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1-05-31
□記者 崔萌
◆核心導讀
5月31日是第34個“世界無煙日”,其主題為“承諾戒煙,共享無煙環境”。
如今,我市一些商場、超市、醫院等室內公共場所早已明令禁止吸煙,并設立了吸煙區,全力為市民提供無煙環境。
然而,人們居住的小區樓道,卻往往被忽視,成了吸煙“重災區”。
有的居民在單元樓樓道里吸煙,影響單元樓環境,影響居民身體健康,存在安全隱患。針對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律師、業委會負責人等,他們建議,及時打掃樓道衛生,鄰里相互提醒,物業和業委會聯手“評優掛牌”,打造文明樓道。
■現象
小區樓道里吸煙讓人反感

靳雙院 作
■觀點
小區樓道屬公共場所
居民對吸煙者有監督、制止權
楊女士家住鹽湖區一小區6樓。2011年入住以來,幾乎每天都飽受樓道里煙味之苦。由于樓道相對密閉,煙味遲遲不散。楊女士調侃道:“上下樓梯,就像穿越煙霧道。”
楊女士常常碰見同一樓道的住戶蹲在家門外,一邊吞云吐霧,一邊刷手機。家里安靜時,門外打火機“吧嗒”一聲響,對門鄰居又在樓道里吸煙了,她不得不關上衛生間窗戶,防止煙味飄進家里。
深受其害的還有楊女士的兒子。楊女士說,兒子對煙味很敏感,一聞到煙味就感覺氣上不來。下午放學回家,走到樓道口一聞到煙味,兒子就捏住鼻子往樓上沖。好不容易沖到家門口,卻又看見對門鄰居也在樓道里吸煙。
“從下到上,3樓、4樓乃至對門,都在樓道里吸煙。”楊女士說,礙于情面,她多次想勸阻,但考慮到大家都是成年人,又是多年鄰居,總是欲言又止。
“叔叔,你能不能不在樓道里吸煙呀,煙味鉆過小窗戶都飄到我家衛生間了。”一次,楊女士的兒子在衛生間聞到煙味后,小心翼翼地將門打開一條縫對鄰居說。但第二天,該鄰居仍舊在樓道里吞云吐霧。沒辦法,她把衛生間的小窗戶用膠紙貼了又貼。
“家里沒人吸煙,我們卻生活在二手煙的環境里。”楊女士說,孩子從小置身于二手煙的環境中,對健康很不利。
令楊女士擔憂的還有消防安全。“樓道里經常有未被熄滅的煙頭,連我6歲的兒子見了,都知道用腳踩滅,可人家卻隨手一扔。”楊女士說,煙頭一旦引燃門口的塑料腳墊或塑料袋裝的垃圾,對整棟樓的消防安全都是威脅。
5月27日至29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和楊女士一樣受到二手煙侵擾的人不在少數,大家對此都很反感。煙民不在家里吸煙,是為了讓家人免遭二手煙的危害,但卻讓整個單元樓其他居民遭受二手煙的困擾。
■危害
吸煙對肺和血管傷害極大
“吸煙有害健康”,即使在煙盒上也有這一提示。那么,吸煙、二手煙到底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危害呢?
運城護理職業學院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堅說,吸煙對人體肺部、血管等器官傷害較大。香煙中的尼古丁會使人體四肢末梢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變快、并促進血小板凝聚,是造成心臟血管堵塞、高血壓、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幫兇。香煙中還含有刺激性物質、致癌物質,長期吸煙容易引發肺部疾病,例如常見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食管癌、膀胱癌等也與長期吸煙有關。此外,吸煙還會加速衰老,導致更年期提前,降低生育能力,導致孕婦早產等。
“二手煙又被稱為被動吸煙。”王堅說,人們長期處于二手煙的環境中,也會增加慢性呼吸疾病、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對此,王堅告誡煙民,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應盡早戒煙。
小區樓道,是否屬于公共場所?
山西旭辰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琴琴說,小區單元樓樓道是小區業主共用部位,屬于室內公共場所。根據《物業管理條例》第六條中規定,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享有“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接受物業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對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使用情況,享有知情權和監督權”的權力。同時,第七條中規定,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也要履行“遵守管理規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遵守物業管理區域內物業共用部位和共用設施設備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的維護等方面的規章制度”的義務。由此,小區物業有權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業主在樓道里吸煙這一行為進行制止;小區業主也可以共同制定禁止在樓道里吸煙的公約。同時,業主對吸煙者也有監督、要求小區物業進行制止的權利。
“但,這些都沒有強制權。”王琴琴表示,目前我市還未出臺禁止在樓道里吸煙這一地方性法規,仍需廣大煙民自我約束。
■應對
小區出臺激勵政策 形成爭優評優、互相監督氛圍
鳳凰小區業委會主任楊金麟認為,在樓道里吸煙體現了個體的素質問題,是一件“唯我而傷害大家”的事情。
“禁止在樓道里吸煙,是需要營造氛圍的。”楊金麟說,一是小區物業人員要及時清理樓道垃圾,居民要努力營造干凈衛生的樓道環境,讓煙民不好意思。二是要打“感情牌”,鄰里之間可以委婉地提醒,或間接與煙民的家人溝通。
楊金麟建議,小區物業和業委會應主動承擔責任,可以通過聯合舉辦“評優掛牌”等激勵性活動,在小區形成爭優評優、互相監督的濃厚氛圍,打造文明樓道、文明小區。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