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6-24
記者 朱 姝
滔滔黃河,巍巍群山;水天一色,滿山掛翠;九曲十折,峽深谷幽……大自然似乎格外偏愛永濟,將黃河的諸多精華盡留于此。
依托黃河資源,水產養殖、文化旅游等產業在永濟格外顯眼,也帶動古蒲坂更上層樓。
水產養殖裝上了“智能芯”
早上6點半,在朝陽中,一張漁網撒向空中,不一會兒,漁網中已有滿滿的魚兒。穿著捕魚服的工人快速從網中揀出符合售賣標準的鯉魚和草魚。
魚塘旁邊的小路上,停著四五輛貨車正在等待接魚。這些被分揀出的魚兒將被直接銷往太原。
“今年是賣魚最好的一年,今年賣一年,頂過去賣五年。”魚塘的主人魚養心話語中難掩興奮。
“我們楊馬村的養魚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村在黃河灘涂地上,地塊比較平整,有其他區域不具備的發展水產養殖業的先天優勢。”楊馬村村委會主任張紅說。
據張紅介紹,現在,楊馬村魚塘的土地面積達到1500畝,水面面積達到1000畝,帶動周邊30多個養魚戶,發展養殖農業合作社兩個,涉及鱸魚、鯖魚、草魚、鯉魚等多個品種,每畝魚塘收入5萬元,銷往太原、西寧、蘭州等地。
魚養心在村里承包了30畝魚塘,養魚給他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我從手機上可以實時監測魚塘的情況,下飼料、增氧等都可以通過手機輕松完成。”魚養心給記者展示他的“新玩意”。
智能化養魚,不僅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還為魚養心每年減少4萬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同時,因為科學化養殖,魚塘的畝產量比過去增加了1000多公斤。
“今年魚價是最好的一年,每斤能賣到九塊多,所以我們干勁都很大。2018年年底沿黃一號旅游公路修起來后,交通便利多了,越來越多的客商也愿意過來。”魚養心對養魚這件事越來越有信心。
張紅指著一片在建的工程說,這里正在建造一座船塢造型的魚宴餐廳,政府投資百萬余元的室內室外垂釣池正在規劃中。
隨著養殖產業鏈條的不斷延伸,楊馬村把魚的文章越做越大。
文化旅游有了“主心骨”
“駕!吁……”
記者還沒進水峪口村,就聽見一聲聲趕牲口的聲音傳來。
一個身穿紅色傳統服飾的女孩兒,正趕著一頭毛驢拉磨,磨盤上是紅油油的辣子,不少游客在興致勃勃地駐足觀看。
這里是水峪口景區小吃街的一個商戶,這個紅衣女孩兒叫付沛,她在這里賣辣子已經好多年了。
“我大學畢業后,一開始在上海做銷售。后來,聽說村里發展鄉村旅游業,覺得這是個創業的好機會,就決定回鄉創業,賣辣子。”付沛回憶起做生意的初衷。
在鄉村旅游這個“舞臺”上,辣椒產品怎么能賣出花樣?
付沛想起了驢拉磨碾辣子這個傳統叫賣的營銷方式。喂養驢子、古法制作出“鄉土味”辣椒產品……付沛的辣子生意就這樣做起來,最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一萬多元。
在水峪口村,像付沛這樣通過鄉村旅游賺到錢的人不在少數。
然而,過去的水峪口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窮村。
由于該村地處中條山洪積扇前沿,土地貧瘠,農業生產條件極差,村民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靠天吃飯,收入不高,很多村民靠進城打零工維持生活。多年來,因為窮,外村的姑娘不愿往里嫁,本村的姑娘嫁不出去。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水峪口村“兩委”干部不斷探索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逐步蹚出一條“景區舉龍頭、古村聚人氣、群眾得實惠”的新路子,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巧借山水謀出路。從2006年開始,水峪口村黨支部積極響應旅游開發和改善人居環境的號召,不斷優化發展思路,借助村里的山水資源和文化底蘊優勢,探索以發展休閑觀光體驗為主題的鄉村旅游農家樂,20余家農家樂的建成使部分群眾首先富起來。為了解絕大多數群眾的致富增收問題,村“兩委”干部提出建設“山水休閑旅游名村”的目標,打造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美食品嘗、養生度假”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到2014年,水峪口村建成神潭大峽谷和水峪口古村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的建成和成功運營給村民提供了創業致富的路子。
——龍頭帶動顯活力。水峪口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神潭大峽谷和水峪口古村兩個景區,吸引近150余家特色小吃入駐。村里積極引導村民進駐景區開展經營活動,全村156戶中有62戶經營農家樂和商鋪,130人在景區和古村打工,全村從事鄉村旅游相關產業的人數達460人,占總人數60%以上,每年給村里拿回收入近1千萬元,初步實現了“人人有事干、戶戶有錢掙”的致富目標。此外,本村村民在景區可享受免三年房租的優惠;村民還可在景區入股,每戶入股不超過5萬元,每年1萬元可分紅2000元……村民的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900元,增加到現在的2.5萬元。
在沿黃一號旅游公路沿線,楊馬村1000畝魚塘星羅棋布,蕩漾著收獲的喜悅;水峪口村在全域旅游的視角下,通過注入民俗文化,正在打造新的增長點……蒲坂大地老百姓的生活未來將“更上一層樓”。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