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9-03
□記者 陶登肖 文圖

▲豐源居小區一隅
“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對于很多在城市打拼的人來說,住有所居才能安心工作、放手拼搏。
為切實解決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新就業無房職工及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住房困難問題,2014年,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用地53余畝,用于建設公共租賃住房。這一舉措旨在完善城市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引導合理住房消費、緩解群眾住房困難、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2019年建成的豐源居小區,位于安東路以西、軍屯街以南、緯四路以北,總建筑面積11萬余平方米,提供1536套住房,綠地率36%,目前已配租3批住戶。
近日,記者走進豐源居小區公租房,了解住戶的居住和生活情況。

▲公租房樓外安裝的太陽能設備
讓新市民“安居”
“我目前住的是59平方米的房間,租金標準為每月每平方米4元,一年房租不到3000元。這比我之前租住不到20平方米的單間公寓,價錢便宜一半。而且小區是集中供暖,物業管理、配套設施都不錯,住著很舒適。”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公司就職的趙亞男,住進了公租房后,生活步入正軌。
超市、菜店、飯店……進入豐源居小區,濃濃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小區門口,車輛停放有序,保安和志愿者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三碼”聯查;小區入口的籃球場上,幾個孩子在練習投籃;身穿制服的保安在路上巡邏;不遠處的涼亭下,老人們坐在一起愜意聊天。一眼望去,整潔干凈的路面、樓房上一排排整齊的太陽能裝置、小區園林景觀式綠化,都讓人感到舒適又溫馨。
景觀環境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豐源居小區建設時,采用園林景觀式設計手法,點、線、面相結合,形成綠化系統。小區中部,留有大面積的景觀綠地,各住宅樓之間和道路兩側也建有綠化帶,形成草坪、灌木、花灌木及少量造型喬木的復層綠化效果。
“以綠為主題和融入方式,創造一個布局合理、功能齊全、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的社區,是我們的初衷。”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建設事業部住房保障中心工作人員薛浩天說。
該小區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給每戶安裝壁掛太陽能設備,為居民提供熱水。“這是一次性投資,長期受益。節約能源的有力措施,可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薛浩天說,建設時,小區在供熱、供電、供氣等方面都采用了節能措施。
此外,在公共服務設施項目上,小區周圍大約500米處就有便捷的公共汽車站點;小區四周各處還配套有超市、商場等,可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公共租賃住房申報分為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4類人群,具體申報條件、申報材料也不相同。”薛浩天介紹,申請人提出公共租賃住房書面申請,并經過申請人工作單位、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建設事業部住房保障中心、民政部門審核后,工作人員對符合保障條件的予以登記,同時向社會公布。

▲趙亞男在廚房忙碌
讓新市民“廉居”
8月27日19時,下班后的趙亞男在家準備晚飯,清新的居室在夕陽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溫馨。今年,是趙亞男搬進豐源居小區的第三年。她說,這3年,不僅被老朋友們夸:“你這兒真好!你真有福氣!”自己也感覺住得更加安心了。
趙亞男租的房子在7樓,進門后是客廳,左側是一體的衣柜和床,右側是臥室和衛生間,客廳對面是衛生間和廚房。入住前,房間的基本裝修已完成,甚至裝好了熱水器等家電。趙亞男用半個多月時間定制了床、桌椅、衣柜,她在新家的生活就開始了。
在趙亞男眼里,這個小兩居南北通透,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安穩之家。“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生活負擔本就很重,想買商品房更是難上加難。申請到公租房后,我的心終于踏實了。”趙亞男說,“住進公租房,感覺最大的一點變化是,自己的心情沒有以前那么壓抑了,買房的需求也沒有之前那么迫切了。”趙亞男告訴記者,雖然心里很期待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但她短期內還是會住在公租房里。
“很滿意,小區環境也很好,周邊的交通、生活配套也不錯。最主要是房租穩定,房屋面積利用率高。”趙亞男說,如今,她離上班的地點更近了,省去了路上奔波的時間。
40歲的邵女士是第二批入住豐源居的住戶。“我住了一年,之前總搬家的煩惱解決了。4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個月房租不到200元,還是新房,比合租的老小區強多了。”邵女士說,“記得拿到鑰匙的那天,我激動得徹夜未眠。如果不是黨和國家有這個好政策,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我打心眼里感謝黨、感謝政府。”
現在,有了穩定的住房,邵女士和自己的老朋友們偶爾一聚,大家都會由衷地贊上一句:“你這兒挺好的!”

▲孩子們在小區籃球場打籃球
讓新市民“樂居”
“租來的房子是不是家?”在人們心中,“置業成家”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了家,才會有安身立命之所;有了家,才會有穩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豐源居小區的居民,在公租房里從“有房住”到“住得好”,實現了安居夢。
“不但有住的,還住得好。”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的垣曲人王戰輝說,他2019年住進了開發區配租的保障房。讓他感到幸福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小區的物業服務也十分暖心。
“以前我住在自租房里,居住體驗不好,煩心事挺多。”王戰輝說,“自從住進豐源居公租房之后,好事是一件接一件。不但省下了一大筆租金,而且物業服務細致,環境衛生干凈,吵鬧煩人的事情更是一件沒有,大家都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疫情期間,我們還主動參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共同守護小區防疫安全。”
豐源居公租房小區的公共租賃營運管理,由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實施。3年來,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事業部的管理和物業公司用心、用情的服務下,小區居民配租合同簽訂率,信息登記與核對及時率、準確率,住戶滿意率等指標,均十分喜人。
“明確租賃、退出、監督、裝修、衛生保潔、秩序維護等系列管理制度;向租戶普及公共租賃住房性質、用途和應遵守的規章制度,讓承租人明白自己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是我們物業的常年‘必修課’。”該小區物業負責人趙滿忠說,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學習,他們對公租房物業相關管理工作做起來就比較得心應手。
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把住戶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大事對待,是豐源居小區物業一直踐行的信條。“保安每天逐棟逐樓層巡邏,及時發現、處理問題,事后跟蹤回訪。”趙滿忠說,“每當接到住戶電話,我們都先做好登記,根據具體情況督促物管人員前往現場處理。”
“電梯門用手摸不到灰塵,‘牛皮癬’也沒有發現一處……來運城工作將近10年,這里住得最舒服。”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務工的陜西人吳亞說。
用心做服務、用情服務好,受益的是全部公租房租戶。從建設到申報,再到物業管理,豐源居一直在為此努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