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1-06-23
記者 雷登攀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一次觸及痛點的心靈洗禮,也是一次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按照中央、省、市統一部署,河津市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以“三四四三”機制為抓手,緊盯目標,積極行動,精準發力,推動學習教育、查糾整改等各項工作環環緊扣、事事落實、步步深入,全面鍛造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新時代政法鐵軍。
破題:扛牢“三項責任”
高站位加強組織領導
越是攻堅克難的時候,越能體現“一把手”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河津市委把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各級各部門“一把手”堅持“五個親自”,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直接責任和協同責任,形成上下銜接、部門聯動、整體推進的良好態勢,確保教育整頓各項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成立由運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書記李曉武任組長,政法、紀檢、宣傳、組織部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兩次、領導小組會議6次、整頓辦會議9次,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制訂出臺《中共河津市委關于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實施方案》《教育整頓查糾整改工作方案》《頑瘴痼疾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等,將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具體化。河津市委書記李曉武扛起第一責任人責任,第一時間為政法干警講黨課,與政法系統各部門“一把手”談心談話;各部門圍繞“四大任務”“三個環節”,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分工,掛圖作戰、對表推進,確保整體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堅持開門搞教育整頓,召開由人大、政協、企業,以及律師、群眾等各界代表人士參加的座談會14場,向外傳遞誠懇態度,及時聽取各方意見,推動社會各界全程參與教育整頓工作的監督和評判過程。
立魂:聚焦“四類資源”
多層次開展學習教育
學習教育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基礎性環節和先導性工作。河津市聚焦“四類資源”開展政治教育、黨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做到全員參與到位、內容落實到位、時間保障到位、領導示范到位、思想認識到位,確保政法干警在學習中有所思考、在對比中有所觸動。
聚焦政治資源鑄忠誠。邀請山西大學法學院教授等舉辦專題講座,深入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內涵;政法系統各單位及各部門負責同志逐一講主題黨課,對全體干警進行政治輪訓。
聚焦紅色資源葆初心。充分利用河津市紅色教育資源,組織政法黨員干部前往黨史教育基地,了解河津黨組織艱辛發展歷程,凝聚推動政法工作不斷開拓新局的蓬勃力量。
聚焦廉政資源明底線。組織廣大政法干警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觀看懺悔錄警示片,旁聽職務犯罪案件庭審,撰寫心得體會,層層簽訂《責任書》,人人寫出《承諾書》,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
聚焦英模資源揚正氣。面向全體政法干警,推選忠誠擔當、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群眾公認的4名先進典型,樹立標桿,激勵廣大干警見賢思齊,大力營造“比先進、趕先進、超先進”的濃厚氛圍。
攻堅:鎖定“四個全面”
剛性化推動靶向整改
河津市以“自查自糾、組織查處、專項整治”為抓手,堅持無禁區、零容忍、全覆蓋,深挖徹查違紀違法線索,對各類頑瘴痼疾實施臺賬管理、銷號整治,形成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態勢,確保“線索全面摸排、問題全面查實、害群之馬全面清除、頑瘴痼疾全面整治”。
自查自糾“全覆蓋”。深入細致做好思想發動和政策宣講,運用專題推進會、政策宣講會、民主生活會等,引導政法干警克服“恐慌心理、焦慮心結、膽怯心態”,如實填寫《自查事項報告表》《個人自查報告》,自覺檢視自身問題。結合實際,把為“黃賭毒”提供保護甚至直接參與的問題也納入自查范圍,舉行兩次警示教育大會。同時,對5起不當執法司法行為典型案例進行曝光。
組織查處“無禁區”。圍繞“七查”工作,成立工作專班,建立動態臺賬,公開舉報電話,設置舉報信箱,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比對,開展問題線索大排查、大起底。案件評查,抽選591件案件進行專項評查,對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清查,梳理出重點案件22件,全部予以化解結案。涉黑涉惡案件線索倒查,對11件涉黑涉惡案件進行“回頭看”,發現問題線索移交相關部門處理。智能化數據排查,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協調聯動,利用內部系統排查干警、干警配偶、干警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信息。政法隊伍建設巡查,由政法委、紀委監委、組織部聯合成立巡查專班,將巡查出的問題全部予以反饋并提出整改建議。法律監督專項檢查,開展“大起底、大動員、大攻堅、大會戰”專項行動。線索核查,對上級批轉的線索,明確核結時限,建立銷號臺賬,實行清單式管理。
整治頑疾“零容忍”。按照“6+N”模式,在整治六大頑瘴痼疾的基礎上,將毒品問題和政法部門沉疴積弊納入專項整治范圍,實施全鏈條發力,無死角清理。一是全面排查清底數。堅持智能化排查和人工排查相結合、內查與外查并舉的方法,全面梳理認定并列入頑瘴痼疾臺賬。二是整改銷號見實效。圍繞梳理出的各類頑瘴痼疾,按照“一類問題、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逐項進行銷號整治,整改率100%。三是建章立制補短板。出臺《打擊毒品違法犯罪聯席會議制度》《嚴禁違規從事經營活動、違規參股借貸規定》《案件審核把關機制》《關于進一步規范執行案件結案標準》《規范司法行為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對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執法司法活動監督制約的工作制度(試行)》等,進一步規范執法司法行為,提升執法司法公信力。四是自選動作顯成效。將毒品問題作為整治的重點,累計投入禁毒專項資金3600萬余元,深入開展“六查”“六進”“六個協同”,強力推進禁毒專項整治,實現“制販吸”全鏈條打擊,全社會齊心禁毒局面已經形成。
重塑:著力“三個結合”
全方位提升服務效能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群眾滿意”是檢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效的最高標準。河津市將教育整頓與護航經濟發展、夯實基層治理和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相結合,按照“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的標準,出臺便民利民服務措施97項,為群眾辦實事435件,用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彰顯政法隊伍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治品格。
全力護航經濟。圍繞100項重點工程,深入開展“服務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活動,由政法機關班子成員帶隊進駐企業開展包聯服務,積極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整治治安亂點,嚴厲打擊各類擾亂企業正常經營的違法犯罪行為,為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正常經營保駕護航。
夯實基層治理。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高標準建成集訴訟服務、仲裁受理、投訴辦理、調解調處、法律援助等功能于一體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平臺,“一站式”化解群眾訴求。整合黨建、公安、司法、民政、人社、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網格管理事務,建立“全科型網格”。投資500萬余元,為每個鄉鎮組建一支15人以上的專職治安巡邏隊,配備巡邏車20輛。各專職治安巡邏隊每天24小時不間斷巡邏,確保群眾訴求和風險隱患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處理。
回應民意關切。河津市法院推出“智慧執行App”,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主動下沉基層,將司法服務送上門、送“到家”。河津市檢察院積極履行公益訴訟監督職責,對烈士陵園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啟動訴前程序,立案調查兩家相關職能部門,有效推動對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歷史文物的保護工作。河津市公安局以禁毒工作為抓手,在毒品問題突出的北里村實行網格化管理和重點管控,下大力氣禁絕毒品、整治頑疾。河津市司法局推出十項便民措施,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陽村司法所化解了一起長達25年的土地糾紛。
隨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深入推進,河津市政法機關將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找準問題癥結,持續精準發力,對標對表,查缺補漏,做到樹新風、贏民心、強管理、開新局,確保圓滿完成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各項工作任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