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01-21
黨史學習教育“運城做法”得到中央、省委肯定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始終把抓好適合青少年特點的學習教育擺在重要位置,緊扣“學百年黨史、育時代新人”目標,大力開展“1357”黨史學習教育行動,積極構建“課程+讀本+基地+宣講+活動”教育體系,在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唱、講、讀、看、做”系列活動和師生“雙百雙講”活動,分學段編寫了5冊《運城市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讀本》,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受到中央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組、省委黨史學習教育第四巡回指導組的充分肯定,運城經驗在全省推廣、上報中央。

“雙減”構建良好生態初現成效
我市在課堂改革上做“加法”,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公辦非寄宿制小學課后服務的實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在學生負擔上做“減法”,全市中小學校嚴格按照教學進度和學習內容,科學布置課后作業,嚴控書面作業總量,著力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在課后服務上做“乘法”,全市425所公辦非寄宿制學校和216所有走讀生的寄宿制學校全部開展課后服務工作,開展率達到100%,惠及學生240331人;在校外培訓上做“除法”,停業整改證照不全、不規范運營機構275所,推行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使用,有效防范機構舉辦者跑路、學生退費難問題發生。

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1年,我市新(改、擴)建19所公辦園,目前13所已投入使用。擬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8所,各縣(市、區)民辦幼兒園自主申報共計22所,超額完成4所,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優化。印發了《運城市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布局優化工作的實施方案》,三年時間內擬撤并學校385所,新建、改擴建學校45所。2021年撤并學校129所,均已順利完成。今年我市寄宿制學校改造任務為80所,共改造校舍面積289913.6平方米,極大改善了農村地區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學院附中改制為公辦完全中學,新增公辦初中學位750個;2021年中心城區新建公辦圣惠小學和第五幼兒園,9月順利開學。新建規劃十小,擴建大運幼兒園于年底啟動。
研考高考中考有力有序平穩順利
在2022年碩士研究生考試前夕,針對稷山縣疫情防控形勢,我市當機立斷,在省教育廳、省招考中心的指導下,在稷山縣稷王中學設置臨時考點,讓因疫情原因無法趕到外地參加考試的稷山籍345名考生就地參加考試。此外還在鹽湖、聞喜、稷山、平陸分設4個隔離點考場,實行送考上門,讓11名在隔離點觀察的考生就地同步應考;3名因疫情無法赴考的考生在鹽湖區順利“借考”。
高考和中考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市教育局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全力保障高考、中考順利進行,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向社會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
2021年高考,我市64所普通高中參考人數為30410人,一本達線人數為6722人,達線率為22.1%,較上年增加6.6個百分點;二本達線人數為19642人,達線率為64.59%,較上年增加14.19個百分點,一、二本達線率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課堂教學改革、教育教學質量督導檢查、高中對口幫扶、優質生源基地建設等一系列舉措的大力實施,使全市高中學校整體辦學質量顯著提升。
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當好排頭兵
我市首次舉辦網絡學習應用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共評選出50個優秀機構空間、50個優秀群組空間、300個優秀教師空間、1000個優秀學生學習空間,有效加快了全市空間應用成果轉化。我市作為全國12家成員單位之一,積極參加“互聯網+”賦能區域教育新基建創新應用公益活動;制定印發了《運城市推進中小學“三個課堂”應用實施方案》,逐步形成“名校出名師、名師上專遞、專遞育名師”的運行模式;永濟市被評為教育部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區域,永濟市城西初中、運城市實驗中學被評為教育部2020年度網絡學習空間優秀學校。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
我市遴選了58家市級、123家縣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推進研學實踐教育;德育常規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常規性開展“致敬國旗國歌”“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時代好少年”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創建“運城教育家育互曉”公眾號,通過線上指導、線下活動的方式,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活動;積極召開“黨史學習教育集體備課研討會”,全市中小學開展黨史教育專題集體備課576次,包括“長征”“黨史重要人物”等內容;進一步推進中小學生心理教育,組建了由全市心理健康教師、志愿者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隊伍。

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能力明顯增強
市教育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一區兩城三強市三高地”發展目標,加快推進運城市“1331工程”項目實施,大力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能力,職業院校學科(專業)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
在服務“技能運城”建設上,面向下崗職工、退伍軍人、新型農民等社會群體開展1萬人次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17所“1+X”證書試點校23個專業類別積極對接企業,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分批開展智能財稅、云服務操作管理、無人機駕駛等37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舉辦運城市第11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設15個賽項,800余名師生同臺競技,盛況空前。在服務“健康運城”建設上,“教學、培訓、生產”為一體的口腔數字化實訓中心建設完成,康養護理類10門“十四五”創新版教材完成編寫,精品課程實現在線開放。
教育綜合改革激發校長教師活力
我市搭建“四賽”平臺,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能力,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教師學習鉆研熱情,有力助推了全市教育教學質量跨越式提升。穩扎穩打推進改革事項,在臨猗、新絳、河津3個縣(市)開展校長職級制試點工作,科學建立校長職級體系和評定考核標準,推動試點縣(市)校長職級制改革工作在全省立標桿、出樣板。突出師德錘煉隊伍作風。在風陵渡中學召開全市師德師風建設暨績效工資改革現場會,全面安排部署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編印《新時代教師應知應會知識手冊》《
持之以恒抓好校園安全和疫情防控
市教育部門慎終如始開展校園安全工作。在運城市安全教育信息平臺多次開展專題培訓,全市中小學生全部接受教育。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安防建設六項任務完成率均達100%。全市1736家學校食堂“明廚亮灶”視頻監控覆蓋率均達到100%,與市場監管部門、教育行政部門、“晉食安”App聯網學校食堂1397家,“互聯網+明廚亮灶”完成率達到80%以上。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常態化措施。嚴把校園出入、健康監測、物資儲備、活動把控、思想教育等各個環節和關口,運用大數據全面掌握全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師生健康狀況,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做好全市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健康監管100%全覆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