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紅色基因代代傳 老少三代和睦親——記2021年上半年“三晉最美家庭”張思學家庭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12-17

紅色基因代代傳 老少三代和睦親

——記2021年上半年“三晉最美家庭”張思學家庭

斑駁的歷史圖片、珍貴的革命物品、波瀾壯闊的紅色故事……在永濟市城西街道任陽村有一個坐落在村民家中的“紅色教育基地”,它記錄著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執著追求的奮斗歷程,深深地影響著當地村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這個教育基地就開設在村民張思學的家中。2014年起,張思學一家舍小家為大家,將自家建設成為“紅色教育基地”。不僅如此,張思學一家三代相處和睦,長者言傳身教,傳承著當地的紅色文化,少者崇學向善。日前,張思學家庭獲得2021年上半年“三晉最美家庭”榮譽。

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12月9日,記者一行走進任陽村,根據“李雪峰生平展覽館”指路牌,沿村路前行,來到了掛有“李雪峰生平展覽館”“運城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紅色教育基地”“運城市黨史教育基地”“永濟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牌匾的張思學老人的家。

走進老人家中,映入眼簾的便是深綠色的竹子,院落內纏繞的葡萄藤,將“李雪峰生平展覽廳”和“鄭林生平展覽廳”映襯得格外顯眼。不遠處,桌子上放著的筆墨紙硯,使整個庭院傳來陣陣墨香。

站在展廳前,張思學老人回憶起了展覽館建立的點點滴滴。2014年,永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希望依托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李雪峰同志的事跡,建立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于是,該市關工委的工作人員便來到李雪峰的故鄉任陽村考察。

但經多次實地調查、與村民溝通協調,始終無法確定適合的場地,紅色教育基地建設陷入停滯階段。此時,村民張思學主動提出,愿意無償將自家房屋用于場館的建設。

在建館過程中,為減少經費支出,張思學將自家大大小小近百余件、價值數萬元的物品,免費供場館使用。由于房子年久失修,張思學擔心展廳漏雨,便找來工人修蓋了平房頂,加建了彩鋼瓦屋頂。除此之外,從2014年建館開始到2019年,紀念館的用水、用電費用也全部由張思學承擔。

到目前為止,張思學老人已為兩個展覽館提供場地約180平方米。任陽村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辦公地點也設在老人家,有會議室3間、辦公室2間。

講述革命先輩故事

平日里,張思學和家人一起,積極配合關工委的老同志,打掃衛生、完善展館資料、接待到訪群眾,人多時顧不上吃飯、休息已是常事。

展館沒有固定的開放時間,只要有人來參觀,張思學就要開門。有時天色已晚,一家人準備關門休息了,還會有人敲門。這個時候,張思學就一定會開門、開燈熱情接待,不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白跑。

“能讓更多人了解李雪峰的事跡,知道我黨的艱難歷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點辛苦不算什么!”據張思學介紹,截至目前,該紀念館先后有20余個省、市的萬余人來參觀。

黨的革命史是一部偉大而深沉的歷史。場館建成以來,張思學認真學習各類黨史文件、資料,研讀相關著作和論述,不斷豐富自己的黨史知識,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體悟當年革命志士為了人民甘于奉獻和犧牲的精神,用更加準確、生動的語言講好李雪峰、鄭林的革命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

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張思學用自己熱情、樸實、真誠的一言一行,向參觀者講述著多年前的紅色故事。

“對我們家庭來說,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能夠近距離了解革命前輩的先進事跡,對老一輩革命家有客觀、完整的認識,繼承他們身上優秀的品質,學習他們堅定的理想和忠貞的信念。”

在張思學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兒子、孫子對李雪峰、鄭林的生平事跡也耳熟能詳,在空余時間他們也會幫忙接待參觀者,分享紅色教育帶給他們的真實感受。與此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還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張思學的兒子張正奎在疫情防控期間踴躍捐款,積極投身到所在小區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孫子張天沛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校的志愿服務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共同營造良好家風

幾十年來,張思學和愛人齊白潔相濡以沫,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遇到困難、困惑時相互開導、相互幫助。

在展館籌建初期,齊白潔還對無償提供自家院子有些不情愿。后來,經過深入地了解紅色革命故事,備受感動的齊白潔,也加入了義務打掃展館、熱情招待參展群眾的隊伍,積極傳承紅色革命精神。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只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思考問題,那就沒有什么事情是解決不了的。”這是張思學老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張正奎和妻子趙曉平平日里盡管工作繁忙,仍對家中老人關愛有加,時常對老人噓寒問暖。2016年,張思學老人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做了個微創手術,手術完成后按照醫生要求住院5天。其間,即使有母親和護工的照顧,張正奎還是不辭辛勞地往返于工作和醫院之間,每天從永濟家中驅車前往醫院,看望、照顧父親。

自從老兩口查出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后,趙曉平一有空就包攬了所有家務,并經常給公婆購買一些低脂食品。

“兒媳在醫院照顧我的時候特別精心,旁人都以為是我的女兒。”前些日子,齊白潔老人患了眼疾,需要做白內障手術,趙曉平更是請假調休照顧她。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張思學的孫輩們自小就耳濡目染,深受尊老、敬老、孝老傳統美德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關心老人,弘揚真善美。

在這樣一個大家庭里,大家互相體諒、寬容謙讓,形成了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在張思學的帶動和影響下,全體家庭成員各司其職,共同努力,傳承紅色精神,家中洋溢著濃濃的溫暖、文明、和諧氛圍。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