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1-06-21
記者 范 娜 通訊員 史龍斌
從事農業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想使產業發展更上一個臺階,“融資難”成為攔路虎;想把農產品賣個好價,卻因銷售渠道狹窄遭遇“銷售難”;而因為地處農村,物流的觸角延伸不夠長,出現農產品運輸“物流難”。
近年來,運城市郵政分公司與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攜手市農業農村局,共同創新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理念和方法,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更進一步做好涉農貸款、產銷銜接、快遞物流、品牌宣傳等惠農服務,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有效解決“三難”問題。
運城市郵政分公司
編織銷售網,解物流難題
“今年的櫻桃銷售,我們感覺挺輕松的。”日前,見到臨猗縣林紅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林紅時,他高興地說,因為多了一條銷售渠道,那就是線上郵樂購平臺。
前不久,臨猗縣郵政分公司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林紅果品專業合作社的櫻桃長勢喜人,卻在線上銷售方面,渠道狹窄,便將其發展為郵政線上線下櫻桃供應商,將合作社的農產品上線到郵樂購平臺,拓寬了其銷售渠道。
截至目前,通過郵樂購平臺,臨猗縣郵政分公司累計幫助該合作社銷售櫻桃700余件,銷售2萬余元。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運城市分公司(以下簡稱運城市郵政分公司)始終堅持“普服為根、客戶為本”理念,把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創新發展郵政事業”大局,切實履行央企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把實施惠農合作項目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精心組織,高位推動。
近年來,運城市郵政分公司通過積極對接政府、整合資源、上下聯動、內外協同,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和幫助下,聚焦“三難”,創新服務、助力生產,以金融破解“融資難”,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以電商破解“銷售難”,拓寬產品銷售渠道;以寄遞破解“物流難”,打通城鄉流通雙向通道,在服務“三農”上作出應有貢獻。
每年組織開展郵政“919電商節”,通過郵樂網、郵樂小店等平臺,將運城蘋果、核桃、小米、花椒、面粉等多款農產品向外推廣,助力農產品進城。同時,聯合地方政府打造了平陸雜糧、夏縣花椒等4個萬單產品,累計幫助農民實現收入100余萬元;通過與創維、海信、山西汾酒等企業合作,開展送工業品下鄉活動,讓農村客戶享受到1600余萬元的優惠產品。
運城是水果大市。每到水果豐收季節,運城各縣(市、區)郵政分公司便派駐專人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送實惠。在寄遞資費方面給予政策優惠,以“郵航+民航+高鐵+冷鏈+直發”多種模式運輸,確保寄遞時限,新鮮直達。2020年,通過郵政寄遞渠道發往全國710余萬件。
運城市郵政分公司依托郵政遍布城鄉的網點優勢,大力推進惠農貸款、綜合金融服務、惠農保險。通過開展理財知識講座、“金融知識進萬家”宣傳等活動,為農戶普及保險、理財等金融知識,進一步把郵政金融服務延伸到農村。
臨猗縣郵政分公司自與臨猗縣衛峰果品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合作以來,去年為合作社帶動郵政農資銷售60噸;上門提供寄遞服務,優化和收寄流程和網絡組織,提供服務50萬余件。
2020年,市郵政分公司共發放農民豐收卡1.76萬張,為萬余名農戶、農村企業提供多種權益。
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
圍繞“南果貸”,破解融資難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惠農合作是出路。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始終堅守服務“三農”的核心定位,緊緊圍繞運城現代農業“特”“優”產業,不斷擴大惠農成果,全力促進運城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借勢助市,先后投入近20億元資金,圍繞省、市“南果”戰略,積極主動對接市金融辦、果業局,出臺了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南果貸”金融服務方案,為“南果”產業和鄉村振興注入“郵儲元素”。目前,“南果貸”累計投放8億元,預計今年年底“南果貸”投放額將突破16億元大關。
同時,圍繞十三縣(市、區)區域特色產業,相繼開發了以“種植—收購—貯藏—銷售”為產業鏈的“果品貸”、絳縣“櫻桃貸”、芮城“花椒貸”、聞喜“藥材貸”等惠農產品,從產業內外、城鄉兩頭共同發力,滿足果農、果商多樣化的資金需求。目前累計投放11.4億元。
在服務合作社過程中,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發揮全市143個自營+代理網點、456臺自助機具、超百名信貸客戶經理和26個駐村扶貧人員的網絡和資源優勢,著力打通金融服務農業農村“最后一公里”。同時,聚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全面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息采集和主動評級授信,全市已累計評定信用村286個、信用戶1917戶。
面對后疫情時代,“科技賦能”已成為當前避之不開的話題。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早在2018年就先后推出了“極速貸”“E捷貸”等線上貸款產品,讓農戶足不出戶就能申請到貸款。
目前,線上貸款累計投放13.6億元。今年5月份,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著眼于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科學分析農業農村發展的基礎和問題,投資50余萬元,在鹽湖區實施了“智慧農貿”“智慧超市”等項目,將實現農產品線上追溯,購買者放心食用的功能,促進農民合作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市農業農村局
注重規范化,助力高質量
運城市農業農村局通過發揮政策指導、工作體系等方面優勢,牽頭組織運城市郵政分公司及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向新型農業主體、農業產業鏈上下游客戶、個體農戶宣貫惠農政策等信息深入鄉村“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我市以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打造現代農業強市為主要目標,聚焦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和服務能力提升,緊扣合作社質量提升目標,堅持開展整治行動和建立長效機制并舉,整合行政、市場、社會資源,推進農民合作社發展邁上規范化軌道。
規范是農民合作社發展的“生命線”。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必須以規范化水平提升為前提。
在提升合作社規范化水平過程中,我市不斷完善政策體系,明確了部門職責任務。先后出臺《關于建立健全政策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方案》《關于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匯聚起了各部門齊抓共促的強大合力。各試點縣把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試點工作納入鄉鎮和相關部門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定期調度檢查,形成了高位推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去年10月,市人大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從地方性法規的高度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職責和任務,依法監督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同時,全市還從構建指導、扶持、服務和監督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服務體系出發,建立了以農經系統人員為主,社會聘任人員為輔,覆蓋縣鄉兩級共計310余人的農民合作社輔導員隊伍,完成了農民合作社從數量增長向規范發展的轉變。
此外,我市還采取定期巡查走訪、精準培訓、現場指導、資源對接等方式,對農民合作社注冊登記、規范管理、標準化生產、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給予一對一跟進指導服務。臨猗、芮城、永濟3個試點縣(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開發“農民合作社網絡管理系統”,無償提供給縣域內農民合作社使用,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各合作社財務和社務管理的問題。
目前,全市依法登記農民合作社達14676家,入社成員達22.85萬戶,成員出資額累計達217.09億元,帶動普通農戶22.23萬戶。農業農村部門累計培育國家級示范社96家、省級示范社421家,市級示范社688家、縣級示范社1214家,縣級以上示范社占比達8.27%。
2019年臨猗縣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2020年永濟、芮城被確定為第一批省級質量提升試點。同時,我市在鹽湖區、萬榮縣探索開展市級層面質量提升試點。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市農業農村局將與運城市郵政分公司、郵儲銀行運城市分行密切配合,聯合打造惠農示范縣、示范村、示范基地等。指導運城市郵政分公司、縣級分公司、郵儲銀行縣級支行與縣、鄉(鎮)農業農村部門、農民合作社建立各類業務合作機制,提供更多惠農服務。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