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12-21
記者 韓維元 通訊員 馬逢春
12月2日,萬榮縣與清華大學簽訂了“對位芳綸”合作協議,開啟了新型高科技合成纖維領域縣校合作的新篇章,使萬榮縣在打造戰略性新材料科技示范基地工作上邁上了新臺階,也成為該縣以科技創新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萬榮縣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創新為重點,以人才制度創新為保障,不斷推進“創新發展示范帶”建設,提升科技創新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比重,蹚出一條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發展新路子。
增量提質
主體培育“實打實”
改制掛牌上市工作完成后,如何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更大份額,成為山西佳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維新材料”)“掌門人”王英維經常考慮的問題。
在萬榮縣委、縣政府的“牽線搭橋”和不斷見證下,佳維新材料先后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多所院校聯合簽約低碳綠色高性能噴射混凝土項目,自此走上了科技創新的“快車道”。王英維介紹,該項目將為我國各種復雜施工環境下隧道工程的高效降碳水平、工程質量和服役壽命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科技創新,主體培育是首要條件。萬榮縣實施了“創新領跑”“創新強筋”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三大計劃,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在培育創新主體上,全縣民營科技企業有27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有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家,全市排名第二。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達24家,占全市總量近20%。
在建設創新載體上,建成5家省級、5家市級和6家縣級企業技術中心。萬榮混凝土外加劑特色產業基地被核定為第一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山西桑穆斯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共同組建的宇昕建材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為全省第一批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學研新型研發機構;凱迪建材和佳維新材料兩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眾創空間”。
在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上,以“六有”為標準,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達7521萬元。持續推進專利項目產業化,全縣規上企業取得各項專利224項,正在申報的專利達109項,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全覆蓋”。
“要通過大力倡導和合理引導,讓萬榮更多企業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通過多種方式提升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助推實現高質量發展。”萬榮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永輝說。
夯基筑臺
校企合作“結碩果”
今年以來,縣校合作成了萬榮的“熱詞”,在此大背景下,作為實操主體的校企合作也紅火了起來。截至目前,該縣及相關部門共對接全國高校47所、建設基地45個、簽訂合作協議36個、落地項目29個。
在萬榮這份縣校合作成績單上,山西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分量不輕。這個萬榮縣的“納稅大戶”,在校企合作上也當起了“排頭兵”。據山西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董光明介紹,單是與西北大學等共同開展的大山楂丸生產技藝及全自動化生產線研究成果,就使得大山楂丸單品年產值達6000萬元,在同類產品中實現銷售額全國第一。
萬榮縣委常委、副縣長張陽告訴記者,校企合作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核心技術攻關、產學研合作和強化標準制定等方面。
在核心技術攻關上,成功舉辦了“揭榜掛帥·智匯萬榮”——萬榮縣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發布會。縣內7家骨干企業共發布15項重大技術需求,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大等12所院校簽訂技術需求協議,總金額達5850萬元。
在產學研合作上,成功創建“山西省出口混凝土外加劑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被省建筑業協會確定為“山西省混凝土外加劑產學研基地”。凱迪建材與清華大學合作共建“對苯二胺生產基地”,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先進建筑材料技術研究中心”;佳維新材料與清華大學合作建立水木佳維產業研究院,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共建“混凝土功能材料技術研究中心”和“科研成果轉化基地”,與西安交大合作建設“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并建立省級專家工作站;山西方源果酒有限公司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共同組建了仲愷·方源果酒產學研中心,實現了對飼料、有機肥以及酵素等產業的研究與完善。萬榮縣果業發展中心以“引領性、先進性、實用性”為出發點,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鄭州果樹研究所、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校“聯姻”,栽植新品種、引進新技術,建立了“現代果業科技創新推廣示范基地”。
在強化標準制定上,萬榮縣混凝土外加劑協會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國家團體標準試點單位”,發布并實施了4項團體標準;黃騰化工建設山西榮誠建材檢測有限公司,并通過國家CMA和CNAS認證;佳維新材料與北京建筑大學合作,率先主編制定行業CECS產品標準《噴射混凝土用液體低堿速凝劑》,彌補了低堿速凝劑的標準空白,推動了低堿速凝劑的開發應用。
內育外引
人才體系“硬支撐”
10月20日,南京農業大學博士、副教授張虎平任職萬榮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萬榮果業發展再添一員“虎將”。11月26日,萬榮黨政考察團到南京農業大學考察學習,雙方就深化縣校合作、擴大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等進行了深入探討交流。一來一去,體現的是萬榮在科技創新中強化人才支撐的決心和誠意。
人才是一切事業的根本,對科技創新來說更是如此。萬榮縣出臺了《關于構建人才高地的行動計劃》,不僅從體制機制上系統保障了人才工作的開展,還在科技創新領域念好引、育、留“三字經”,確保人才用得好、留得住。
在“引才”上,聚焦外加劑、中醫藥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錨定一流科研院所,全面探索推進“揭榜掛帥”機制,聚才筑夢,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在“育才”上,突出董事長、總經理、“創二代”三個關鍵,采取“走出去參觀、請進來交流、正規化培訓”3條路徑,打造一支懂經濟的企業領軍人才,培育一批善傳承的“創二代”企業接班人,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產業“藍領”。在“留才”上,落實有關政策特別是全縣支持企業做大做強19條措施,對企業引進的全日制博士、碩士,按年度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補助,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留才助力、創新動力和發展活力。
在后土大地上,科技創新的熱潮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正如萬榮縣委書記杜中偉所說,萬榮聚焦外加劑、中醫藥加工、農副產品深加工和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強化改革創新驅動,打造龍頭企業,延伸上下游產業鏈,不斷完善產業體系,定能蹚出科技創新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