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8-09
上半年,我市堅定不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水平持續提升,市場潛力深挖釋放,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全市服務業運行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
1月至6月,全市服務業增加值435.6億元,同比增長11.1%,占GDP比重50.1%,兩年平均增長5.8%。
“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
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服務業是我市經濟增長的主力軍,其在國民經濟中的“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
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43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兩年平均增速為5.8%,快于一季度0.1個百分點,服務業經濟發展呈現逐步恢復良好態勢。尤其是,全市服務業七大行業增加值在上半年均實現增長。其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貢獻率超六成,同比分別增長15.1%、19.6%和8.9%,共上拉服務業增速7.1個百分點。
“從占比和貢獻率來看,我市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市統計局核算科科長蘇靜說,從占比看,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0.1%,分別高于第一、二產業38.9和11.4個百分點,仍然保持三次產業中占GDP份額最大;從貢獻率看,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4.4%,拉動GDP增長5.9個百分點。
我市服務業運行延續恢復性增長態勢的背后,是一系列加快服務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有力行動。
在加快商貿流通項目建設方面,運城全域旅游的“新地標”“新名片”盬街正式開街,“吾悅廣場”建設如火如荼,紅星美凱龍運城商場盛大開業。
同時,我市積極關注南薰坊步行街建設,持續推動“垣曲帝舜古街”“永濟蒲坂古街”等申報山西省特色商業街;起草“好吃運城”推廣戰略合作協議,將“運城蘋果”“運城面粉”“運城蔬菜”打造成區域知名公共品牌,穩步推進更多的“好吃運城”實體店建設。
在持續推動批零住餐企業入限方面,上半年,市商務局積極與稅務部門聯動,梳理全市申報納稅營業額達到入限條件的1072家企業,并具體分解到各縣(市、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逐一摸底排查,做到應入盡入,持續擴大在庫企業規模。上半年,全市預入庫企業總數達到256家。
在就業創業方面,市人社局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開展訂單式、菜單式、項目化培訓,實行培訓電子券、實名制管理,打造“運城焊工”“關鄉家嫂”“面都永濟”“齊家萬榮”等運城特色技能就業勞務品牌,落實工資支付保障措施等,有效促進了廣大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和穩定增收。
提質增效勢頭強勁
上半年,我市始終把服務業提質增效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堅持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并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突出金融業、新興服務業等重點產業,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加大開放力度,補齊短板弱項,一個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業新體系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服務業企業活力增強,營業收入較快增長。1月至5月,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8%,兩年平均增長3.5%,呈現出較快恢復態勢。十大行業門類中,九升一降。1月至5月,全市規上服務業10個行業門類中,除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下降10.2%,其余9個門類營業收入增速呈現正增長,增幅在1.4%—27.2%之間。
——服務業投資不斷加碼,支撐作用愈加穩固。經濟的持續增長來源于投資,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壯大,為擴大消費需求、帶動經濟增長打下良好基礎。上半年,全市服務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2億元,同比增長28.6%,占比47%。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增長36.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1.5倍,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6.4%。服務業投資比重不斷上升,支撐作用更加穩固。
——服務業新產業加快成長,新動能不斷聚集。上半年,全市服務業新產業繼續加快成長,新動能不斷聚集。驅動新動能發展的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57.8億元,同比增長8.0%,占服務業比重13.3%,成為全市經濟增長新動力。信息服務業發展貢獻突出,規模以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3.3億元,同比增長8.1%,占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總收入的26.5%。
——金融市場保持活躍。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3130.7億元,比年初增加283.6億元,增長10%。其中,住戶存款余額2334.9億元,比年初增加177.4億元,增長8.2%。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589.9億元,比年初增加139.3億元,增長9.6%。
——房地產業運行良好,商品房庫存持續減少。6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積71.5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6.7%。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積57.5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1%。房地產業逐步恢復、增勢良好,上半年實現增加值47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高于第三產業8.5個百分點。
——旅游市場蓬勃發展。上半年,全市重點監測的旅游景點游客接待量共計276.9萬人次,同比增長112.8%;實現門票收入2358.4萬元,同比增長196.1%;實現旅游經營收入6811.7萬元,同比增長96.1%。
——綜合運輸協同發展。上半年,我市建強建優基礎設施,基礎設施不斷完備、道路客運轉型發展、貨物運輸結構優化、水路運輸基礎鞏固、公共交通服務越級提升,統籌推進航空、鐵路、公路、水路協作配合、優勢互補,共同構建水陸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消費市場逐漸回暖
上半年,我市持續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春季五一車展”“大運新能源汽車三晉綠色行”“雪花啤酒音樂節”“家電以舊換新消費補貼”“商貿品牌評選”等消費活動,促進了大宗、重點消費,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消費市場逐漸回暖。
正是在各項促消費政策的推動下,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線上線下大力融合,內需體系重點培育,社會消費潛力快速激活。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5億元,同比增長31.4%,兩年平均增長7.7%。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149.6億元,同比增長42.4%,兩年平均增長13.1%。6月當月,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7.7億元,同比增長40.3%。
在這當中,網絡零售活力不斷激發。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網絡商品零售額9.6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比1月至5月提升2.6個百分點,上拉限上消費4.3個百分點。
市統計局貿易科科長王運河認為,在一系列促消費政策出臺實施的背景下,全市消費品市場已經全面回暖,從經營所在地、消費形態、商品類別三方面都可以充分體現:
從經營所在地看,城鎮消費快速恢復,鄉村消費持續增長。上半年,全市城鎮消費288.7億元,同比增長33.1%, 兩年平均增長8.4%;鄉村消費78.8億元,同比增長25.5%, 兩年平均增長5.3%。
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穩定增長,餐飲收入增勢良好。上半年,全市商品零售340.8億元,同比增長31%,兩年平均增長8%;餐飲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36.8%,兩年平均增長4.7%。
從商品類別看,生活必需品類商品增勢良好,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保持平穩增長,大宗商品上拉明顯。上半年,全市限額以上單位22種商品類別中,19種商品零售額呈現增長,增長面超八成。生活必需品類商品中,服裝鞋帽、中西藥品、糧油食品、日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60.5%、6.3%、66.7%、22.3%,共上拉限上零售額增速12.1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中,金銀珠寶類(增長40.3%,上拉0.3個百分點)、化妝品類(增長70.6%,上拉0.6個百分點)、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7.8%,上拉1.2個百分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增長1.5倍)、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4.8%)增勢良好,增幅在27.8%—152.6%之間;汽車類和石油類大宗商品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7.6%和76%,占限上零售額比重47.7%,共上拉限上零售額增速22.7個百分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