生活。”45歲的月嫂崔蝦道出了自己的心聲。七年前,她老公因病不幸身亡。為了養活兒女,她拼命在家種莊稼,可掙的錢還不夠補貼家用,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去年聽到北京高薪聘請月嫂的信息,讓崔蝦心里直癢癢。“農村照顧小孩是叫孩子吃飽就行。”崔蝦曾經天真地這樣認為。可求職路上,證件和技能成了攔路虎。去年6月,她的身影出現在政府組織的月嫂培訓班上,考核結業后,她獲得了由國家統一頒發的月嫂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憑著這張證書和一雙勤勞的雙手,崔蝦夢想成真,順利進北京當上了月嫂。

提起政府組織的免費技能培訓,稷山縣稷峰鎮管村的李金果滿臉喜悅。

2021年7月,李金果在管村參加了稷山縣金穗職業提升第38期中式烹調師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后,李金果順利進入汾南小館當上面點師,每月能掙2200元。

對“技能改變人生”深有體會的還有稷山縣稷峰鎮胡家莊胡云鵬,去年10月,通過參加新絳縣睿達職業培訓學校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培訓,現在上海京東倉庫開叉車,月7000元。

“因為學會了技能,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技能培訓帶給我的,不光是知識和技術,還有自信心和幸福感,這是實實在在的收獲。”胡云鵬靦腆地說。

如今,稷山大批勞動者通過學習技能,成為了月嫂、廚師、面點師、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等技能型人才,他們通過就業上崗實現了自身價值,提高了經濟收入,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影響和帶動了更多的人注重技能提升,走上了就業致富路。

持續發力優化服務

打造勞務品牌“新名片”

稷山縣堅持“以培訓促輸送,以技能促就業,以品牌打市場”的總體思路,著力把勞務品牌轉化為獨具特色的“就業名片”,強化對外勞務輸出,力爭在全國就業市場中切更大“蛋糕”。

“雙城聯動”,促進勞務協作。稷山縣人社局與江蘇海安市人社局簽訂區域勞務協作框架協議,開啟了跨省市信息共享、融合發展,實現互利共贏的“綠色通道”。兩地攜手聯合以推進勞務協作常態化、規范化,確保“出得去、留得住、能安心”。

做好就業服務,助力勞務輸出。通過政府網站、電視臺、“稷山人社”、“后稷鄉音”公眾號,持續開展“春風行動”“春雨行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發布崗位信息13800個,幫助416人實現就業;開展“直播帶崗”招聘活動,發布崗位信息5800余個,達成就業意向110人。

構建橋梁紐帶,組織勞務輸出。依托“工小兔”、春風人力資源、在外務工人員服務站等機構,實現技能培訓與就業服務有效銜接。為群眾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就業服務。全縣通過“點對點”返崗務工活動向北京、河北、江蘇、江西、浙江等地發車63車次,向省外輸出勞動力2993人,向境外輸出20人。

大力推進“技能運城”建設,是提升全民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關鍵一環,更是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治本之策。在新的一年里,稷山縣將持續推進“技能運城”建設往深里走、往細里走、往實里走,開展全方位、大規模、多層次、高標準就業技能培訓,全面落實國家、省、市各項穩就業舉措和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統籌推進退役軍人、下崗職工、高校未就業畢業生與重點群體就業。重點實施好“技能運城”建設和“131”就業幫扶行動,實現以技能帶動就業,以就業促進增收,持續擦亮稷山勞務品牌“新名片”。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