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7-15
□記者 劉凱華

運城陳式太極拳研究會組織太極拳愛好者在市區體育公園表演 記者 王斌 攝
公園,是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美麗符號,也是市民日常休閑、鍛煉的重要場所,其質量、布局不斷豐富著市民的生活方式,連接起城市的過去與未來發展的新動向。
全齡化的活動場地、全覆蓋的綠植草坪、全時段的運動空間……近年來,我市一個個各具特色的高品質城市公園建成完善,不斷強化城市游玩與開放空間的有機聯系,形成健康又充滿活力的公共空間,加快推動著我市提升城市品質的步伐,同時這些觀念、方式、習慣的轉變正融入河東百姓的日常生活。
炎炎夏日,每天早上或傍晚時分,無論去哪一個公園,您都能看到熟悉的場景:健身器材區域都是健身的市民;廣場上,人們有的跳舞、有的打太極、有的健步走,自發開展或參加形式多樣的活動。大家既是表演者,也是欣賞者,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地享受其中,而洋溢在市民臉上的微笑,正是人民群眾滿滿幸福感的最好注腳。
娛的定義改寫了
7月9日一大早,記者來到位于市區安邑西路北段的禹都公園音樂噴泉入口,從外面看上去,這只是一個普通的帶有湖景綠化的大型公園。而走進園中,才發現“別有洞天”。只見園內鋪設了一米多寬的步行道,沿著蜿蜒曲折的步行道一路前行,孩子們開心的追逐嬉笑之聲越來越近,兒童“網紅”打卡景點“活力地球區”便橫亙在這蔥蔥綠植之間。

“地球”滑梯戰勝電子“游戲”
“慢點爬,奶奶不著急,你們想玩多久玩多久。”家住附近關鋁花園小區的李銀娣正目不轉睛地盯著玩耍的孫子、孫女,耐心地安撫著。彼時,兩個孩子正在高達13米的“地球”大型綜合滑梯上沿著網繩攀爬,不一會兒,便順著兩旁的封閉滑梯滑下。嶄新的滑梯帶給孩子們無窮的樂趣。每逢孩子從滑梯探頭,李銀娣都急忙舉起手機拍照,現場歡聲笑語不斷。
無獨有偶,市民李彥森的兩個孫子也在周邊玩耍,常年在晉城帶孫子的他正逢暑期才剛剛回到運城沒幾天。“以前,我這小孫子就喜歡抱個平板電腦不停地看,想帶他出去玩,也不知道帶他去哪里,只能依著他不停地看動畫片。這次回來以后,小孫子天天吵吵著要來禹都公園,我這才回來幾天就把公園的4個點逛遍了。”李彥森高興地告訴記者,沒想到禹都公園的變化這么大。
今年4月底,禹都公園提升更新工程收尾,在尊重原有地貌地形、體現寓教于樂的基礎上,以“鹽運之船區”“沙灘游玩區”“活力地球區”“秋千王國區”為主題,打造了4處主題兒童樂園,倡導健康游玩理念,引導家長摒棄不良習慣,關掉電視手機,健康玩耍。這里已然成了市民的熱門“打卡地”。
從過去的被動“帶娃”,到如今多樣主動的選擇,從建設“城市公園”到建設“健康公園”;我市公共游玩設施的完善,正不斷改變著市民的娛樂休閑活動軌跡。綠意盡染、生機勃發,可游玩、可休閑、可欣賞、可參與的公共親子樂園正在一步步照進現實。
娛的習慣向上了

一樣的“對決” 不一樣的“心情”
“剛和年輕人較量了一場,現在等著和老張再‘殺’兩盤象棋再回家。”當天上午,記者在市區體育公園“健身器材小廣場”采訪了剛下完一局象棋的老人寧玉平,今年已經79歲的他家住市區香榭麗舍小區。平日里,他每天都會來體育公園鍛煉、休閑、放松,從強身健體的乒乓球,到緊張動腦的象棋,從輕松愜意的遛彎散步,到節奏歡快地跳廣場舞,雖已年近八旬,但寧師傅老當益壯的言行舉止,處處展現著活力。
“自打體育公園建成以后,我經常來這里游玩鍛煉,一般吃過早飯后我就會過來,一直待到晌午,最近天氣熱,改為下午4點以后過來,直到天黑以后才回家。”寧玉平告訴記者,近一年的時間,體育公園的變化非常大,無論是游玩設施還是周邊配套都越來越滿足市民的需求,為他們老年人提供了一個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在采訪中,不時有人向他打招呼,在他們眼中,這位常常隨身帶著3副象棋的“老師傅”是個十足的熱心腸,而他,也早已把體育公園當作自己除了家庭以外另一個港灣。
在這樣一個普通的晨間,不大的體育公園內隨處可見健身的市民。籃球場內的年輕人展示著球技,揮汗如雨。健身器材區,市民們或坐、或站,十分投入,有的緩慢搖動身體,有的伸腰、踢腿……環繞于各類體育項目間的環形步道上,熙熙攘攘的市民正在一邊攀談,一邊健走。

“宅家”不再是老年“常態”
與此同時,在距離“健身器材小廣場”不遠處的乒乓球場,市民張志剛和韓勝利正在激烈地比拼球技,有時一個球要爭奪幾個回合。
張志剛說,他可以說出這個體育公園的很多乒乓球愛好者的球風和發球特點。“從我家到體育公園十幾分鐘就到了,我每天都會在公園里面打球鍛煉,所以對這里我是非常熟悉的。公園里像我這樣的乒乓球愛好者還有很多,我們每天都約好來這里‘切磋’,打累了就一邊走,一邊聊聊天,很是愜意,感謝政府為我們建了這么好的一處健身、鍛煉場所。”
運營兩年多以來,運城市園林服務中心從健康、便民的角度進行設計,順應市民對健康快樂的純粹需求。現在的體育公園,不僅是白天熙熙攘攘的健身樂土,在燈光球場的加持下,夜晚的這里同樣充滿了運動的氣息。打籃球、踢毽子、踢足球,禹都公園不斷完善優化各項基礎設施,為市民帶來的不僅是游玩上的多元,還有對市民游玩習慣的良性改變。
娛的方式多元了
高標準的場地搭配高聳的安全護網,紅色塑膠步道的青青草皮讓人不忍踏足;古樸的建筑風格與嶄新的商業配套遙相呼應;萬年青、白樺樹等數十種花木,參差錯落,精心搭配,形成富有層次、顏色絢爛的景觀效果……7月8日,鹽湖區東郭鎮的南山運動公園建設已近收尾,當天,在已經搭建好的高標準球場內,不少年輕的市民正在提前體驗運動的樂趣。

不只是從“低頭”到“抬頭”
“親眼看見這樣的球場和公園,我才敢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當天下午,家住東郭鎮下月村的王九亮正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家門口能建成這樣的公園,在以前是想不都敢想的事。“公園投入運營以后,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太大了,以前沒事的時候,大家都會聚在村里聊天,現在我們村的很多大人小孩每天都會來這里打籃球、散步、踢足球,沒準將來我們東郭鎮還要出一個運動員哩。”談及這座公園給他們村帶來的新變化,王九亮高興地說。
漫步在南山運動公園,富有動感和活力的裝扮隨處可見。“我們堅持遵循和延續園區運動主題的原則,采用完備的功能區塊和一線的運動設施,彰顯以運動帶來健康生活方式的主題。”南山運動公園負責人馮益飚說,得益于設施的齊全、場地的專業化,這里不僅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運動、休閑,就連很多專業、業余的規模比賽也將場地選在了這座背靠大山、交通便利的郊外公園。

從“有踢的”到“踢得好”
“不久前,全市的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剛剛在這里舉辦,來自各個縣(市、區)的參賽隊伍在我們的綠茵場上一決高下。除這場足球邀請賽以外,我們還將舉辦成人籃球、足球比賽,少年繪畫風箏、山地自行車賽等賽事、活動。我們公園將充分利用場地優勢,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以競技性、專業性帶動全民健身新風尚。”馮益飚告訴記者,在市區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山運動公園不僅有著大量的核心運動區域,在綠化和設施配套上也同樣做到了一線標準。
眼下,正值盛夏,這兒依舊成了市民的打卡“熱點”,不同于景點的喧囂,南山運動公園充滿著自然的寧靜與愜意和運動帶來的激情與汗水,喚醒人們心底對生活的熱愛。
攝影 朱超逸丁 劉凱華
相關鏈接: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