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11-30
任芙蓉

10月以來,河津市多措并舉確保77條受損道路全部搶修并保持暢通。圖為僧樓鎮主干道張清線修復現場。 韓國棟 攝
初冬時節,驅車途經汾河河津段,平靜的汾河河面似乎看不到河水流動,而回想起前不久遭遇的那場特大洪峰,依然令人驚心動魄,發生在抗洪搶險現場的一幕幕感人場景讓人終生難忘。
10月上旬,汾河河津段遭遇了57年以來的最大洪峰過境。河津市委、市政府帶領廣大干群日夜堅守,奮戰一線,打響打贏了抗洪搶險救災戰役,譜寫了萬眾一心戰洪災、重建家園保穩定的壯麗詩篇。
黨旗引領
萬眾一心抗洪魔
河津位于汾河匯入黃河的末端,承接著上游和中游的所有洪水。
10月初,受大范圍、長時間的強降雨影響,河津市出現罕見秋汛。汾河河津百底站流量平日僅30余立方米/秒,10月9日8時35分猛增至985立方米/秒,是1964年以來汾河河津段最大洪峰。從209國道河津汾河橋段望去,河水緊挨著橋面,往常不足10米寬的河面超過了百米,危機在即、險情四伏……
在省委、省政府和運城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河津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團結帶領河津人民,眾志成城,迎戰洪魔。在全天候監測上游雨情、汛情的同時,該市第一時間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成立防汛救災指揮部,將指揮部前移駐扎在汾河防汛第一線,下設搶險組、物資組、后勤保障組等8個組,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全力應對洪峰過境。
危難之時,各級黨組織的黨員干部身先士卒、攻堅克難。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李曉武,河津市委副書記、市長何偉擔任防汛救災指揮部“雙組長”,靠前指揮,全盤部署。各縣處級干部分區包片、24小時值班帶班,密集發布指令,全面落子布局。50余家單位1000余名黨員干部提前結束國慶休假,將一面面黨旗插在搶險堤壩上,一場與洪魔作斗爭的戰役迅速在汾河岸邊打響。
洪峰過境前后,國家應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副司長黃先龍、副省長賀天才、市委書記丁小強等各級領導,先后來到汾河河津段堤防一線,研判調度指揮,極大地鼓舞了河津廣大干群戰勝洪澇災害的信心和決心。
“聞汛”而動
戰勝險情保安瀾
洪水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河津市按照“保人、保村、保城”和“物資到位、設備到位、人員到位”的總目標,劃定了4個防洪重點區段,各鄉鎮(街道)、各部門執行巡壩和分段負責“雙包干”,按照“100米2崗、50米1人”的標準,24小時不間斷值守巡查,處置隱患險情。
10月9日,在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洪峰過境、壩體難以承受的緊急情況下,河津市利用歷史上就是泄洪區、防洪預案中為分滯洪區的連伯灘,蓄滯、分流洪水,讓洪水向西流入黃河,緩解防汛壓力。同時,有序組織連伯灘區群眾撤離,及時斷水斷電,排除安全隱患;緊急調動2000余名干群,在蓄洪區北側加設一道8公里長、2米寬、1.5米高的攔水子堰,確保蓄洪區以外的連伯村、陽村環線等村莊及108國道安全。
面對洪災,河津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搶時間、運物資、堵漏洞、筑堤壩,筑牢防汛的堅固“長城”。汾河沿線4個鄉鎮(街道)及社會力量搶險人員4000余人支援防汛第一線,排除25個隱患點。先后調用大型機械設備100余臺、編織袋50余萬條,加固加高汾河堤壩12公里。經過8天8夜的嚴防死守,確保了村莊安全、城市安全、人員安全。
全民抗洪
共克時艱有大愛
險情就是命令,險情就是責任,遇到險情更需要奉獻。
在防汛搶險救災的大前方,一樁樁感人事件讓人難以忘懷。應急管理部門協調抽水泵等物資調配,水務部門高峰期每隔一小時發布一次汛情信息,沿河鄉鎮(街道)組織人員日夜加高堤壩,公安民警、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藍天救援隊等聞令而動,宏達鋼鐵、陽光焦化、龍門集團等企業自覺承擔社會責任,組織救災……
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若有戰、召必回”的誓言,先后有700人次參加搶險,完成了多處管涌加固等任務。無數志愿者自發組織,分段包片、巡堤加固。廣大人民群眾自愿參與搶險救災,投工投勞、捐款捐物、送水送飯。陽村街道連伯村村民衛向澤幾天幾夜守在壩上不眠不休;城區街道衛莊村一位老大爺將蒸好的一箱箱包子送到一線,被媒體不經意拍下的視頻通過央媒“火遍”全國;愛心商家爭著搶著要給搶險隊員送餐,甚至提前“預約”……
兄弟縣市、愛心企業、社會團體趕赴河津、馳援相助,全社會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短時間內,所有力量迅速集聚到防汛搶險一線,形成了上下同心、全民抗洪的暖心局面,彰顯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人間大愛。
快速反應
科學應對建家園
10月9日,持續多日的降雨以及蓄滯洪區泄洪影響著附近村民的安危。指揮部對低矮房屋的住戶進行轉移,共設立18個集中安置點,沿河危險區域的1340名群眾全部轉移安置。
連伯村村民楊仙朵說:“我家玉米、韭菜一共15畝地都淹了。盡管損失較大,但是黨給我溫暖、給我關照,讓我覺得一切難關都能夠渡過!加油干,來年又是好日子!”
此次洪災造成河津過水農田7.22萬畝,其中蓄滯洪區4.5萬畝,共涉及7個村,蓄洪量6000余萬立方米。10月14日,汾河水位開始下降回落后,該市一方面在專家論證指導下,將陽村段泄洪決口于10月20日9時38分合龍;一方面組織專業力量和隊伍抽排積水,動用60余臺排水車和水泵,發動群眾200余人,政府提供油電,利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將灘地以及汾河周邊外溢的積水全部排干;一方面按照省市“雙減雙搶”要求,迅速鋪開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農田搶收搶種、道路搶修保暢、災毀危房排查、基礎設施搶險、畜禽無害化處理、防疫消殺等各項工作同步有序開展。
山西萬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連伯灘最大的一家農業企業,過水面積達1.16萬畝。該公司負責人說:“我們5000畝玉米已全部收獲,要不是政府幫著排水,玉米就絕收了,那損失更大!”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初心使命,匯聚強大力量。在這場抗洪搶險救災戰役中,河津人民展現了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黨心民心得到進一步凝聚,也為河津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匯聚了磅礴偉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