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紅色館長”的一天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8-31

□記者 雷登攀 通訊員 崔松良

精瘦干練、面龐黝黑,快人快語、步履匆匆,雖年過六旬,渾身卻有使不完的勁,一刻也不停歇,似乎不知疲倦……這是被譽為“紅色基因傳承人”的全省優秀共產黨員、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館長楊金玉給記者的第一印象。

初秋時節,記者跟隨楊金玉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了一天,親身感受了這位“紅色館長”對傳承紅色基因事業的一片赤誠和艱辛付出。

8月14日,5時50分左右,楊金玉匆匆吃完早飯,6時許便駕駛他那輛開了多年的轎車,沿著崎嶇的盤山公路,向大山深處的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奔去。

該紀念館坐落在天盤山腳下的歷山鎮望仙村,山高溝深、道路崎嶇。在一側是懸崖峭壁、一側是萬丈深淵的蜿蜒山路上,楊金玉嫻熟而又小心翼翼地駕車行駛著。他告訴記者,這條路他不知走了多少遍,每處山山嶺嶺、溝溝坎坎都十分熟悉。

記者從楊金玉口中得知,今年63歲的他曾是一名下崗工人,由于出生革命軍人家庭的緣故,自小就有濃郁的紅色情結,兒時聽父輩們講述的一個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牢牢地植根于他的記憶深處。隨著年齡增長,這種紅色情結越來越濃。為了將紅色故事和紅色精神傳遞下去,2007年,他在當年垣曲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有“垣曲小延安”之稱的望仙村創辦了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并免費向公眾開放。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占地6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分7個展區36個展室,收集各類珍貴史料600余件(幅),珍藏稀有文物1320余件,繪制歷史事件壁畫500平方米,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老區人民如火如荼的革命歷程和豐功偉績,堪稱“紅色革命的歷史教科書”。

7時左右,楊金玉來到群山環抱之中的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一到館里,他簡單地向工作人員交代了一下當天要做的事情,便掄起掃帚和工作人員一起打掃起衛生來。由于紀念館人手少,楊金玉既是館長,又當講解員,還經常充當保潔員、炊事員。

8時30分左右,陸續有人來紀念館參觀學習。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迎來建館以來最繁忙的時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至8月初,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先后接待山西、陜西、河南等省及我市鹽湖、新絳、絳縣、稷山、聞喜和垣曲當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組織的參觀學習團體1220個,參觀者達9.5萬人次。其中,黨員7.9萬人次。有時候,還沒送走一批又來一撥,最多一天來了13個單位900多名黨員干部。由于來參觀學習的人太多,館里的講解員根本忙不過來,楊金玉干脆當起了黨史學習教育講解員。他加班加點,認真備稿,根據不同參觀對象,既講中國共產黨歷史、運城黨史,又講垣曲早期黨組織和共產黨人的故事。有一天,他連續講了5場。眼下雖然受疫情影響,前來參觀學習者有所減少,但講解員仍不夠用,楊金玉還得繼續講下去。這不,他喝了幾口白開水,潤了潤嗓子,又開始講解了。

展館內,一塊塊板面、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實物,深深吸引了參觀者,楊金玉則飽含激情地講解著。長時間的講解,使他的聲帶嚴重疲勞,嗓子有點啞了。

12時左右,前來參觀學習的人漸漸少了,楊金玉抽空泡了一桶方便面,匆匆吃完,又駕車前往距此十多公里的中條山抗戰紀念館。

途中,楊金玉告訴記者,在創辦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的同時,還于2014年在皋落鄉民興村建成了中條山抗戰紀念館。中條山抗戰紀念館包括罪證如山、全民抗戰、永遠緬懷3個展區,設立了12個展室,今年6月配合建黨百年,新增了紅色書籍展室。整個紀念館共展出抗戰實物和展品865件、圖片760張。

13時許,楊金玉來到了中條山抗戰紀念館。

為了讓大家感同身受地體驗如火如荼的戰爭場面,楊金玉還在中條山抗戰紀念館對面的山上建起了中條山抗戰體驗園。山上有當年的戰爭遺址,楊金玉又設計建造了指揮部、碉堡、炮臺、瞭望臺、棧道、醫院等戰地場所,還收集到了高射炮、軍用三輪摩托、仿制坦克等。

由于近期雨水多,抗戰體驗園的一些道路和設施有不同程度損毀。楊金玉找了幾個工人正在進行修復。看到工人較少,進展緩慢,楊金玉也加入進來。只見他揮動鐵鍬,和工人一起整修起道路來,還不時吩咐工人們該注意什么,不要損壞了設施。

正在干活的工人告訴記者,作為民辦展館,創辦和運行都需要楊金玉自掏腰包。十多年來,楊金玉累計舉債676萬元。為了省錢,許多活都是他自己干。

這一干就是兩個多小時。15時許,楊金玉徒步前往離抗戰體驗園不遠的一處小型烈士陵園。

前幾年,在收集館藏物品過程中,楊金玉在民興村的荒溝里發現了37具革命烈士遺骸。他將遺骸分裝入棺,重新安葬,立碑紀念,并建起一座小型烈士陵園,供人們祭掃。目前,楊金玉正在多方尋找5位外地革命烈士的家人和親屬,以早日“讓烈士回家”。

同樣受到降雨影響,烈士陵園的地面上有不少被山洪沖下來的石子、土塊、雜草和枯樹枝等。楊金玉看到后立即開始清理,直至將地面清理得干干凈凈。之后,他又用毛巾將每塊烈士墓碑細細擦拭了一遍。“當年,他們不幸犧牲;現在,我要讓他們的英魂安息。”楊金玉對記者說。

17時許,楊金玉接了個電話,說垣曲革命老區紀念館里來人要和他商談布展事宜。楊金玉告訴記者,今年9月24日是垣曲抗日縣政府成立79周年,屆時館里將舉辦垣曲抗日政府首任縣長張培民生平事跡展,他要趕過去商談布展事宜。于是,楊金玉又駕車出發了……

一直到19時左右,楊金玉才忙完。他草草喝了碗米湯,就著大蔥吃了半個饅頭,又駕車返回縣城。他要去看望他的老母親。由于忙于事業,作為家中長子,他很少照顧自己80多歲的母親。而老人卻說:“我兒走的是正道,干的是正經事,沒有辜負他父親的期望。”今天“收工”稍微早點,他要去盡盡孝。

這天,楊金玉邁進家門時,已是晚上10時許。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多年來,楊金玉的每天大都是這樣度過的。把紅色教育當作神圣使命,把傳承紅色基因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楊金玉的心愿。近年來,他先后被授予山西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感動山西”國防動員十大新聞人物、運城市優秀共產黨員、運城市勞動模范、垣曲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